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注于普通话情感语段发声特征研究,书的前五章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后四章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6BYY144)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实践,作者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发声研究思路,包括:发声参数的提取与统计分析;通过EGG波形比对以确定语段中各音节所用到的发声类型;通过合成与感知实验以确定发声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作者还为此编写了相应的软件程序。该研究方法也可用于方言、民族语的声调发声研究。期望本书的研究成果也能对AI技术发展有所贡献。
《普通话语气词系统论》从系统性出发构建普通话语气词的聚合系统、功能系统和迭用系统。包括四部分: 一、据语气词和非语气词的对立确定其成员。二、据音义象似性构建其聚合系统。三、从句子话语属性与话题-述题结构出发,将其分为话题语气词、述题语气词和准话语语气词。然后据 语气结构 = 述题调/疑标语气 述题语气词口气 假设,将述题语气词功能确定为肯定、惊讶、确信、确认口气,话题语气词功能确定为口气兼辅标话题,准话语语气词功能确定为重构句法、语义和韵律块。四、构建其迭用类型系统,归纳迭用顺序及其机制。此外,从古今、普方和英汉对比角度反观汉语语气词。
本套书根据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提供的材料,选取了900个初级汉字的常用义,逐一介绍2245个常用词,并编成阅读短文,以培养学习者的初级汉字识读能力和基础阅读理解能力。本书通过汉字认读―字词识读―短文阅读这一阶梯式路径,初步完成了识字读书的基本功训练。同时该书以边读边写、边听边说的形式,使汉字学习与汉语普通话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创双赢。本书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供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参考使用。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属古文字学教材性质,是学习古文字学的 书目。本书之前已分别在中华书局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过。本次出版在江苏教育版的基础上核对修订。战国古文字是衔接殷周甲骨文、金文与秦汉中古文字的中间环节,但形体较难识别,直到近现代,随着大量竹简帛书等的发现才取得了突破。本书通论战国文字的研究简史,介绍战国文字的研究方法,还提出了自己一整套战国文字的释读方法,因而既是一本入门书,又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书后附有大量参考文献,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时参考。因为本书填补了战国文字研究领域的空白,还荣获了国家图书奖二等奖。
《MCT标准教程》以《医学汉语水平考试(MCT)大纲》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编写依据,以医学内容为依托,融通医学专业性知识与中文通用性知识,综合培养学习者的医学知识及中文听、说、读、写技能。《教程》全方位对接MCT的词汇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等级要求,考教结合,以学适考,所学所练即所考。学习者在学完《教程·一级》后,可以达到MCT一级的水平,学完《教程·二级》后,可以达到MCT二级的水平,依此类推。《教程》各级别均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个主干临床学科,并兼顾其他科室。《教程·一级》侧重疾病的症状描述与诊断,《教程·二级》侧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教程·三级》侧重对疾病病理机制的探讨。课文内容主要涉及医院基本情况和就医流程,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常规检查和诊疗操作;并将
致使结构是各语言共有的一个语义语法范畴,对致使结构类型学差异的讨论有助于学习者系统认识致使结构的本质,促进语言间互译和第二语言习得。因此,对致使结构的跨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书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对比了英汉致使结构的语义句法异同并揭示了其产生的动因。全书共由九章组成,分别对英汉词汇致使、句法致使的语义、句法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配有大量图例,以充分揭示英汉致使结构的异同。
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多采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学习汉语同样必须把握汉文化。本书在介绍汉语、汉字、汉文化的相关概念与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汉语词汇的语义、汉语词汇产生的文化基础,进而研究了物质文化累汉语词汇、制度文化类汉语词汇、地域文化类汉语词汇,详细而言,即针对汉语词汇与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农耕文化、生活起居文化、交通行运文化,以及汉语的人名、成语、称谓词、禁忌词、地名、数字词、色彩词、动物词、植物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另外,还分析了汉语词汇与中外文化交流。本书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深入浅出,举例趣味盎然,行文简练流畅,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可读性。
本书在互动语言学理论体系和方法原则的指导下,以笔者自行录制、转写的自然口语谈话为主要分析语料,立足汉语自身特点,探究现代汉语认证义动词的互动功能。“以为”“知道”“觉得”“说”分别是认识类、知识类、评价/体验类、言说类认证义动词的代表成员,它们在口语会话中形成的高频构式都具有显著的立场表达功能。认证义动词及其典型结构与言语互动的立场表达需求相互塑造,句法环境、语境吸收及位置敏感特征是促成认证义动词向立场标记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外汉语研究》是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主持编辑的系列学术论文集刊。开设: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语言测试研究;语言学习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中外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语言文化教学;对外汉语学科教学论;教材建设;对外汉语教育技术;学术评论和学术动态等等栏目。自出版以来,集刊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17年又被收入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第29期。共收录论文16篇。其中,汉语本体研究方面的论文8篇,汉语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8篇。这些论文保持了创刊以来的较高水准,选题角度新颖,论证充分、材料翔实,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指导操作的实践意义。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梳理了二语习得和双语领域中的眼动追踪研究成果,详细解读了眼动技术的基础原理,评析了眼动技术与其他研究方法的优劣,列举了一系列富有代表性的研究话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此外,本书解析了眼动实验步骤,介绍了眼动实验室建设方法,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效用,是一本的参考书。
1.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的真题35套(2022年-2019年),选项分析,词条详解,写作指导,高分范文; 2. 百科分册,考试大纲,备考规划,题型分析,应对策略,百科300+高频考点,百科基础训练1000题; 3. 作文分册,应用文写作模板20类和基础训练40篇,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和训练30篇; 4. 赠40套近年《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电子版真题。
《汉语构音与音韵障碍学》由童宝娟著
《跟我学汉语 学生用书 3 阿拉伯语版》由陈绂等编
本书分为章。章在项目开展的必要性论述中,通过表单比较,言简意赅地表达了项目学习的差异指标和进步之处,提炼了项目简介、学习目标、项目流程、活动实施、材料清单五部分的一种经典教学文本呈现范式,可以帮助教师在面对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时,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理念认识等方面发生结构性和系统性的变化;根植于课程建设,在课程标准18个主要概念的导引下,分层进阶地设计了连贯性的项目活动。本书的第二章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托典型活动”“完善单课教材”“设计同质文本”“基于单元概念”四条STEM项目开发思路;同时,归类总结了“创造型:正向工程教学”“制造型:逆向仿制教学”“探索型:常规探究教学”“验证型:试错求证教学”四种STEM项目学习方式。第三章在36个项目活动中精选了20个活动项目,这些项目在全日制教材中生发,
“突破中文”系列教材共分六个级别:《60小时突破初级中文(上、下册)》、《118小时突破中级中文(上、下册)》和《337小时突破高级中文(上、下册)》,每个级别含课本和练习册各一册。 该系列教材每册课本的第一部分(字篇)均为学习汉字,其采用的方法是:第一,把学生领回到甲骨文、金文和籀文时代——对这个久远的时光隧道本书不是用“引证”和“六书”去充填,而是通过卡通画的形象并结合汉字后面的故事把这些字“激活”来启发、引导学生;第二,采用了以“声”加深学生对“形”记忆的特殊模式,即每一个汉字都设计了“把汉字说出来”的一条,就是用一句地道的英文把这个汉字的形、声、义都归纳、融合进去,达到“只要记得住这句话,就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写法和发音”的目的。此外,课本还提供了书写的笔顺,鼓励学习者“唱
本书通过广泛的案例和简明扼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语料库研究中的统计概念,以帮助读者建立稳固而扎实的统计分析思维基础,使读者能够自如地运用统计方法来解读语料库数据,从而更好地探索语言问题和语言规律。本书既可作为语料库语言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高阶研究者的参考书,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