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先阐述俄罗斯藏书票的发展历程,然后展示遴选出的50至70位艺术家的若干作品,并附艺术家简历。在俄罗斯艺术史中,藏书票作为小型版画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根据俄罗斯相关学者的论述,俄罗斯藏书票的发展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节点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呈现出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点。特别是在第二个阶段,俄罗斯藏书票渐渐获得了世人的普遍喜爱和尊重。俄罗斯藏书票艺术带着自己的风格和思考角度,展现出了多样性的创作解决方案、风格以及场景的精华, 是融合了创造者和订购者的无穷想象力,真正成为书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网络传播时代改变了优选意识形态传播的图谱,带来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带来了意识形态传播向日常生活的转向。因此,牢牢掌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传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不仅可以从学理上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策略,而且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大众化生活化的时代要求。本书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内,结合传播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实行跨学科研究。
将近几年审读书稿意见汇集成册,具体介绍了许多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如标点误用、名称前后不统一、错别字、语法错误等,也详细标注出应如何正确表述以及修改的原因,供年轻的编辑参考。年轻编辑可以从书中发现自己经手的书稿中也存在的错误,从中学习经验,提高编辑技能,对年轻编辑的成长和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也为在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提供素材。2013年曾在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书稿审读札记》,牟国胜著的《编辑审稿录/出版传播文化丛书》是其续篇。
《上海博物馆展陈设计》是关于博物馆陈列设计方面的专著,并由上海博物馆陈列设计部编著。书中介绍了上海博物馆陈列设计部的是依据专业部门的陈列大纲,进行陈列展览的平面、形式、效果结构设计和陈列布置。通过悉心设计,把一件件孤立的文物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陈列体系,把专业部门的陈列大纲形象地加以展示,使观众在喜闻乐见中悄然接受陈列设计理念,让观众通过参观展览得到美的享受,审美情趣的提升,历史和文物、美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熏陶。在陈列艺术设计方面,以简洁、高雅为美学追求目标,尽大可能体现文物之美,排斥一切喧宾夺主的浮躁。全书配以大量详细的说明性图例,图文并茂,是一本值得展陈设计工作者及设计爱好者们学习和参考借鉴的图书。
《人事档案管理实务》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档案材料收集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化、人事档案日常管理等,介绍了人事档案发展历程、主要业务、重要政策规定、实操技巧等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模块化结构。
本书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传世之作,篇幅不大,却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和功能,提出了脍炙人口的“5W”传播模式和社会传播的三功能说。“5W”的模式是:谁(who)对谁(whom)通过什么渠道(whatchannel)说什么(what)?取得了什么效果(whateffect)?社会传播的三个功能是:(1)守望环境;(2)协调社会各部以回应环境;(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5W”模式和三个功能成为后起的传播学家继承、批判、修正和发展的基础。
《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集》是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学术年会系列论文集的新一册,就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基层博物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8辑分三个专题: 专题一为“皮克林研究专辑”。皮克林是当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家,他所提出的“实践的冲撞”的概念在今天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乃至科学研究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专题选择了皮克林的作品四篇、皮克林的访谈一篇、国外学者关于皮克林的研究三篇以及学者关于皮克林的介绍和研究两篇,将向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深入化的皮克林思想肖像。 专题二为“西蒙栋技术哲学研究专题”。西蒙栋是20世纪法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他的技术哲学研究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法国哲学的研究和走向。但令人遗憾的是,有关西蒙栋的介绍尚不多见,为弥补这一空白并推进技术哲学研究的开展。本专辑选择了西蒙栋的作品三篇以及国际学者的研究三篇,力图展示一个西蒙栋思想的总体轮廓。 专题三为“青年哲学论坛”。本专题面向青
本书是英文学术界靠前本讨论“场域理论”这一媒介研究新范式的专著,汇集了法美两国很好媒介研究学者的文章,阐明了这一研究范式的基本框架,比较研究中的具体实践,以及对这一范式与其它范式关系的批判性反思,为媒介研究开拓了新的路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考,也为我们洞察这个媒介饱和社会的隐秘逻辑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近代的厦门,中外文化交融,曾兴起一股办报刊之风,出现了不少较有影响的报刊,刊载内容涉及厦门医疗卫生的资料十分丰富。 《厦门医疗卫生资料选编(1909-1949)/厦门市图书馆馆藏旧报刊资料丛书》从厦门市图书馆馆藏旧报刊中选取关于医疗卫生的通讯报道和文章,汇编成册,希冀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研究近代厦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史料。
《类书研究通论/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是类书的定义,类书的渊源,类书的编纂,类书的分类,类书的流变,类书的流传,类书的流弊,类书的功用,类书文献学,全书对类书的理论问题、类书的研究动态有过多的关注,主旨是梳理、整理类书的研究成果。
石印术是十八世纪末西方人发明的一种平版印刷术,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一度取代雕版印刷成为当时出版业的主流技术,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本书以考察这一印刷技术的特点为切入点,专注于考察在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的激荡下,印刷技术的变革对中国传统书籍出版文化的影响。 本书是目前部研究中文石印技术与书籍的专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计八章。部分重点考察石印术在欧洲发明的背景、过程、特点及应用情况,厘清不同石印方法之间的区别,以及其与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术、西方铅印技术的关系,以便更为清晰地了解石印术在中国被接受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以上海地区的石印业为中心,对石印术在中国的传播展开全面调查,尝试勾勒石印术在清末民初的发展历史轨迹,考察印刷技术的变革对出版事业的影响,发掘石印业
本书主编柯平教授,结合多年图书馆学探索,以及图书馆的实际,给图书馆人带来了一部实用性著作。为了给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带来更强的可操作性和理解上的便利,本书由表及里,先阐述图书馆形象的具体设计,然后进入图书馆文化分析。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图书馆形象概述,将企业形象理论引入图书馆中,阐述图书馆形象识别的意义。第二部分:详细介绍图书馆形象识别系统的三个子系统:MIS、BIS和VIS。在此基础上,介绍图书馆形象导入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方法。第三部分:概论图书馆文化,并分别阐述图书馆文化的三个方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第四部分:介绍外图书馆在形象导入与图书馆文化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做到:一是实用性,介绍对当代图书馆实用的方法,方法具体,通俗解说,既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图
内容简介: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治理体系开始出现从“西方主导”向“东西方共同治理”的转向。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加速了世界秩序的调整,全球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全球治理工作,积极构建和传播全球治理的中国话语,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国际新秩序基本价值观的治理理念和具体措施,创新和完善全球治理 理论。因此,本书紧紧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一是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整体理念话语框架是如何建构的;二是在塑造中国主动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国家身份的过程中,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参与实践话语框架是如何建构的;三是中国所倡导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改革思路,在国际层面是否达到共识。在此基础上,本书尝试对如何提升中国制度性话语权做出思考。 作者简介: 郭璇,1983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