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3编105节。第1编为 论证的基本框架 ,共有14节,主要介绍作者对于论证的基本看法,强调论证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听众在论证中的重要地位。第2编为 论证的起点 ,共3章29节;作者认为业已形成的共识是论证的前提,第1章根据共识的强度和内容区分了各种类型;第2、3章探讨如何呈现各种论证素材。第3编为 论证的方法 ,共5章62节;作者将论证方法分为四类,分别是 准逻辑论辩 基于现实结构的论辩 建立现实结构的关联 概念的分离 ,并在后一章分析 论据的关联 ,指出各种论证方法并非截然分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判断、运用。整体而言,《新修辞学》提出的是立足于论证实践,致力于总结论证经验并强调实践做法的合理性的论证理论。
北庭文书出自敦煌吐鲁番文献,散见于各个研究机构,迄今并无系统整理。本书力图完整搜集现存的散见于不同收藏机构的唐代北庭文书,是首次对唐代北庭文书进行专题汇编,意在使北庭文书呈现系统、多样的综合体面貌;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对文书进行了初步利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分为文书编、研究编、图版编,以文书录文整理为主,辅以必要的注释和专题研究。共收录唐代北庭文书近200件(组),大致按时代顺序编排。每件文书下都著录有馆藏信息,同时对文书的物质形态、基本特征进行说明,之后对文书内容进行转录、标点。大部分文书配有图版,集中收录于下册图版编,方便学者对照使用。本书对于北庭军政建制、唐代西域经营以及边疆观念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是文字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主要内容有:文字的形成、汉字的性质及形成和发展、汉字形体的演变(古文字阶段的汉字、隶楷阶段的汉字)、汉字类型的划分(六书说、三书说)、表意字、形声字、假借、文字的分化和合并、字形跟音义的关系、汉字的整理和简化。 该书一版为手写影印,出版于1988年,2013年由作者做了修订,并重新排版印制。1994 年获届国家图书奖,2011年获届思勉原创奖,为大学中文系及高等教育的常备教材。
本书是对先秦时代的玺印、陶文、货币和石玉(石刻、盟书、玉和玉铭等)这四种古文字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整理,按照《说文》体例,进行文字编编撰,将古文字字形汇集于相应字头之下,标明每一字形的具体出处、所在辞例、时代以及国别,汇集了原始材料及研究成果并与古文字字形及其释文关联,是一部依据古文字资料的内在规律编纂的大型古文字工具书。本书首次将先秦玺印、陶文、货币、石玉四种古文字材料纳入统一的整理框架,为学术界提供详实、可靠并且综合性成体系的材料,对传世文献的整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学科的研究有所助益。
本书是一部将《说文》部首、古文字字形和书法完美结合的力作。作者耗时三年,坚持毛笔书写,以《说文》540部首为核心内容,博采约取,吸收研究成果,罗列权威的字形解说,对《说文》540部首一一疏解,同时配合大量各时代、各门类的典型字形字例,以精准笔法摹写,展现《说文》文字体系和相关古文字面貌。全书以毛笔小楷精写上版,简明扼要,体例得当,配合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古文字学修养,既是规范的学术著作,也是精美的书法作品,著名古文字学家刘钊先生称此书是 一部內容形式二美兼并的作品 ,是一部很好的、不可多得的古文字参考书和篆书入门教材,绝非过誉。
语言理解涉及十分复杂的认知神经机制。探讨和揭示人类如何理解语言,成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语言理解 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系统阐述近年来对语言理解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的研究进展。《语言理解 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共十二章,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概述语言理解的语言学和认知神经科学基础。第二部分阐述词汇语义加工、句子理解、语篇阅读以及会话交流中的主旨和意图理解的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第三部分阐述记忆、认知控制、推理和心理理论等一般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及其对语言理解的支持和调控功能。第四部分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阐述语言产生与语言理解的关系。
该套箱装收录了12本语言文化类的大家小书,该套装将会以新的装帧、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国志校诂》以中古文献《三国志》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学和语言学两个角度对其中存在的文字、语词和语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以《三国志》原有篇目次序为序,依次考证文献学、语言学等相关问题,解决了一批学界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该书具有以下特点:(1)解说三国词语,发掘至深,结论多独创且可信。(2)考释文字,洞明声音条贯,多能言人所未言。(3)广泛参考众多版本,结论多妥帖。(4)博考制度、职官、风俗等,涉猎广博。
书稿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和国家公文法规的规定精神,吸收了公文写作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公文的基础知识、公文的法定格式标准、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公文写作相关知识、公文病误处理、常用公文范例、公文写作人员素质提升、公文写作艺术、公文写作疑难问题解析九个方面阐述了公文写作相关知识,内容既反映了平日里公文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和不规范的地方,又用具有特点的事例进行解析,便于公文写作者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进行自我改进时有规范、有标准、有参照地进行规范和提高,有助于公文写作者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本书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范畴化理论、识解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视角,探究了英语词根的语义图式表征网络。本书选取了469个英语核心词根,把它们范畴化为静态认知域和动态认知域词根,概述了表征每个认知域内概念的所有成员,溯源了每个词根的语源,列举了大量的词汇根缀切分实例,建构了词根的图式表征语义网络并进行了识解。本书将无形的词根语义表征网络图式化、有形化,让语言学习者了解每一个词根的语义网络、出处、语义侧显点,为进步区分同一概念域内词根所表征的语义差别提供了参照,为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语义创造了条件。本书可以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孵化英语语言意识和习得能力,建构二语语言意象图式,厘清语言世界、人类认知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映射关系。
《尔雅》多假借字,历代有郭璞《注》、陆德明《释文》、邢昺《疏》及邵晋涵《正义》,至郝懿行大量使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而撰《义疏》,多发前人所未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义疏》成书之后,经王念孙校阅删节,阮元刻入《清经解》。后陆建瀛据节本单刻行世。之后杨以增据钱塘严鹤山钞本重刻,未成而谢世,胡珽续而成之,是为足本。郝懿行孙据以覆刻入《郝氏遗书》,即家刻本。 此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尔雅 广雅 方言 释名 清疏四种合刊》影印清同治年间郝氏家刻本为底本,以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清咸丰六年杨以增刻胡珽续刻本、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清道光年间广东学海堂刊本,以及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影印清道光年间陆建瀛刻本为校本。《尔雅》经文部分还以《四部丛刊》所收宋本《尔雅》为校本。附录中收录了各版本
本书为我国语言学界泰斗王力先生积几十年勤求探讨之功而成,堪称研究汉语诗律学经典之作。 书分为两部分: 导言 阐述了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平仄和对仗,句式和语法等有关知识、规律; 本论 分为5章,分别叙述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白话诗和欧化诗。
《说文解字》是我国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专著,在中国乃至世界语言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说文》研究到清代达到鼎盛阶段,以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及其著作为代表。 《说文解字句读》为王筠之代表作。王氏原本想就严可均《说文校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或增或删或改 不加疏解 著成一书, 以便初学诵习 ;后改为撷取前列诸书精华, 博观约取 ,间下己意,以成一家之言。是书删繁举要,参以己意,集语言文字之大成,浅易简明,为初学《说文》所。 中华书局1988年7月出版该书,书前附笔画检字,书后附笔画索引。本次再版,我们于书眉上标出相应的楷书通用字形,并参考中华书局2015年版《注音版説文解字》为之注音,标于各楷书字头之上;书后重新编写了音序、笔画
唐石經本春秋經傳集解(全十三册) 《儒典》出版后受到文化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现陆续出版平装单行本,共计108种397册图书,分四辑推出。第一辑(36种),收录唐石经本系列、经注本系列、经注附释文本系列、纂图互注本系列。第二辑(18种),收录单疏本系列、八行本系列、十行本系列。第三辑(16种),收录宋元人经注系列。 第四辑(38种),收录明清人经注系列。 《儒典》平装单行本的编纂出版,是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精选和萃编,集合了历史上儒学文献经典著作的优良版本,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儒家经典代表性版本、儒家经典注释的代表性成果,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相信对学习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广韵》是中古时期重要的韵书之一,反映了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周祖谟先生以他丰厚的文献学和音韵学素养,加以校勘,极便学界使用,是经典的《广韵》整理成果之一。这次我们以中华书局2011年版为底本,影印保留《广韵校本》及《广韵校勘记》手写原貌。《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本次改为电脑录排,便于观览。另收入《广韵略说》《我和广韵》《影印鉅宋广韵前言》《广韵跋尾二种》《宋代汴洛音与广韵》等五篇相关研究、序跋类文章。新编了针对《广韵校本》字头的《音序索引》和《笔画索引》,附于上册之后,供读者查检。
《汉语阿拉伯语政治文献翻译手册》一书是长期从事文献阿文翻译工作的专家,充分利用长期翻译实践中积累的大量资料和丰富经验编纂而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在《汉语阿拉伯语政治文献翻译手册》编排上,充分利用翻译实践积累的大量一手资料,借助TRADOS平行语料库等现代科学电子数字化研究手段,按词条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共收录词条及释义七千余条,例句六百余句。本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时代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对促进汉语阿拉伯语重要文献的翻译,无疑有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语言文字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的使用也是人类独特、复杂的认知活动。国际上近年来陆续将语言的脑机制、“语言脑”的发育、语言障碍的诊断与矫治等课题列为重大脑科学计划的重点。语言研究又是一个高度学科交叉的领域,尤其需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与融合。本书集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于一体,结合中文独特的语言学特性,将语义加工分为语义提取与整合两个基本认知成分,采用不同的研究技术和范式,从时空的视角对语义加工的进程和独特神经通路进行探索,构建了语义加工的双通路神经模型。这些创新性的探索,为未来思考怎样结合中文的特性构建兼具语言普适性和特异性的语言认知理论提供了重要思路。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白一平和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教授沙加尔所著的《上古汉语新构拟》( Old Chinese : A New Reconstruction )从音节结构的角度入手,分声母、韵母、声调等几个大的方面,详细阐述了作者对上古音问题的见解。在材料运用方面,将汉语内部材料(如谐声字、通假字、出土文献、古文字等)和外部材料(苗瑶、侗台、藏缅等民族语)相结合,重视以现代汉语方言作为佐证,特别吸收了罗杰瑞对于 原始闽语 的构拟。该书探讨上古音,不仅关注音韵问题本身,还将历史形态学的分析与上古音研究联系起来,发现和提出各种前置辅音的语法功能。 《上古汉语新构拟》全书重构了三千多年前的汉语,共包含5000个汉字,对于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阐释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经典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该书面世之后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美国语言学界的*奖
《说文解字系传》成书于南唐,是《说文解字》*个注本。作者徐锴,与其兄徐铉同治《说文》,徐铉所传《说文》即今通行《说文解字》,二书在内容、每字的笔画注释、各字之间的次序上均有所不同。根据周祖谟先生的研究,《系传》有许多长处。它除引证古书和今语疏证古义和古语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许训解古书;二、说明古书的假借;三、说明古今字;四、说明引申义;五、兼举别义;六、辨声误。这些都影响了清代的段玉裁,但段 不过更加精深而已 。除此而外, 在考索字义方面,徐氏特别注意的是从声音上去探讨。这也就是清人所说的 因声以求义 ;这种因声求义的方法对清代的训诂学家影响极大;由此可见徐锴的说文系传是清代文字训诂之学的前驱,清人受徐锴系传的启示很多 (以上所引均见周祖谟《徐锴的说文学》,刊《问学集》)。
本书所收录的均为认知语言学各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所提出的基础性、典型性、具代表性的关键概念48个,内容涉及认知语言学迄今发展最为成熟的认知语法和认知语义学两大部分,基本涵盖了认知语言学中众多基本概念、核心话题和主要成果,如典型理论、概念隐喻、概念整合、构式语法、象似性、语法化等。本书从研究背景、主要代表人物、权威论文及著作、主要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未来展望等方面系统详实地介绍了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关键概念,旨在帮助语言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及教师尽快掌握和深入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关键概念,并可满足广大语言相关专业或其他专业研习者和对认知语言学领域感兴趣的爱好者的基本需求。
《语言理论 语言的描述功能》(1934)是卡尔 比勒的代表作。该著将语言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紧密结合,对笛卡尔、保罗、索绪尔、胡塞尔等语言理论批判扬弃,运用比较心理学方法,系统阐述人类语言的指示场和指示词以及象征场和象征词的本质和特点,深刻揭示人类语言研究的原理,提出以 语言工具模式 (Organon-Modell)为核心的语言学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