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进行方言文化田野调查的记录手册,包括两大部分:第一编是工作规范,对进行方言文化田野调查的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调查规范、语料整理规范、图册编写规范、音像加工规范、资料提交规范。第二编是调查表,详列了方言文化田野调查中需要记录、描写的九个方面:概况、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收录近万条方言文化条目,是实现方言文化调查规范化、精准化、全面化的重要工具。
本书主要由七个章节和两个附论构成,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在广西南宁的粤语语法上,包括《作为语言区域的广西南宁》、《语言接触与南宁粤语的状貌词》、《方式助词在广西汉语方言和壮侗语中的扩散》等章节,对广西南宁这一 语言区域 使用的粤语的语法做了全方位的归纳与揭示。
《青岛方言》收录方言词条2600余条,并逐一注音、释义、举例,呈现了青岛方言的整体面貌与显著特点。作者没有将语言学的框架凌驾于鲜活的方言语境之上,也没有脱离生活的土壤而单纯分析其语言形式,而是将方言研究和乡情民俗、地域文脉紧密地结合起来。由于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场景例句、文献资料与古典文学作品释例,这本书读起来犹如在古今之间穿越,在市井与乡野间飞梭。
这本书考察了12本编写于19世纪的潮汕方言罗马字语料,运用历时比较的方法,分析一百多年来方言语音演变现象,探索其中的规则与机制,并展现19世纪潮州方言音韵层次及其变迁状态。从而构建了19 世纪潮州方言音系,说明其性质,并以历时音变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文献互证等方法,考察与罗马字语料年代相近的方言韵书及与其相关研究,纠正了以往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本书材料丰富、论述有据、逻辑清晰、结论可信,是汉语方言学结合历史文献研究的新成果。
《浙江方言资源典藏 浦江》是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浙江汉语方言调查 项目成果(*辑)之一。本丛书*辑共16本,包括衢州、嵊州、海盐、宁波、定海、余杭、东阳、丽水、遂昌、乐清、瑞安、庆元、诸暨、长兴、浦江、天台。丛书所有语料均来自浙江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团队的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方言的概况、语音、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以及地方普通话。本丛书也是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编写出版的语言资源成果。丛书按地区分册,每一册都简要介绍了该调查点的方言的声韵调、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小称音变等语音知识,以国际音标标注1000个汉字的老派与新派读音,收集1200条方言词及50个语法例句;语料方面既有规定内容的《牛郎和织女》长篇故事,又有广泛流传于当地的歌谣、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曲艺等口头文化作品,还有即席讲述的
本书是《河北方言研究丛书》系列的第四种,是河北衡水武邑县方言的单点研究。 武邑县方言隶属于冀鲁官话石济片赵深小片,方言内部语音方面河东、河西差异较大,语音上具有突出的特点。语法上,其复数标记 们 几乎可以用于所有体词性成分之后,是方言自身语法化发展的结果,也被学界所关注。本书运用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武邑县方言进行共时描写;也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将武邑县方言音系与中古音系进行比较,归纳了方言声韵调演变的特点。此外,本书还提供了详实的分类词表和语料记音。本书作者母语即为武邑方言,聘请发音人老中青三代齐全,兼顾不同年龄层语音特点,语料真实可信。
王浩编*的《自贡方言研究与社会应用》是国内一本关于自贡方言的学术专*。本书的结构方式是理论与应用并重,以理论研究为主,社会应用为辅。**章重点探讨了自贡方言的来源。第二、第三、第四章属于自贡方言的本体研究,对自贡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与此同时,结合前人成果,对其他自贡方言研究论文中部分描写不准确的地方,予以修正。第五、第六、第七章属于自贡方言的社会应用。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力争做到雅俗共赏,主要涉及了自贡方言与普通话的学习、自贡方言与文学创作、自贡方言与音乐艺术等三大部分。
变异,是语言的基本特性;扩散,是语言变异的路径。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将语言变异放在了“时间、空间、社会”的三维世界里进行观察,而在这三维世界中,语言变异的扩散路径也形成了相应的扩散模型。时间维度上的词汇扩散和结构扩散理论,地理空间上的波浪模型,社会空间上的蕴涵阶梯模型,以及综合三者的球形扩散模型,等等。北京话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北京话的研究不仅是一般方言研究,更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北京话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话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就己引起了赵元任、黎锦熙、白涤洲等前辈学者的注意。轻声、儿化、清入字的变异可谓是北京话中正在进行的语言变异现象,其音变的扩散过程和音变机制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将在球形扩散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描
定边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是榆林市境内V一的官话方言,处于官话和晋语的过渡地带,方言内部差异复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作为被誉为 陕西方言研究新的里程碑 的《陕西方言重点调查研究丛书》的新品种,《定边方言调查研究》一书延续了该丛书的研究范式,在田野调查所获取的大量语料基础上,对定边方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写和考察。从地理历史人口到方言的形成和嬗变,从语音、词汇、语法描写到语料记音,从平面描写到共时、历时比较,系统地揭示出定边方言丰富而复杂的面貌。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吸收了近年来语保工程的经验,较详细地记录和解释了有关建筑、饮食、婚嫁、丧葬等方面的民俗文化词语,收录了较多俗语谚语、故事、说书、皮影戏戏文等,以求完整地保存方言文化。同时,本书所列语法例句与话语材料还提供了音频,读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地处江淮官话与典型赣语缓冲地带的彭泽方言。彭泽县,古称彭蠡,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赣皖两省交界处,长江下游南岸,九江市东北角,北濒长江,素有 七省扼塞 赣北大门 之称。本书在在田野调研的一手材料基础上,全面、详尽地披露彭泽方言的面貌。在此基础上,进行彭泽方言内部的比较及与典型赣方言、江淮官话的比对,总结其共性与差异。本书还将语言地理和自然地理结合,将方言特征与行政信息、居民迁徙信息结合,立体多维地透视该地带方言的全貌。*终,提炼出方言缓冲地带方言的共性特征,并进一步试探赣方言、江淮官话两大方言的历史形成乃至整个汉语方言的演变历史及现状分区等重大理论问题。本书除了方言的研究,还将方言与文化的研究紧紧结合,并对方言附着的当地特色濒危文化现象进行了及时的
本书主要收录了1000多条漳州地区流传较广、较地道的闽南语谚语。本书所收谚语按闽南语声母表的顺序排列,并为每条谚语都标注了国际音标,附上了释义,以便读者在学习时掌握该谚语的发音和意义。本书所收录的谚语
本书是 部江淮官话音韵系统的综合性研究著作。作者从跨方言比较的视角,结合历史文献材料,以中古音类为纲,比较江淮官话内部以及与周边方言的语音类型、音变模式上的对应关系,离析语音层次,讨论分析了江淮官话语音发展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淮官话的音韵性质、语音层次、形成与发展等相关问题。本书着重以语音特征地图的形式对语音类型进行描写,以历史层次的解析为研究重点进行音变过程的梳理与解释,提出了“江淮官话主体结构的源头是近代前期的中原方言,南宋至明,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同化”“近代南系官话的后裔即今江淮官话,是公元14—19世纪前叶汉语的 方言口语系统”“江淮官话的语音层次有4个底层、1个主体层、2个外来层次”等创新性观点。本项著作对江淮官话乃至整个官话的音韵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