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是一部篇幅宏大、内容艰深的著作。受现象学、形式社会学的影响,戈夫曼在本书中引入了初级框架、片段、基调、调音、捏造、层级等概念,搭建了系统的框架理论体系,进而详尽描述了框架的变动与其影响的经验的组织。 戈夫曼将 框架 视为一种 解释基模 。他指出,社会事件原本混乱无序,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正是框架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辨识和标识社会事件与信息。在实际运用中, 框架 既是一种建构现实的过程,又是该过程遵循的原则。此外,本书对新闻传播学影响深远,是戈夫曼送给这一学科的 意外的礼物 。
经由电视人的记录,重大活动电视直播的 高光时刻 成为国人的集体记忆。 《高光时刻:重大活动电视直播全攻略》的作者自80年代末进入中央电视台后,经历了国家层面几乎所有的重大活动电视直播。作者将指挥直播的心得与经验教训总结成书,帮助后来者在直播工作中迅速进入状态,在实战中少走弯路。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关于重大活动电视直播的方方面面:团队组建、活动策划、系统搭建、技术和设备准备、机位和镜头设计、分镜头脚本创作、镜头切换奥秘、解说词撰写、应急处置措施及原则、直播新技术的运用等。这些宝贵经验对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书可作为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全媒体机构一线从业人员的业务提升操作手册,也可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师生的实务训练参考书。
本书选择了74位在西方传播学术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欧美学者,从学术生平、主要理论(方法)贡献、对传播学学科建制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第二版)》不仅有助于传播学的初学者更深入地了解传播学的学术版图和历史,而且有助于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开拓自己的视野,为更深入的原著阅读和理论研究做好准备。第二版增加了14位学者,均为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受到普遍关注的学者,同时补充了世界范围内传播学科的发展情况。
本书是为初涉传播学学术研究的读者撰写的导论性著作,旨在提供传播研究的完整路径与方法。全书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知识这一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知识合法性的介绍;第二板块为问题意识,讨论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第三板块为方法意识,讨论如何设计研究方法,其中包含三种方法论范式以及计算机环境下的19种具体研究方法;第四板块为论文结构,介绍论文的常规结构模式。全书在对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及论文结构进行讨论时,不但提出了应该达到的规范,而且结合核心期刊大量已刊登论文和未采用投稿进行了案例说明,意在提供前车之鉴,为学术研究及学术表达指点迷津。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用通俗、有趣的方式介绍传播理论。本书清晰、直接地解析理论,提供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实例与应用,帮助读者学到传播理论的基本知识,并且爱上传播理论。本书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对传播理论所知甚少、甚至完全不具备传播理论背景的读者。作者用30章的篇幅,将传播理论分成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修辞学)、大众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六类加以详细介绍,对传播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做了实用、有趣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探索。阅读本书后读者将了解,理论化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我们的经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
《麦克卢汉精粹》精选麦克卢汉十余种著作,分四部,含十九章,再加首尾的 绪论 和 各章注要 ,囊括了这位20世纪思想家和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的思想精华。 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互联网的预言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论断: 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即是讯息 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媒介使人自恋和麻木 我们正在回到重新部落化的世界 西方文明的整个观念是从拼音文字派生出来的 地球村 今天,他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洞见更加富有启迪意义。
2023年 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也再次强调了媒体融合的重要性,而皮书项目《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媒体融合蓝皮书)是对于时代要求的回应。该报告是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媒体融合进程与创新实践的重要文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指导下观察和研究中国媒体融合的重要知识成果,已按年度连续发行5本,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学习新媒体、研究新媒体的重要书籍。《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2-2023)》在之前报告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改革,以打造实用、有影响力的国内一流皮书为主要目标,为国内业界和学界提供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沿性的丰富案例和数据的行业扫描和实践指南,计划分为总报告、探索篇、区域篇、评价篇、借鉴篇五部分,全面分析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状况,分区域、分领域解读媒体融合发展
《传播力》一书延续了卡斯特的宏大叙事线索,记述了传播过程对于树立与维护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重要性。卡斯特认为,在网络社会这种新型社会形态中,传播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时空。在传播这个链条上,政治、市场以及公民社会力量正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大博弈,需要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视角方能看清他们博弈的过程。虽然卡斯特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曾招来质疑,被认为缺乏学术规范,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卡斯特的思想在学术江湖中已经自成一家,构成了思考网络社会各种问题的起点,他的书籍也成为开展此方面学术辩论的书籍。此外,卡斯特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中国的走向。在他曾经撰写的书中,既可以看到孔子的只言片语,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以及此时中国复兴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面临的各种挑战。 卡斯特作品的核心观点
《共识与秩序:中国传播思想史》通过书写中国传播思想史,旨在促进中国传统传播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本书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书写方式,提出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乃传播与秩序互构,或曰传播成就秩序。秩序生成于道或性 在天与自然为道、在人为性,而传播(言说、交往)乃载道成道、创生秩序的工具。 从基源问题出发,中国传播思想史可辟出若干指向不同传播情境或领域的子题:个体表达与人际交往,社会互动及其规范 礼与礼治,政治传播 言路与舆论,以及公共协商 理性、公共性及其价值来源等。上述子题分别指向言说与存在、礼制规范与社会交往、言路建设与政治认同、辩论与说服伦理、舆论与共识建构、公共性与公共生活。 本书重返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介入关乎人之存
本书描述了批电子通信网络是如何诞生的,揭开电报和电话诞生时期所发生的一些 重大变化 的神秘面纱。从 网络国家 这一词组便可看出电信的发展演变过程离不开政府机构和公民理想的影响,电子通信由只为少数人服务变成面向全体人民的大众服务并非技术和经济使然,而是政治和文化的产物。作者将电信的历史置于更广泛的政治、商业和话语背景中,向我们展示了政治经济在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实施中的关键作用。 这部基于档案研究的历史著作不仅可以为读者讲述一个发生在并不遥远的过去的两个强的通信网络如何被创建起来的非凡故事,而且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通信网络的全新视角,给当今的媒介制度史研究带来新灵感和新动能。
《认知传播学》在充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梳理了认知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认知传播融合创新的基本条件、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阐述了认知传播学的本质特性、功能与任务,揭示了认知传播与传播主体、接受主体及其体认过程与典型模式、效果与测评的基本规律,说明了认知传播视阈下如何进行内容生产和认识其文化价值及社会环境,论述了认知传播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的关系。《认知传播学》作为一本跨学科研究的专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认知传播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具有前沿性、学术性、系统性、应用性、科学性等特征。它对于活跃传播思想、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效果、更好地建立内容生产机制、正确评估内容传播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前沿》收录了近年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分教师关于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全书分为新闻理论、新闻实践、新闻教育三大部分,既有对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总体性、纲领性思考,也有从理论史、概念史、跨文化比较研究、新技术语境研究等角度进行的前沿探索,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的 清华学派 已初具特色。
《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以历史脉络为经,以全球视野为纬,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理论资源的活水源头保持开放性的互动,又强调社会传播分析的辩证性、具体性、互补性和条件性。书中作者试图以重建国际传播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一方面促进国际传播的 国际化 ,赋之以丰富的 文化性 ,一方面加强华人社会传媒研究与西方主流文献的对话,以期获得彼此 境界的交融 ;作者借助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和方法分疏近代中国新闻史上若干重要的脉络,在国际格局下动态地追寻人物事件、结构过程的同与异、常与变。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家现代出版企业,也是中国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出版社。她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的开端。本书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等一系列著名图书品牌的出版实例,以及近年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创新的机构建设及活动实践,生动而详尽地讲述了众多感人至深的品牌故事,深刻揭示出商务印书馆百余年的品牌经营之道,再现商务印书馆面对新的时代所焕发的勃勃生机。
陈崇山编*的这本《中国新闻界的半边天》首先梳理了我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百年历程,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的实证调查方法,对女新闻工作者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同时,该书通过对普通读者和精英读者分别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妇女报》在推动女性发展方面的积*作用,由此揭示出当女性在媒体决策层占据重要地位时,媒介内容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能够吸引人驻足的图书馆和书店之美,在于其室内的设计、空间的布局,更在于其本身的人文历史背景。本书展现了五大洲38个国家,十七世纪以来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图书馆和书店人文风景,它们或奢华,或简易,具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多样的空间,它们都为图书而存在,都有着独特的气质。作者通过影像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宝库,同时向读者分享世界各地不同的的阅读文化和传统,让读者感受书的魅力与阅读之美。
本书概括了中国媒体行业进入生态融合阶段的新热点、新突破、新思考和新路径,重点阐释了 生态融合 的主要特征、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力点和增长点;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展,媒体融合的未来走势,短视频风口,部分省级行政区如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四川、重庆、陕西、云南、广东等地的新做法、新经验,2020~2021年度中国媒体融合先锋榜和融合发展领军人物排行榜等主题,采用点面结合、学理与案例并重的方式予以一一梳理;并专门对国外媒体在疫情冲击下的突围之路经验进行了盘点。
本书既对2016~2017年的传媒投资现象、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描述和分析,也通过对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勾勒出中国传媒投资的*特点、规律、发展方向和投资动向,从而总结经验,直视当下,预测未来,把握机遇,为中国的传媒业投资出谋划策,点石成金。同时,通过传媒投资案例的梳理总结,举一反三,为传媒投资兴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书以政治传播为研究视角,采用跨学科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会议新闻传播认知、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博弈、传播内容、传播形态、传播渠道、传通效果等方面,系统揭示了会议新闻传播过程中政治系统、媒介系统、社会系统的传播意图、博弈关系和博弈策略。具体回答了政治运行规律、媒介传播规律和受众信息使用与满足规律的相互作用对会议新闻传播的影响。借鉴政治沟通和政治营销理论探讨了会议新闻传播形态改造和 权威 参与 的新闻形态建构的可行性。同时,本书还提出了满足目标受众定向需求原理、注意力获取=信息独特性 受众获得的满足感/媒介选择机会的等值性原理和 三个向度 的会议新闻传通效果测量评估模型。本书对于拓宽会议新闻传播学术研究视野,推进会议新闻传播改革,增强公众的政治政策认同,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具有较
《技术垄断》(书号:978-7-5217-0049-7;定价:58.00元) 本书与《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中信,2015)并称尼尔 波兹曼的 媒介批评三部曲 ,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检讨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文化、制度的负面影响。 作者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他之所以揭示技术的阴暗面,是为了避免技术对文化造成伤害。文化有三种形态:在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踪,技术垄断就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 本书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 软 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社会 科学 ,谴责唯科学主义;辨析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 和文学之异同,并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号召人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