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厘清相关核心概念的内涵,提出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和衡量标准;然后分析自媒体传播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自媒体领域的话语权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剖析自媒体领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弱化的原因;梳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赢得并保持媒体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经验,借鉴西方维护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做法;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提出自媒体领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维护理念与实践路径。
本书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小百科全书。编者林文刚教授是媒介环境学会创会副会长。他邀请活跃在媒介环境学前沿的十二位学者分头撰稿,评介芒福德、伊尼斯、麦克卢汉、波斯曼、爱森斯坦等学术巨人。编者撰写四万余字的长篇“绪论”,记叙媒介环境学的历史沿革,阐述该领域的理论构建,憧憬该学科的发展前景,视角多样、层次丰富、分析深透。十二位各有所长的撰稿人以纪传体的方式介绍了该学派的十余位代表人物,使本书立意高远、内容宏富、精彩纷呈。
《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以历史脉络为经,以全球视野为纬,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理论资源的活水源头保持开放性的互动,又强调社会传播分析的辩证性、具体性、互补性和条件性。书中作者试图以重建国际传播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一方面促进国际传播的“国际化”,赋之以丰富的“文化性”,一方面加强华人社会传媒研究与西方主流文献的对话,以期获得彼此“境界的交融”;作者借助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和方法分疏近代中国新闻史上若干重要的脉络,在国际格局下动态地追寻人物事件、结构过程的同与异、常与变。
该书是从理念,编写内容和实践技能三个方面对《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一书进行全方位知识更新的性修订后的新版图书。总体而言,《编辑学理论与技能》的重心更多的转向于对“技能”的掌握,关注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产业的生存与转型问题,考察数字复合出版在中国的实验性推广经验,注重技术先行语境下的文化产业如何坚守社会职能等问题的理性讨论。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在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教学传播的各个方面催生出了数量巨大的量表。《传播研究量表(Ⅱ)》从分布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期刊、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中,挑选出了这些领域中成熟的、相较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的量表,为从事计量传播研究的学者测量理论模型中的某些传播变量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本书对使用社会科学测量方法做研究的学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资料书。
新塑传,即智能生成融合塑造传播,是以智能融合为主线,以生成范式为主导,以塑造传播为主体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一种新的学术范式和一种新的实践模式。这一基于计算机科学与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重在建立以智能生成为主导的传播学学术范式,井藉此形成与以传统判别为主导的传播学学术范式的辩证统 在此基础上,对应建立智能生成融合塑造传播的实践新模式,并藉此提供直接解决传播实践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案,从而为实践传播学打开一个新的视角,拓展一个新的路径。《新塑传导论 基于智能生成的传播学研究新范式》重点就新塑传的跨学科建构、融合新理念、学术新范式、实践新模式及其A方阵——计算机仿生塑造传播进行了深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