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50-10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 252 条评论 )
    • [英]戴维·莫利David Morley) /2025-01-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英国媒介和文化研究代表人物戴维?莫利通过这本《传播与流动》 重新定义传播 ,旨在超越以往 媒体中心主义 研究范式 专注于信息传播的符号、制度和技术维度的中介形式,把传播等同于象征性或修辞性的交流,而通过分析人的流动(移民)、物的流动(集装箱)和信息的流动(手机),进入交通(运输)以及传播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本书汇集了不同学科关于传播、流动性、领土和运输的观点,将 流动性 这一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引入传播研究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更广泛的理论框架,将传播历史化和文化语境化,加深和丰富了读者对当今世界技术和流动性的理解。

    • ¥73.5 ¥98 折扣:7.5折
    • 媒介研究批评术语集(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   ( 2655 条评论 )
    • (美)W. J. T. 米歇尔马克·B. N. 汉森 主编,肖腊梅 胡晓华 译 /2019-01-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通信、哲学、电影、录像、数字文化:媒介研究所跨领域、学科多得惊人,它所生产的词汇既严谨,又直观。《媒介研究批评术语集》定义了,有时是重新定义了这个新兴综合领域的目的,阐明了*生动的讨论、*有活力的话题背后的关键概念。 一个更加宏大的对话涉及文化、技术、政治,作为这个更加宏大的对话的一部分,这本令人激动的论文集对在处理当代媒介的特点及模式方面对于我们而言颇为关键的语言进行了探索。本文集的主编是媒介研究领域著名学者W. J. T. 米歇尔和马克 B. N. 汉森。本文集推出了许多杰出撰稿人的作品,这些论文都是为了本文集专门写成。文章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审美 这部分讨论的是艺术问题,与描述感官经验及判断的术语有关; 技术 这部分让我们进入一系列宏观的技术概念;媒介功能在系统中实现, 社会 这一部分开启了对

    • ¥51 ¥75 折扣:6.8折
    • 报道肯尼迪之死:新闻媒体与集体记忆塑造
    •   ( 174 条评论 )
    • 芭比·泽利泽Barbie Zelizer) /2024-04-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被称为 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 人物,在许多美国人看来,逝世的肯尼迪有着 比其在世时更为强大的力量 。对大多数成年美国人来说,1963年11月22日发生的肯尼迪遇刺事件形成的记忆是难以磨灭和刺痛人心的。那些在当天受命前往达拉斯负责 报道身体 (cover the body)的记者 这是一个用来形容无论总统去往哪里都被贴身报道的新闻术语 不过是在履行他们的职责,然而, 报道身体 却变成了 报道肯尼迪之死 ,记者报道的该事件至今仍搅动着大多数美国人的记忆。 本书的主题就是讨论媒体记者在美国人集体记忆中的位置,哪些因素使他们成为可信的、权威的和首选的刺杀事件讲述人。芭比?泽利泽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 叙事 (narrative)、 新闻权威 (journalistic authority)和 集体记忆 (collective memory)之间的复杂关系,认为记者是一种

    • ¥81 ¥108 折扣:7.5折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 105 条评论 )
    • 牟怡 /2024-09-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在人类进化史中,人类与技术一直处于一种互相牵制博弈的状态中。尽管在某些时间节点上,技术貌似脱离人类的掌控而有了逃逸的趋势,但总是在一段时间后,不管是通过技术逻辑还是商业逻辑的矫正,抑或是直接的法律法规约束,人类又将技术重新俘获使之回到正轨。技术拥有的加速度虽然给了它逃离地心引力向外逃逸的潜力,但是在过去总是没能摆脱地球的重力而彻底自由。在那些当时似乎漫不经心,后来看来却关键之极的时刻,人类文明通过加重存在性的分量,让结构化的技术重新回到人类能够接纳的轨道上来。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存在,一个需要人类直面的 他者 它已然从不动声色的发展进入风驰电掣的革新,技术正按照它自身的自主性逻辑野蛮生长。那么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 重力系统 把它重新俘获回来呢?这种存在性层面

    • ¥66.3 ¥99 折扣:6.7折
    • 战略叙事:传播力与新世界秩序
    •   ( 236 条评论 )
    • [英]阿利斯特·米斯基蒙 等 著,孙吉胜 等 译 /2023-12-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本书首次通过系统性框架,为读者了解政治行为体如何通过叙事在新环境中塑造秩序提供精彩解读。为了解释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作者探讨了行为体如何设计和形成特定的叙事,以及第三方如何来理解这些叙事并与其互动。本书围绕国际关系中的主要概念,通过探究秩序、行为体、不确定性和竞争者四个主题,展现了战略叙事影响权力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为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化和实证研究作出了贡献。在当下中国高度重视软实力、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国际传播和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本书的出版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和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 ¥58.5 ¥78 折扣:7.5折
    • 做新闻:现实的社会建构(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 1383 条评论 )
    • 盖伊·塔克曼Gaye Tuchman) /2022-01-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做新闻》是20世纪70年代异军突起的新闻生产社会学研究中的里程碑式作品,也是一代代研习媒介研究的学者无法绕过的 高峰 。1999年《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邀请大量学者评选20世纪重要的新闻与传播研究著作,《做新闻》位列35种经典之一。 作者运用现象学社会学、社会建构论等理论视角,从新闻工作所受到的限制(constraints)和新闻人能够调用的资源(resources)入手,对新闻生产过程的常规化以及内在的权力关系运作进行了浓墨重笔的描绘。全书建立在深入而系统的经验调查基础之上,对城市日报、地方电视台和市政厅新闻中心的实地观察贯穿1966年至1976年。 尽管《做新闻》出版已经四十年,但其理论洞见愈发闪烁出光辉。有学者对《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2000 2002年间高被引文献做引用分析后发现,塔克曼的《做新闻》、赫伯特 甘斯的《什么在决定新闻》(

    • ¥59.9 ¥79.8 折扣:7.5折
    •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重新理解媒介
    •   ( 180 条评论 )
    • 刘海龙 /2024-01-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自2006年出版以来,已形成品牌,受到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和研究者的关注。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重新理解媒介》梳理的内容横跨两年,从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对近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做了概述。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与报告,包括2021和2022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和全球新闻创新报告,主要针对这两年新闻传播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第二部分为新闻研究的新场景与新面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动向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为传播研究的新问题与新视角,着重从新技术对传媒的影响角度重新解读当下新闻传播的新业态,研究内容富有现实意义和学术前瞻性。 本书对前沿领域的研究话题做了集中展示,论文的议题选择、研究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

    • ¥67.4 ¥89.8 折扣:7.5折
    • 网络国家:作为制度遗业的电信
    •   ( 71 条评论 )
    • 〔美〕理查德·R·约翰Richard R. John) /2022-07-01/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本书描述了批电子通信网络是如何诞生的,揭开电报和电话诞生时期所发生的一些 重大变化 的神秘面纱。从 网络国家 这一词组便可看出电信的发展演变过程离不开政府机构和公民理想的影响,电子通信由只为少数人服务变成面向全体人民的大众服务并非技术和经济使然,而是政治和文化的产物。作者将电信的历史置于更广泛的政治、商业和话语背景中,向我们展示了政治经济在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实施中的关键作用。 这部基于档案研究的历史著作不仅可以为读者讲述一个发生在并不遥远的过去的两个强的通信网络如何被创建起来的非凡故事,而且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通信网络的全新视角,给当今的媒介制度史研究带来新灵感和新动能。

    • ¥85.8 ¥128 折扣:6.7折
    • 大众传播:生活在媒介世界(第8版)
    •   ( 19 条评论 )
    • 拉尔夫·E.汉森Ralph E.Hanson) /2024-10-01/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大众传播:生活在媒介世界》是一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媒介世界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著作,旨在赋予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成为精明的媒体消费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印解内容,作者拉尔夫 E.汉森(Ralph E.Hanson)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日常生活实倒融人其中,鼓励读者由内而外地思考媒体行业,从面发现大众传播在社会中运作的方方面面。第8版经过全面修订,重点介绍了社交媒体,数字媒体,电子游戏等如何改变媒体的面貌。

    • ¥92.5 ¥138 折扣:6.7折
    • “国际传播”国际化
    •   ( 205 条评论 )
    • 李金铨 著 /2022-08-01/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本书汇聚一批耀目的学术权威,共同反思国际传播领域方法和理论的主要路径,尤其是整个传播领域如何 去西方化 。本书利用来自美国和西欧以外的文献,重新思考这个领域的重要问题。平心而论,《 国际传播 国际化》允称一部独特的书。

    • ¥73.7 ¥110 折扣:6.7折
    •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抵御错误信息的有力武器,通往真知的指南。对错误信息坚信不疑比无知更可怕。传播学社会学 中信出
    •   ( 214 条评论 )
    • 詹姆斯·欧文·韦瑟罗尔 /2024-02-26/ 中信出版社
    • 14世纪中叶,英格兰骑士曼德维尔的游记在欧洲流传开来。这本游记记录了一种果实,里面有活生生的羊羔,游记的主人公声称他亲口品尝了这种果实,而且觉得它非常好吃。这并不是唯一一部记载并评论这种怪异植物的作品。一位意大利修士也说,他从 值得信赖的人 那里听说了这种果实。甚至有些人宣称已经研究过这种果实,还抚摸过果实里羊羔的羊毛。关于这种离奇植物的报道和研究一直持续到17世纪。 相信动植物能够杂交终究是一段无害的历史插曲,然而,如果换成人类的生命健康、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又将如何呢? 人类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具有共享信息并影响彼此观念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科学、艺术,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化得以诞生并传播。不过它同时导致了一系列难题:我们如何判断信息的真伪呢?为什么错

    • ¥58.5 ¥78 折扣:7.5折
    • 数字交往论
    •   ( 296 条评论 )
    • 杜骏飞 /2023-10-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数字交往论》作为 传播人三部曲 中的第二部,是杜骏飞继《弥漫的传播》之后所推出的重要续篇。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Web2.0以来人类交流的全新思考,讨论了与未来数字生存有关的基本问题。本书植根于数字实践论,探索了一种结构性的交往理论以期迭代传播学认知,并试图以 数字交往 为方法,以新人类的 数字团结 为旨归,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广泛对话。 本书的思想线索包括但不限于:交流-行动,与交往的实践性;交往具身,与分身认知;互利共生主义,与数字公正;普遍联结,与数字团结;未托邦,与可知论的怀疑主义;数字人类世,新人类观,与多项式生命本体。

    • ¥53.7 ¥68 折扣:7.9折
    • 制造知识:作为媒介的书籍与出版
    •   ( 172 条评论 )
    • /2024-01-01/ 商务印书馆
    • 如火如荼的启蒙运动中,大卫 休谟 媒介化 自己,在文坛暴得大名,引来英国一代文宗约翰逊的讥讽;对书籍出版不闻不问的莎士比亚无心插柳, 促成 了莎剧千古流传;《霍比特人》从家庭晚间口述故事一步步走向英国民众,最终成为 托尔金神话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四处碰壁,几经周折方成文学经典;冷眼看世界、看人世的鲁迅,以扶助困厄中的文化青年助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前进;武侠小说作家如过江之鲫,独有金庸造就了 传奇 这些文化现象的背后,都隐含着知识经由媒介传播进而社会化的规律。 本书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对 私人化知识 到 社会性知识 的转变进行考察和分析。作者认为,社会化知识的形成经历了从 私人 到 社会 的复杂过程,社会性知识不是 创作 出来,而是 制造 出来的。在制造知识的过程中,媒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

    • ¥58.5 ¥78 折扣:7.5折
    • 高光时刻:重大活动电视直播全攻略
    •   ( 79 条评论 )
    • 许强 /2024-07-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经由电视人的记录,重大活动电视直播的 高光时刻 成为国人的集体记忆。 《高光时刻:重大活动电视直播全攻略》的作者自80年代末进入中央电视台后,经历了国家层面几乎所有的重大活动电视直播。作者将指挥直播的心得与经验教训总结成书,帮助后来者在直播工作中迅速进入状态,在实战中少走弯路。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关于重大活动电视直播的方方面面:团队组建、活动策划、系统搭建、技术和设备准备、机位和镜头设计、分镜头脚本创作、镜头切换奥秘、解说词撰写、应急处置措施及原则、直播新技术的运用等。这些宝贵经验对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书可作为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全媒体机构一线从业人员的业务提升操作手册,也可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师生的实务训练参考书。

    • ¥96 ¥128 折扣:7.5折
    • 媒介与传播研究方法
    •   ( 460 条评论 )
    • 阿瑟·阿萨·伯格Arthur Asa Berger) /2021-06-01/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本畅销的教科书,在美国大学的媒介研究、文化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课程中被广泛使用,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经多次再版。 本书梳理了媒介研究的主要方法,从符号分析到意识形态批判,从民族志到统计学,从文献综述到报告撰写,囊括了媒介研究可能涉及的所有研究方法和研究环节,以采取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形式加以呈现,而且辅以图表、案例、小短剧、自会插图等方式为本书增加了许多趣味性。本书尤其对入门研究学者来说,足以成为案头宝典。

    • ¥65.7 ¥98 折扣:6.7折
    • 咖啡社交生活史:英国咖啡馆的兴起
    •   ( 197 条评论 )
    • (美)布莱恩.考恩 张好玫 著 /2021-09-01/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本书聚集于17和18世纪早期英国的消费者,试图通过历史性地考察他们如何看待此新兴饮料和场所,进而阐释咖啡和咖啡馆的意义,并理解这些创新和变化对人们生活、思想的影响。咖啡在英国的接收史不仅是消费革命的历史,也是公共领域发展的历史。本书角度新颖,从日常生活经验剖析了一个公共社会话题,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 ¥65.3 ¥98 折扣:6.7折
    • 认知传播学
    •   ( 114 条评论 )
    • 欧阳宏生等 /2021-04-01/ 科学出版社
    • 《认知传播学》在充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梳理了认知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认知传播融合创新的基本条件、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阐述了认知传播学的本质特性、功能与任务,揭示了认知传播与传播主体、接受主体及其体认过程与典型模式、效果与测评的基本规律,说明了认知传播视阈下如何进行内容生产和认识其文化价值及社会环境,论述了认知传播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的关系。《认知传播学》作为一本跨学科研究的专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认知传播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具有前沿性、学术性、系统性、应用性、科学性等特征。它对于活跃传播思想、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效果、更好地建立内容生产机制、正确评估内容传播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78 ¥108 折扣:7.2折
    • 虚实共生:真实、创造与传播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   ( 82 条评论 )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 /2024-04-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数智时代,新闻与传播学研究须更好地应和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形式不断迭变,技术与人类命运的关系愈来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与谈话中。新闻与传播学在其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中、在国际传播能力与国际形象建构的紧迫性中、在平台社会与认同传播的密切关系中、在通过建构数字基础设施来凸显的社会平等中,愈来愈呈现出其持续追问的姿态和传播思想价值观之转向中与个人自我的关系。虚实共生,在分化与分离着人与组织的观念、行为以及行动的同时,也在统合与凝聚着共同体,这为新闻与传播学应对时代的需要、以跨学科的姿态介入人之本质乃至生命提供了理据。 《虚实共生:真实、创造与传播》共收录16篇文章,分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探索、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平台社会与认同传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平等、传播思想与价值观

    • ¥61.4 ¥99 折扣:6.2折
    • 问题、方法与论文写作:传播研究引论
    •   ( 740 条评论 )
    • 邓树明 /2023-09-01/ 四川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为初涉传播学学术研究的读者撰写的导论性著作,旨在提供传播研究的完整路径与方法。全书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知识这一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知识合法性的介绍;第二板块为问题意识,讨论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第三板块为方法意识,讨论如何设计研究方法,其中包含三种方法论范式以及计算机环境下的19种具体研究方法;第四板块为论文结构,介绍论文的常规结构模式。全书在对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及论文结构进行讨论时,不但提出了应该达到的规范,而且结合核心期刊大量已刊登论文和未采用投稿进行了案例说明,意在提供前车之鉴,为学术研究及学术表达指点迷津。

    • ¥75 ¥150 折扣:5折
    • 媒介环境学译从——麦克卢汉精粹:第二版
    •   ( 237 条评论 )
    • (加) 埃里克?麦克卢汉, (加)弗兰克?秦格龙 /2021-09-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麦克卢汉精粹》精选麦克卢汉十余种著作,分四部,含十九章,再加首尾的 绪论 和 各章注要 ,囊括了这位20世纪思想家和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的思想精华。 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互联网的预言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论断: 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即是讯息 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媒介使人自恋和麻木 我们正在回到重新部落化的世界 西方文明的整个观念是从拼音文字派生出来的 地球村 今天,他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洞见更加富有启迪意义。

    • ¥61.5 ¥108 折扣:5.7折
    • 复旦新闻与传播学译库:国际传播与文化间传播研究手册(第二版)
    •   ( 234 条评论 )
    • [美] 古狄昆斯特Gudykunst W.B.),陈纳 等 /2016-08-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浪潮让整个世界加速融合, 文化交流、国际传播活动日趋频繁,相关研究渐成显 学。文化间传播研究和国际传播研究由来已久,积淀 了深厚而丰富的成果,对这些学术成果的清理和解释 ,成为人们 不论从事实践的工作者,还是开展研 究的学者 洞察新世界和大趋势的重要依据。了解跨文化传播、文化间传播、国际传播和发展 传播方面的研究成果,没有比《国际传播与文化间传 播研究手册》(第二版)合适的著作了。作为工具书,四十余位身处学科前沿的学者、专家通力合 作,以传播、文化和比较研究为主线,对上述四个领 域的实践和理论,从发端、发展到现状进行了系统详 尽的论述。威廉 B 古狄昆斯特、贝拉 莫迪主编的《国 际传播与文化间传播研究手册》既是一部关于传播学 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也是一部比较文化 研究的

    • ¥92.4 ¥128 折扣:7.2折
    • 共识与秩序 中国传播思想史
    •   ( 381 条评论 )
    • 胡百精 /2022-09-0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共识与秩序:中国传播思想史》通过书写中国传播思想史,旨在促进中国传统传播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本书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书写方式,提出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乃传播与秩序互构,或曰传播成就秩序。秩序生成于道或性 在天与自然为道、在人为性,而传播(言说、交往)乃载道成道、创生秩序的工具。 从基源问题出发,中国传播思想史可辟出若干指向不同传播情境或领域的子题:个体表达与人际交往,社会互动及其规范 礼与礼治,政治传播 言路与舆论,以及公共协商 理性、公共性及其价值来源等。上述子题分别指向言说与存在、礼制规范与社会交往、言路建设与政治认同、辩论与说服伦理、舆论与共识建构、公共性与公共生活。 本书重返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介入关乎人之存

    • ¥96 ¥128 折扣:7.5折
    • 复旦新闻与传播学译库:传播研究量表手册(I)
    •   ( 264 条评论 )
    • 丽贝卡·B.鲁宾 /2017-12-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在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教学传播的各个方面催生出了数量巨大的量表。《传播研究量表(Ⅱ)》从分布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期刊、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中,挑选出了这些领域中成熟的、相较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的量表,为从事计量传播研究的学者测量理论模型中的某些传播变量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本书对使用社会科学测量方法做研究的学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资料书。

    • ¥56.3 ¥78 折扣:7.2折
    • 传媒规范理论(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 201 条评论 )
    • [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 [美]西奥多·L /2022-01-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长期以来,在主流传播学中,对媒体和传播现象的考察以经验性的实证科学研究为主,基于哲学和伦理学对传媒和公共传播实践的理论基础进行纯理论剖析的规范性研究则相对比较匮乏。与那些只有在读者精疲力竭地读完全书才会看到一点点理论总结的著作不同,在《传媒规范理论》中,从章到后一章,理论问题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在这一领域,作为早的奠基性作品,由弗雷德 西伯特、西奥多 彼得森和威尔伯 施拉姆合著的《传媒的四种理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20世纪下半叶信息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今世界的传媒格局和制度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四种理论模型显然无法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传播现实。由著名媒介伦理学者克利福德 G.克里斯琴斯教授等人合著的本书就是这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中相对较

    • ¥59.9 ¥79.9 折扣:7.5折
    •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
    •   ( 1660 条评论 )
    • 刘海龙 /2021-11-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解析》每年出版一本,形成品牌,受到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和研究者的关注。书名冠以出版当年的年份,每年的《解析》都是对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学各方面研究现状和学界业界热点问题的回顾,根据内容划分为不同板块。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从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对202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做了概述。书中不仅收录了多篇关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和新媒体研究的综述、研究报告,而且,书中多篇论文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对前沿领域的研究话题做了集中展示,论文的议题选择、研究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中 传播学视角下的新冠肺炎疫情 是有别于往年的特色或亮点,这一板块基于2020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收入学者们亲历后的一些学术思考,多篇富有思想深度,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本书特

    • ¥54.9 ¥79.8 折扣:6.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