本书以全媒体转型与融合传播研究为主题,从媒体融合、电视创新和传播教育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汇集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石长顺近十年公开发表的数十篇论文。其中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和摘录,多篇论文获和省级论文一等奖。关于媒体融合,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全媒体转型、新型主流媒体的建构、视听产业新模式创新、媒体融合发展分析等。关于电视创新,主要从电视传媒进化的视角,探讨电视媒体的战略转型、电视新闻的微传播,以及电视的公共服务与责任;另一方面以融合的逆向思维,探索电视催生与重塑新媒体的规范,重回视频传媒中心。关于传播教育,延续媒体融合对全媒型人才的需求,研究新闻与传播教育改革,并借鉴西方媒体融合教育经验,探索建构融合传播教
本书由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与个案研究研究组成,力求全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新闻报道的叙事原理。首先在分析新闻报道叙事研究的研究现状、研究范围与研究发生的同时,先讨论表达,依次探讨新闻报道叙事的叙事时间、叙事语态、叙事语式及其非叙事话语,继而讨论内容,辨析新闻报道的叙事语义,并辅以具体新闻作品及其采编经历的个案剖析,力求全面。其次分别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与解构主义叙事学为主要理论依凭,立足文献、细读为基本研究方法而对新闻报道叙事原理予以整体研究,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力求系统。再次既精心建构相关研究体系,依据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先后并行的叙事理论确立研究领域、研究重点与研究思路,实施研究步骤,又依托研究主体的业界经验、新闻界的丰富的手、第二手资料,推动双方互动,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统一
书稿选取了自黄远生首创近代新闻通讯以来,至今影响重大的47位作者的50篇通讯佳作。这些通讯有的如实记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某一重要历史进程,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的生动描写某一先进典型人物,展现其言语行为,反映其思想风貌,揭示其精神境界,具有很好地示范和榜样作用;有的深刻揭示某一社会现实问题,或指点迷津,启发思考,或针砭时弊,扶正祛邪,借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些通讯中有不少作品写作技巧精湛,写作风格独特,运用的语言生动优美,展示的情节曲折感人,从写作业务上看堪称代表之作,对后人有着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代表作用有:黄远生《外交部之厨子》、瞿秋白《饿乡纪程》、陆定一《五卅节的上海》、邹韬奋《上海血战抗日记》、戈公振《从东北到庶联》、夏衍《包身工》、彭子冈《毛泽东先生到重庆》、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