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昆明方言属北方方言中云南方言的次方言。由于昆明人口集中,历史悠久,又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昆明方言在云南省的言语交际中颇有影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书对昆明方言词汇进行了注音、释义、考订,是一本较为规范的汉语方言词典,不仅可供想了解、研究昆明方言的读者使用,还可供汉语方言编纂者借鉴。本书为汉语史的研究、现代汉语的研究和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对于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以及用地道的普通话正确地描述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云南生活和增强民族认同感也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方言分类和历史层次都是多年来争论未休的问题,《汉语方言的共时分类与历史层次》是作者近十年来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分上、下两编。上编为 方言分区 ,包括对汉语方言分区方法的再认识、现代汉语方言的历史鸟瞰,具体讨论了两广地区汉语方言和平话的归属问题。下编为 历史层次 ,讨论了 历史层次 的含义、争议问题、学术渊源、分析框架和文白异读问题,深入论述了苏州话、杭州话、闽南话入声尾韵、粤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文白异读和历史层次,并对徽州方言古全浊声母无条件分化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全手册收录上海市区方言词语约4500余条,用丁氏注音法标注了读音,大部分词条列出了注释并且给出了例句。对其他方言区的读者了解上海市市区方言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对研究上海市区口语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汉语方言学教程》(第二版)综合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概述 汉语方言学 这一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调查方言的语音学和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方言分类、方言历史、方言接触、方言演变、方言调查法、方言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学史等。教程对各大方言的音系及主要特点作了介绍,而以探讨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为主全面反映了本学科的新研究进展。
清乾隆年间韵书《等韵精要》是目前可见的唯一一部清代河东文士贾存仁研究汉语等韵学的专著。本书利用共时参证法、历史串联法、内部分析法、文献考证法、计算统计法和严格的音位分析法从《等韵精要》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贾氏的韵学理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与《等韵精要》有历史传承关系的《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五方元音》《元韵谱》比较,探讨《精要》对北方官话韵书的传承关系,通过与《音韵阐微》《李氏音鉴》《等音》《声位》等同时代韵书比较、明确《等韵精要》在同时期韵书中的历史地位。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 (项目号:10ZD 122)的结项成果之一,是在笔者博士学位论文《 等韵精要 研究》基础上拓展和完善而成,本书的初稿(笔者博士论文)在匿名评审阶段曾获全部三位匿名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版)论述了汉语方言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方言的调查、记录、描写及方言地理、历史、变异、接触、比较、文字等。本书从普通方言学的立场出发,以汉语方言的事实为素材,讨论方言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由于本书的作者亲自调查并且研究心得较多的是吴语,故书中举例时也多用吴语,这可以避免用错语料,也可使读者多受益。
《青岛方言》收录方言词条2600余条,并逐一注音、释义、举例,呈现了青岛方言的整体面貌与显著特点。作者没有将语言学的框架凌驾于鲜活的方言语境之上,也没有脱离生活的土壤而单纯分析其语言形式,而是将方言研究和乡情民俗、地域文脉紧密地结合起来。由于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场景例句、文献资料与古典文学作品释例,这本书读起来犹如在古今之间穿越,在市井与乡野间飞梭。
本书包括如下六个问题:1)针对西北官话分布情况,围绕八个点(西宁、临夏、酒泉、银川、兰州、红古、昌吉、天水)进行辐射状田野调研,在每个点扩散调查周围与这个点方言相近或者相似的三十个左右的下位方言点,目的是首先进行一个普适性的调研,建立一个初步的西北官话单字调声调数据库; 2)围绕上述的八个核心调查点,分析所有下位方言点的单字调语音数据,进行归一整理,分析每个下位方言点的单字调情况,进而分析每一片方言点的单字调情况,再针对每一片进行分类整理;3)考查每一片方言点单字调是否出现合并现象,以及合并现象的共性和差异;4)考查每一片方言点单字调合并的成因;5)考查连字调的调型规律与单字调减少之间的相关性;6)总结探讨西北官话单字调分布的类型特点、调类合并的成因及类型特点,进而探究下一步的演化
《浙江方言资源典藏 衢州》是浙江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成果(*辑)之一。本书简要介绍了衢州方言的声韵调、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小称音变等,以国际音标标注1000个汉字的老派与新派读音,收集1200条方言词及50个语法例句;语料方面既有规定内容的《牛郎和织女》长篇故事,又有广泛流传于当地的童谣、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传说等口头方言文化作品,还有即席讲述的反映当地文化风俗的自然话语,具有十分珍贵的方言语料价值,所有方言文化的内容均有对应的方言转写及普通话译文,同时还以二维码方式附有音频及视频。 方言本体部分的单字、词语、例句等内容及数量全国统一,便于对照比较;方言文化部分的熟语、歌谣、传说、曲艺、对话等彰显地方特色,方言与译文对照,文字与音视频对照,图文音像相结合,可读性强。
本书属于 浙江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第二辑) 。本书简要描写江山方言的声韵调、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小称音变等,以国际音标标注1000个汉字的老派与新派读音,收集1200条方言词及50个语法例句;语料方面既有规定内容的《牛郎和织女》长篇故事,又有广泛流传于当地的童谣、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传说等口头方言文化作品,还有即席讲述的反映当地文化风俗的自然话语,具有十分珍贵的方言语料价值,所有方言文化的内容均有对应的方言转写及普通话译文,同时还以二维码方式附有音频及视频。
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使得人类语言的多样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语言濒危包括许多汉语方言的濒危特征越来越突出,这迫切需要汉语方言学界对濒危汉语方言进行持续的关注并积极进行抢救性的调查研究。本论著应形势所需,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个案、从国内到国外、从语音词汇到语法等各个方面对濒危汉语方言进行了讨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濒危汉语方言的分布;②濒危汉语方言的类型;③濒危汉语方言与语言接触;④濒危汉语方言与国家语言资源;⑤濒危汉语方言的保护;⑥濒危汉语方言的个案研究。
江苏高淳方言也是吴语的一种,作者在高淳的淳溪进行了深入方言调查。本书记录了该地的语音系统,分析了语音演变的特点,将淳溪方言音系与中古音进行了比较,同时记录了一万多条方言分类词汇,几百句语法例句,对长篇语料进行了标音举例。本书是社科院创新工程中社科文库项目。
自1993年以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差不多每隔两年召开一届,第十二届研讨会于12月3日、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举行。此次会议既继承历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求真务实的传统,又在客家方言比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在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客家方言语法、客家边界方言点、海内外客家方言文献、客家方言有声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丰富了客家方言研究的内涵,为新形势下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开辟了新路。本书选取了该次研讨会的40篇论文,内容涉及客家方言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客家方言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既有共时层面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又有历时层面的客家方言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材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