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是一本写给人文社科领域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者的实用手册,它可以帮助该领域各学科的研习者学习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从而避免许多学者走过的弯路,掌握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规范和技能。全书对选题、开题、阅读文献、提出问题、谋篇布局,开题报告和项目论证书的撰写、摘要和关键词的写作,文章的校对、投稿、发表等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进行详解,系统阐述了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各个环节的相关注意事项,为读者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详细指引。作者以学术论文编辑和写作者的双重身份,直击论文写作与发表过程中的各个痛点,使得本书成为论文写作者难得的良师益友。
本书旨在教会读者如何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和写作。本书不仅关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非常细节的、技术的层面,比如,如何确定研究题目,如何有效地做读书笔记,如何引用和查找史料等,同时作者以其极好的专业修养和学识娓娓道来,将读者很自然地带入历史学家的思维方式之中,教会他们如何真正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写作。
青年亚文化批评话语研究》从历时的角度,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青年亚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期梳理,并用语言学中的批评话语分析模式对各时期代表性的青年亚文化文本进行了分析,探讨青年亚文化的话语策略、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青年亚文化群体采用多种话语策略建构起亚文化的观念系统和群体身份,积极抵抗主流文化中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结构因素。同时,在亚文化的成员之间形成了个人与群体的互动模式和对外传播的渠道。从这三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群体看,它们均诞生在社会结构调整转变的时期,其社会结构中的不合理的因素更为突出。青年人通过建构自己的文化话语世界,对主流社会中落后的意识形态进行话语抵抗、消解和修改,推动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
本作文法以《结构作文》命名。在大多理论著述对结构主义的释义与解说多于本学科建立自己的理论和体系的情况下,本书作者发现并揭示出作文(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模型——结构的深层结构,探寻出作文的基本规律,建立起完整体系的作文法,颠覆了传统作文教学思想方法和认知,大胆提出了“结构作文”概念。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具有的历史意义。面对着目前语文教学作文难的问题,从分析带有规律性的结构入手,将其条理化、格式化、引导学生通过看似简单、清晰的“公式”,逐步将其充实内容,复杂成形;解决了“入门难”“怎样写”的难题。相信这本结构作文法能够给从事语文教学的同行、给困扰于自己孩子作文难的家长解决他们长期头痛的问题
肯尼斯·伯克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修辞学家,对20世纪西方修辞学的研究是薄弱环节。鞠玉梅著的《肯尼斯·伯克修辞学思想研究》对伯克学术思想发展历程进行挖掘整理和深度思考,提炼其修辞学理论精髓。内容包括对伯克修辞学论著、其理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对相关学科的影响以及其理论的应用研究,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伯克修辞理论体系,并将其与20世纪汉语修辞学进行对比,从中发现有益于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可借鉴之处,并加强中西学术在修辞学领域的交流与碰撞。
本书旨在教会读者如何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和写作。本书不仅关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非常细节的、技术的层面,比如,如何确定研究题目,如何有效地做读书笔记,如何引用和查找史料等,同时作者以其极好的专业修养和学识娓娓道来,将读者很自然地带入历史学家的思维方式之中,教会他们如何真正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写作。
本书为叙事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本书的范围涉及近年有关(文学中的以及非文学中的)各种叙事理论的方方面面,显示这些理论如何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不仅是虚构作品,而且是诸如传记与历史写作这样的非虚构作品的理解。华莱士·马丁通过对同样几部作品的反复分析比较和评价这些理论。这些例子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幸福》、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弗朗西斯·麦康伯夫妇的短促幸福生活》和《哈克贝历·芬历险记》以及基于传统民间故主题“失而复得的情人的礼物”的一系列故事。
针对学人与学子的困惑,本书以30余篇刊于学术报刊的级别较高、分量较重、作者收获较大的论文为真实案例,专论其修改与发表,重在修改;师生和文友互批互改,作者与编辑互动切磋,接地气地细致探讨论文修改与发表的真经,所论涵盖选题甄别、逻辑设计、思路梳理、观点吸收、结构调整、篇幅增减、语言雕琢、退修意见、退修反馈直至发表等方面。全书展示定稿前的选题、构思、展开、自改、成文的过程,描绘沙龙上师生、同门互批互改的轨迹,揭示讨论后的修改心路,甚至包括与编辑互动的细节,或是发表后的回眸,或是对不足的反省,或是对可拓空间的前瞻;还特设了“旁观者清”部分,以期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揭秘论文写作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