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成果尝试提出语用身份论,从语用学角度出发,考察言语交际中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如何通过话语选择、建构特定的身份以达到特定的行事与人际意图。本成果的特色在于通过分析大量*手语料,探究身份的交际属性、资源价值,呈现身份作为施为资源、人际资源、阐释资源、解释资源和评价资源的核心作用。本成果的理论意义在于从身份建构角度解读特定话语方式的意义,阐释特定话语方式的形成机理,评价特定话语方式的社会意义或交际效果,其学术价值在于推进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身份问题研究,建构语用学新理论,为在语用学领域中开展话语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参考,对(跨文化)言语交际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书以非洲语言为研究对象,旨在对现阶段的非洲语言学研究进行类型学的整理和综述,为的非洲语言学界和类型学研究提供一个综合性的参考。本书在介绍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个案从语音-音系、形态和句法三个层面对若干非洲语言的现象和结构进行研究。本书整体上对非洲语言的语音/音系系统的特色进行分析,分语系讨论,并进行类型学分析;详细分析了非洲语言的形态结构,对比了非洲语言形态结构上的“同”和“异”;对非洲语言的句法进行了阐述,讨论了此类和语法范畴,并按照语系进行个案研究。
本书在科学的汉字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汉字构形的深度解析,系统地阐释了汉字构形与其本义的密切关系,以及汉字的形体演变之理、部件组合之理、繁体简化之理。本书把近2000个汉字用130个表意部首加以统摄,从汉字的文字学部首入手,详解部首及其所属之字的形义关系,从汉字的构形上见出其意义之由来。全书溯源理流,有理有据,既注意学术性,又注意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