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自1962年11月由中华书局首次出版至今,先后印刷了六十余次。这是一部在海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声誉极高的、高水平的古代汉语教科书,培育了好几代古代汉语专业工作者,更哺育了成千上万中文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以及爱好古代汉语和传统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2016年是王力先生去世30周年,因此我们推出这套典藏本,以纪念这位为中国语言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大师。
北庭文书出自敦煌吐鲁番文献,散见于各个研究机构,迄今并无系统整理。本书力图完整搜集现存的散见于不同收藏机构的唐代北庭文书,是首次对唐代北庭文书进行专题汇编,意在使北庭文书呈现系统、多样的综合体面貌;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对文书进行了初步利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分为文书编、研究编、图版编,以文书录文整理为主,辅以必要的注释和专题研究。共收录唐代北庭文书近200件(组),大致按时代顺序编排。每件文书下都著录有馆藏信息,同时对文书的物质形态、基本特征进行说明,之后对文书内容进行转录、标点。大部分文书配有图版,集中收录于下册图版编,方便学者对照使用。本书对于北庭军政建制、唐代西域经营以及边疆观念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是一部将《说文》部首、古文字字形和书法完美结合的力作。作者耗时三年,坚持毛笔书写,以《说文》540部首为核心内容,博采约取,吸收研究成果,罗列权威的字形解说,对《说文》540部首一一疏解,同时配合大量各时代、各门类的典型字形字例,以精准笔法摹写,展现《说文》文字体系和相关古文字面貌。全书以毛笔小楷精写上版,简明扼要,体例得当,配合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古文字学修养,既是规范的学术著作,也是精美的书法作品,著名古文字学家刘钊先生称此书是 一部內容形式二美兼并的作品 ,是一部很好的、不可多得的古文字参考书和篆书入门教材,绝非过誉。
《三国志校诂》以中古文献《三国志》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学和语言学两个角度对其中存在的文字、语词和语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以《三国志》原有篇目次序为序,依次考证文献学、语言学等相关问题,解决了一批学界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该书具有以下特点:(1)解说三国词语,发掘至深,结论多独创且可信。(2)考释文字,洞明声音条贯,多能言人所未言。(3)广泛参考众多版本,结论多妥帖。(4)博考制度、职官、风俗等,涉猎广博。
语言理解涉及十分复杂的认知神经机制。探讨和揭示人类如何理解语言,成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语言理解 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系统阐述近年来对语言理解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的研究进展。《语言理解 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共十二章,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概述语言理解的语言学和认知神经科学基础。第二部分阐述词汇语义加工、句子理解、语篇阅读以及会话交流中的主旨和意图理解的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第三部分阐述记忆、认知控制、推理和心理理论等一般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及其对语言理解的支持和调控功能。第四部分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阐述语言产生与语言理解的关系。
该套箱装收录了12本语言文化类的大家小书,该套装将会以新的装帧、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韵镜校笺》(修订本)是杨军教授在原《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基础上修订增补的新整理本。 《韵镜》是现存古、重要的宋元切韵学著作,是研究传统音系理论及中近古语音史的重要材料。杨军教授广搜众本,旁稽诸韵书、字书,参考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对《韵 镜》进行详尽的校勘,撰成《韵镜校笺》。近年来,作者精益求精,对此书的错讹之处作了修订,内容上也有所增补。此次新版,正文改为 一图一注 的编排形式,更便于读者使 用;书末附录两种版本价值较大的《韵镜》图版,全彩影印。新版收入《宋元切韵学文献丛刊》。
我国汉语音韵学研究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和学术传统,是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发展到20世纪,汉语音韵学研究范式发生了重大转型,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各个部门中最富活力、最有成就的分支学科。因此,总结20世纪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得失,不仅具有语言学史价值,对文化史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书遵循 考镜源流、辨章学术 的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以 史实为先导、考论为目的、史论结合 为研究导向,全面总结了20世纪现代音韵学在材料、方法、学术史观上的突破,对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等韵学等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源流梳理,总结了相关领域研究的得失,并提示了未来研究可以考虑的方向。本书是第一部全面描写20世纪汉语音韵学发展史的学术著作。
书稿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和国家公文法规的规定精神,吸收了公文写作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公文的基础知识、公文的法定格式标准、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公文写作相关知识、公文病误处理、常用公文范例、公文写作人员素质提升、公文写作艺术、公文写作疑难问题解析九个方面阐述了公文写作相关知识,内容既反映了平日里公文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和不规范的地方,又用具有特点的事例进行解析,便于公文写作者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进行自我改进时有规范、有标准、有参照地进行规范和提高,有助于公文写作者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唯识三十颂》是大乘唯识宗创始人世亲的晚年重要著作,不仅篇幅极短,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哲学思想也被加密到梵语词汇的词根、词缀中。梵语语法集大成者波你尼创立的梵语文法学派被誉为 印度核心文化的核心 ,具有最权威的文献诠释权。本书以波你尼《八章书》为基础,分析《唯识三十颂》中佛学术语的构词生成过程,同时列出所依据的语法经文条目,并进一步对《唯识三十颂》提出梵语语法哲学视角的新诠释。
本书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范畴化理论、识解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视角,探究了英语词根的语义图式表征网络。本书选取了469个英语核心词根,把它们范畴化为静态认知域和动态认知域词根,概述了表征每个认知域内概念的所有成员,溯源了每个词根的语源,列举了大量的词汇根缀切分实例,建构了词根的图式表征语义网络并进行了识解。本书将无形的词根语义表征网络图式化、有形化,让语言学习者了解每一个词根的语义网络、出处、语义侧显点,为进步区分同一概念域内词根所表征的语义差别提供了参照,为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语义创造了条件。本书可以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孵化英语语言意识和习得能力,建构二语语言意象图式,厘清语言世界、人类认知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映射关系。
《尔雅》多假借字,历代有郭璞《注》、陆德明《释文》、邢昺《疏》及邵晋涵《正义》,至郝懿行大量使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而撰《义疏》,多发前人所未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义疏》成书之后,经王念孙校阅删节,阮元刻入《清经解》。后陆建瀛据节本单刻行世。之后杨以增据钱塘严鹤山钞本重刻,未成而谢世,胡珽续而成之,是为足本。郝懿行孙据以覆刻入《郝氏遗书》,即家刻本。 此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尔雅 广雅 方言 释名 清疏四种合刊》影印清同治年间郝氏家刻本为底本,以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清咸丰六年杨以增刻胡珽续刻本、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清道光年间广东学海堂刊本,以及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影印清道光年间陆建瀛刻本为校本。《尔雅》经文部分还以《四部丛刊》所收宋本《尔雅》为校本。附录中收录了各版本
汉字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汉字文化则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通路。本书是一部讲述汉字演变与发展的作品,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专为初学者设计,题为 古汉字入门浅谈 ,带有导读和总论的性质。下编题为 一百个古汉字浅解 ,以一个字为一个字条。每个字条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其甲骨文、金文、小篆三体字形;二是以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为基本依据,解释每个字的构形意义和构形方法,说明其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及其在卜辞、铭文中的用法,其中一些字条还连带介绍了少量与被解释字相关的其他字。每个字条均附有作者书写的金文书法作品。 本书凝结了作者在书法、文学、文字等方面的综合成就,对读者了解汉字本源、汉字演变、中华文化和历史有重要意义。
《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基于法国萨维纳神父1925-1929年间在海南调查的语料,经著名学者奥德里古尔编辑,1965年由法国远东学院出版。国际学术界早期有关临高语的认识主要来自萨维纳此书,萨维纳也是第一个把临高语正确归入 大台语 的学者。《 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 整理与研究》分为两部分,上篇 研究部分 是辛世彪教授在长期调查的基础上,对萨维纳原书做的全面研究,包括所涉及临高语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词汇;汉借词的本字;原书中的各种问题与错误;一百年来临高语长流方言的变化等。下篇 整理部分 将萨维纳的调查与辛世彪教授的调查结果对照呈现,大大扩展了原书的内容。本书对于汉藏语比较研究、临高语研究、海南岛语言分区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3》呈现了2022年语言学各学科研究的发展成果,包括15篇学科综述、全年出版的语言学著作、重要的学术文章、主要学术活动和大事记,介绍了一些有重大成就的科研人员等,力求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2022年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和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轨迹,为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全书思路清晰,文字流畅,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和收藏价值,不愧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本书为我国语言学界泰斗王力先生积几十年勤求探讨之功而成,堪称研究汉语诗律学经典之作。 书分为两部分: 导言 阐述了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平仄和对仗,句式和语法等有关知识、规律; 本论 分为5章,分别叙述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白话诗和欧化诗。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为李葆嘉学术团队 重建西方语言学史 三部曲的第二部,依据一手文献,参考二手资料,基于群体考察 主线梳理模式,展示西方语言学史150年的恢宏画卷。 传统语义学的诞生与哈雷大学的古典学、阐释学氛围有关,与语源学、修辞学、词典学紧密联系,其成长得益于语文学、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和人类学,其历史取向突显语言知识积淀,心理取向突显概念认知变化,语境取向突显交际话语行为。现代语义学的三大基石是心智语义场、语义解析法和关系语义学。当代语言学的若干新理论可以追溯到这些往昔论著中。
《明末清初西洋汉语词典三种》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重点资助项目。全书编为5册,分别为:《明末清初西洋汉语词典三种考述》《葡汉词典》《汉法词典》《官话词汇》《 葡汉词典 汉法词典 官话词汇 中文词语索引》。三部西洋汉语词典跨越百年,是早期中西语言文化的接触的见证。 《明末清初西洋汉语词典三种》先述历史背景、藏本出处、文本结构以及研究状况,再就《葡汉词典》《汉法词典》《官话词汇》三部词典分别进行汉译、还原、考释研究:一、逐条译出《葡汉词典》的葡语词目、《官话词汇》的西语词目,以及《汉法词典》的法语释义,并作词性标注和语法修辞说明,以见其与汉语字词在意义和形式两方面的对应或者非对应的关系;二、辨读《汉法词典》和《官话词汇》上的注音词语,将其尽可能还原为中文;三、随条考订音义,辨析字形,指出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白一平和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教授沙加尔所著的《上古汉语新构拟》( Old Chinese : A New Reconstruction )从音节结构的角度入手,分声母、韵母、声调等几个大的方面,详细阐述了作者对上古音问题的见解。在材料运用方面,将汉语内部材料(如谐声字、通假字、出土文献、古文字等)和外部材料(苗瑶、侗台、藏缅等民族语)相结合,重视以现代汉语方言作为佐证,特别吸收了罗杰瑞对于 原始闽语 的构拟。该书探讨上古音,不仅关注音韵问题本身,还将历史形态学的分析与上古音研究联系起来,发现和提出各种前置辅音的语法功能。 《上古汉语新构拟》全书重构了三千多年前的汉语,共包含5000个汉字,对于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阐释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经典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该书面世之后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美国语言学界的*奖
《汉语阿拉伯语政治文献翻译手册》一书是长期从事文献阿文翻译工作的专家,充分利用长期翻译实践中积累的大量资料和丰富经验编纂而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在《汉语阿拉伯语政治文献翻译手册》编排上,充分利用翻译实践积累的大量一手资料,借助TRADOS平行语料库等现代科学电子数字化研究手段,按词条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共收录词条及释义七千余条,例句六百余句。本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时代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对促进汉语阿拉伯语重要文献的翻译,无疑有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