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故事来说,什么更重要?是吸引人的情节,还是鲜明的人物? 文学导向的小说家强调以人物为基础,商业导向的小说家则强调以情节为基础。其实,好的小说在这两方面多很强。 《情节与人物》是一本案头写作指导书,帮你在创作时将这些关键的要素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本书,你将学会: 创造富有层次感的人物,他们有个性特征、自然特点以及身份背景 开发人物的情感经历,与充满激情的事件联系起来 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加快情节的推进 将情节与人物无缝衔接起来,创作出吸引读者不停翻页阅读的作品 通过大量有益的例子和亲切的指导,《情节与人物》拨开伟大小说创作的迷雾,教你掌握让人物充满生命力、让情节动力十足的有用工具。
本书选取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在语法方面普遍感到疑惑的200多个问题,用设问、答疑的手法,逐条进行语言应用分析。所有条目均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为依据,并分类编排。每个条目都分为 典型例句 疑问 释疑 考考你 四个栏目进行对比,多方位展开分析。本书不仅有深厚的学术研究指导,而且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积累,所有问题和例句均来自线教学积累。 与传统的释疑类图书写作手法不同的是,本书不是边解释边展示例句,而是将典型例句集中用方框展示,置于条目首位,而后设问答疑。这种方法便于阅读者的先行思考,每涉及一个新的条目,阅读者能通过观察例句,首先自行思考问题,随即产生疑问,进而有针对性地阅读解惑,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书后还附有练习答案和音序索引表,便于阅读者查考和查阅。 针对阅读者的特点,本书的许多条目还
这是一本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介绍古代汉语常识的书。是让广大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感兴趣、看得懂、看进去的图书。 古代汉语源远流长,有关资料又浩如烟海,需要从中选取主要、有用的知识告诉给读者,特别是一些初学者,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组织相关学者,从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有关古代汉语的相关论述中,精心选择出十四篇这些方面的文章,经过适当地加工和重组而成。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训诂学、修辞学以及与学习古代汉语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既适合于初学者自学,也可供中小学生、大学生阅读和教师们参考。即使是一些专业研究工作者,也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千字文》原名《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韵文,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编撰。它既是启蒙识字教材,又是习书法的范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影响广远的蒙学经典,还被翻译为日文、英文、拉丁文、意大利文等,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其基本目的是识字。要读懂蒙学经典,学会并使用通用汉字,必须了解文字的构形理据。《千字文探源》共分四个板块:带拼音的原文、现代汉语译文、对原文的串讲、解字,而重点是解析《千字文》1000字的构字理据及其意义系统,涉及约500个构字部件的形体分析。可适应中小学语文课程和社会上相关爱好者的识字解字需要。因此,《千字文探源》实际上是学习通用汉字的基础教材。
本书基于数学和逻辑的研究方法,力图构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形式语法理论。主张语法具有自主性,判断句子是否合语法应基于形式而非意义;在有限状态模型、短语结构模型和转换模型这三种语法描写手段中,转换模型充分、有效;语法是一个三分体系,两头分别是短语结构规则序列和语素音位规则序列,中间由转换规则序列连接;语法理论的目标是为不同的备用语法提供评估程序;通过不同的表征层面可以解释不规则现象及歧义现象等。已有三十余条形式化规则初步应用于英语的句子生成和分析。本书的语法普遍性等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认知科学。
这是一本讲解传统诗词写作的大众普及读物。作者徐晋如继《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之后,特针对零基础的诗词爱好者,撰写此书。从诗词的格律、押韵、平仄、属对、粘对、炼句、排布意象、虚实相生、时空对照、借题发挥等方面,翔实切当地讲解了学写诗词的诸要领,让初学诗词者不走弯路。 作者徐晋如久负诗名,深明诗词创作的甘苦,故能将什么是好诗好词,怎样才能写出好诗好词,讲得简明著切,启人至深。他在长期的诗词写作和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一套实用的诗词学习方法,读者只要肯按照这种方法去学习,自不难懂得诗词,欣赏诗词,进而写出好诗好词。
好电影都讲了一个好故事,那些遭遇 滑铁卢 、不受市场待见的 烂片 ,很大程度上是故事设计存在缺陷。相较于其他文体,电影里讲的故事要接受市场更残酷的检验,它不仅关乎投资方的 身家性命 ,也直接影响了观众越来越挑剔的口碑。跟着经典电影学习讲故事,就是在学习*好的故事设计。 本书从事件、人物、戏剧性、结构、世界观、冲突、悬念、视角、节奏、变化等十个专题进行阐述,深入剖析《教父》《肖申克的救赎》《罗生门》《指环王》《楚门的世界》《放牛班的春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摔跤吧,爸爸》《寻梦环游记》等数十部经典电影的故事设计。其中有概念阐释、原理分析、技巧归纳,也有结合专题内容的个案深度分析,能给未来的编剧、小说家、网文写作者以及文学爱好者提供灵感启发、经验借鉴,对于影评人、电影爱好者也提供了新的
《文字蒙求》是清人王筠撰写的一本指导儿童识字的教本,从《说文解字》中摘取两千多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卷,并列篆文和楷书,依照许慎的解释再加申说。既可以作为指导识字的入门书,又因为其订正《说文》之处颇多,因此对于研读《说文》也有参考作用。 这次整理,一切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字头的小篆用图片形式以存真,其余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并给每个字头加注汉语拼音。一些字头下增加整理者按语,按语内容包括古文字字形及释义等,方便读者理解。书后制作汉语拼音音序和汉字笔画索引。
本书侧重于精读指导。书中选用六篇文章作例子,叙述文、短篇小说、抒情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皆有涉及。指导大概中分析文章、提示问题的态度和方法特别值得注意。具体实例中的说明文字翔实有效,可谓 纤屑不遗,发挥净尽 ,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20世纪中国,风起云涌的汉字革命是一个几被遗忘的重要历史事件。这场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伴生同行,在废除汉字的号召下,试图在中文土壤里移植拼音字母系统、拼写大众声音,被理解成激进且进步的文学与政治革命之有机组成部分 本书以语音中心主义内部的辩证关系为切入视角,讨论汉字革命的发生、变异和中止,追索汉字革命在与文学革命的合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异。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叶圣陶、陈梦家、唐兰等语言学家和文学家,以各自的背景和立场,厕身于这场 革命 中,他们不同的 拼音化 实践,让对 声音 的追寻,融入了汉字罗马化、汉字拉丁化、五四白话话语、语体文和新形声字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策略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汉字革命的诉求,也与20世纪中国民族革命的紧张进程相呼应、重叠,与民族救亡、抗日战
本书系统讲授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既注意讲通基本原理,又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全书以《切韵》-《广韵》音系为枢纽,重点讲授唐宋时期的中古音,上溯西周-东汉时期的上古音,下推元代之后的近代音,知识全面,条理清晰,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组织内容,逐层深入,透彻解析,使学习者能听懂、能理解、能联系实际予以使用。附录《国际音标的发音和例字》系统介绍国际音标,非常实用,对于科学理解汉语古代音韵大有助益。
本书从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和西学东渐的时期这四个阶段,全面论述了中国二千年来汉语研究的情况,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语言学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勾勒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脉络,首次为中国语言学史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本书可作为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及专业研究者参考使用。
《语言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包括语言与语言学、语音学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语篇分析、历史语言学、文体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十四章。该书在传授基本知识与概念的同时,通过丰富的实例提供了有关语言分析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并强调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便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修订过程中,除了修改了语言表达方面的细节问题,重点对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十三章的内容做了修订。第六章主要增加了对理论的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语用学的理论。第七章增加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内容,以反映语篇分析的发展和前沿。第十三章增加了 语法化和词汇化 一节,目的使学生了解语法化和词汇化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拓展
《汉语认知论》着眼于探讨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生活实际的语言文字学建设,以传承连绵不绝的中华文明的汉字为核心,系统阐述了汉字相似性联想思维的特质及其建构机制,确认了汉字主导汉语的枢纽定位,突出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属性,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字科学体系,并结合东方哲学传统规划了其发展前景,提供了基于三十年实验研究的科学的语文课程设计和教育内容系统序化的理念,宣示了与西方语言学完全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学蓝图。本书为语言文字学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者、语言文字学学习者、语文教育课程教学工作者、以及热爱汉字与汉字文化的人群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本书是认知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是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的集大成者。作者采用大量翔实的例证,探究了使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强大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本书不仅发展了原有的心理空间理论,展示了概念整合的普遍作用和基础地位,还探究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这个古老的问题。作者批评了语言能力天赋和语言产生呈现渐进性等理论,对人类思维的整合能力发展模式提出了假设,并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论证了整合能力发展的渐进性和语言产生的突发性,强调了双域整合是语言和现代人类产生的必要前提,是语言和人类的其他特有能力同步发展的基础。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章)论述概念整合网络模型,是理论框架构建部分;第二部分(9-18章)论述概念整合如何造就了认知意义上的现代人,是本书的实证和应用研究部分。
本书是 跟大师学语文 丛书中的一种。是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系统讲授书信游记、诗歌小说、学术论文等各类文章写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培养良好的阅读乃至生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和实际写作能力的专著。书中的七十二篇文章,短小精悍,见解独到,读之如听大师闲谈作文之道,娓娓道来,让人茅塞顿开。书后还附录有书中谈到的冰心、巴金、朱自清等文章大家的名篇名作,以供读者参考。
本卷收人王力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语法》,这是《马氏文通》以后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是由一部书发展而来的,原来是1940年度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所编的一部讲义,那时就叫做《中国现代语法》。后来根据闻一多先生的建议,把它分为两部书:一部专谈理论,即《中国语法理论》;一部专讲规律,即《中国现代语法》,并于1943~1944年由商务印书馆分上、下册出版。1954年中华书局用原纸型增订重印时(后称 中华本 ),王力先生写了一篇新版自序,并将西南联大讲义的三篇附录补入。1985年商务印书馆根据中华本重排,并请作者校阅一过,合为一册出版(后称 商务本 )。
《古文字学简论》讲授了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考释古文字的途径、字形历史演变的规律等六个专题。此书虽更侧重于对相关问题进行学理上的探讨,但这种探讨由于有详实具体的例子做支撑,读来仍十分明白畅达,读者可从作者严密的分析中体会到具体的思考及研究方法,其中不乏精到见解,使人获益匪浅。
古文字构形学是研究古文字的构形方式和演变规律的学问,是古文字研究的基础理论,它不仅有古文字学上的理论意义,而且有指导分析和考释古文字的实践意义。该书可用作研究生教材。
本书分为理论和应用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五章。章说明 语言学哲学 是其方法, 语言哲学 是其研究学科。第二章界定了 表达式、意义、言语行为 这三个基本概念。第三章以 允诺 为例具体说明了行事行为的结构,并把这种分析扩展到了其他言语行为。第四、第五章分别讨论了作为言语行为的指称和述谓。第二部分的三章批驳了当代哲学的三个谬误,论证了指称理论的问题以及如何从事实衍生价值的问题。
语言景观研究关注各类标识牌上的语言文字选择和使用规律,通过系统描写和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中语言呈现和突显的状况,探究当地的社会语言生态,揭示不同语言及其使用群体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身份、地位、权势、活力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语言景观本质上属于语言社会学研究的范畴。本书首先介绍语言景观的研究概况,梳理其分析维度和理论体系,然后选取三个长三角核心城市作为案例,分析和解读我国大城市公共空间语言表征的政策机制、语言实践以及意识形态,探讨语言选择和使用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情感等多方面的机制和动因。书中既有语言景观理论和方法的阐述,也有利用比较成熟的概念工具对我国语言景观问题的具体分析,希望能对社会语言学研究者有所启发和助益。
《汉语语音史/王力全集》收入王力先生的专著《汉语语音史》。 《汉语语音史》是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的基础上修订改写的一部新著。据《王力文集》第十卷的编印说明介绍,王力先生1978年秋开始改写,1980年春完成。期间曾经给78级汉语史研究生和古代汉语进修教师讲授过。 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汉语语音史》单行本。1987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力文集》第十卷收入《汉语语音史》(后称 文集本 ),该卷由唐作藩先生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本编校。商务印书馆2010年再版。 此次收入《王力全集》,我们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本为底本,同时参以商务本和文集本进行了整理和编辑。并请孙玉文先生通读了书稿,在此谨向孙先生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先从动物的沟通开始,概述一般生物的声音沟通及灵长类的手势沟通,并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书中的第四、五章,分别以个体演化和群体演化,来探讨语言的发展与成形。当某个社群发展了具备请求功能的句法后,随着人类产生了不同的沟通需求,为了因应告知、分享这两种新的沟通功能,就会渐渐再发展出更复杂的句法来。作者不仅研究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也观察儿童的语言学习,并论及家庭手语 (home sign)如何像一般的口说语言,经历约定俗成的过程。根据实证发现,推论人类今日的语言沟通,始于手势沟通。
《成语误用辨析手册》由《成语误用辨析200例》(商务印书馆,2013)一书扩充、改编而成。《成语误用辨析200例》收录200篇小文章,基本上每篇文章是对一条易被误用的成语的解析。本手册对这些文章进行改编,改为词条形式,并新增了200多条目。 《成语误用辨析手册》共收录成语400余条,都是媒体中常常被误用的,基本涵盖目前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每条成语下包括释义、出处、范例、用法提示、误用辨析五部分。 手册形式眉目清晰,简明实用。其中 用法提示 和 误用辨析 举例充分,分析详尽,便于读者理解掌握成语,是本手册有特色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