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跨层结构词汇化的性质、范围、特点、动因、机制等问题,重点探讨了跨层词汇化的句法特征、语义基础和语音变化等一系列特点,探索了跨层词汇化的演变动因、演变机制等规律,尝试回答和解决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IBO(国际文凭组织)规定,所有的IB学生必须用中文或者英文完成一篇EE写作。IBO还根据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程度,将语言类包括中文科的EE分为A级和B级(习称中文A、中文B)。中文B级EE的主题涵盖面比较广,包括语言、文化和文学类。《IB中文B:手把手教你写专题论文》着重于对中文B的EE写作进行指导,从论文的选题开始到最终完成逐步讲解,旨在帮助老师和学生顺利完成这个极具挑战性的作业。
本书从语义的角度,着重讨论了英语语法中的许多核心问题。作者认为,语法和语义紧密相关。作者用语义分类的方法,对英语动词进行分类,并对英语各种句型及其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行剖析,从语言事实出发,对许多英语语法问题进行了阐述。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师、学生和其他英语学习者,以及从事语法研究的人士阅读。
本书为“先秦两汉讹字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共收录28篇论文,聚焦出土文献和传世古书中的讹字问题,涉及甲骨、青铜器、战国秦汉简帛、陶量、玺印、刻石等出土文献材料和《诗》《书》等典籍,既有对各种文字演变现象的科学界定、对讹字相关术语的探讨和规范,也有精细的文字考释、翔实的文字部件讹变整理,还有古书校读及其文本源流的分析。本书所收文章较为全面地讨论了讹字问题,材料丰富,方法多样,视角多维,反映了当前讹字研究的新成果,对于推动讹字研究的继续深化有重要的意义。
《通用规范汉字构形属性研究》以《通用规范汉字表》的8105字为对象,对通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属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提出现代汉字的直观构形理论,构建现代汉字直观构形分析体系,基于该体系构建通用规范汉字构形属性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对通用规范汉字三级构形单位的属性进行量化分析,从统计角度明确了通用规范汉字三级构形单位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进而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通用规范汉字构形属性研究》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通用规范汉字构形属性研究》运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大量汉字构形属性分析、描写和统计的图表,为汉字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源。
《佛典与中古汉语代词研究(精)》以佛经翻译对汉语发展演变的影响为视角,论述了汉语代词在历史上几个重要变化之动因研究。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汉语方言分布格局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关系》是一本地理语言学著作,正文分五部分,附参考文献和后记。该书稿比较深入地考察汉语方言的形成、分布、演变与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的关系,着重考察河流湖泊、山脉地形等自然地理以及历史移民、历史政区、交通往来、文化区域等人文地理对方言形成、分布和演变的影响,将语言与地理、历史、文化熔于一炉。书稿D一次对整个汉语方言分布格局的历史形成与共时分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梳理,尽可能地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非语言因素对汉语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进行解释,深化了有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