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单复句格局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印欧化理论无法容纳汉语流水句的事实。就“结构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具有主谓结构、谓语中心;就“范畴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可以分出小句和句子、单句和复句、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研究转向——由“单复句”转向“流水句”。本书着重评述:一、单复句学说的源流,介绍单复句学说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十三种论说,并从中评辨“局部改良”与“全面改革”两条路;二、单复句学说的困境,指出单复句研究的种种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划分困境,这一困境本质上指向的是汉语的句子观问题;三、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单复句问题,指出句子层面的种种划分问题具有跨语言的差异性以及理论的特设性,但也存在某些重要的基础性共识;四、流水句
本书总共十二个研究专题,分为12章,每个专题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以期通过这些互相关联的文章,多方面地揭示汉语语法化的性质、特征、功能、变化、后果;尤其是对汉语虚词语法化的过程趋势、形成动因、句法表现,本书作了多角度的探索和多层面的分析。细究这12篇文章,其中前五章属于中观研究,主要研究汉语虚词语法化的方式与后果、动因与机制,后7章都是微观研究的,绝大多数都是与汉语虚词的发展、演化有关的课题,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各个方面。本书虽然都是研究虚词语法化现象的,但由于虚词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所以,本书实际上涉及的语法现象,既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也包括附缀、词缀、零形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虚词演化的各种句法后果关注比较多,除了讨论一系列汉语虚词语法化机制和动因之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青少英语学习阶段的词汇学习任务,为应试英语学习阶段打好词汇基础,顶上英语词汇研发团队与顶上英语IT 开发团队一起,历时数年时间,从基础词库选择、词义选择、背单词工具开发、背单词社群运营等方面,不断优化迭代,共同打造出青少英语词汇学习解决方案。顶上英语青少进阶词汇分为三个级别,分别对应靠前教育标准下G4、G6 和G9 三个年级的英语词汇的要求。每一个单词的释义和例句都来源于靠前主流英语词典柯林斯的标准版。
该书把语法化、词汇化理论运用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对汉语汉语史上的实词虚化和结构式的语法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该书特点是视野开阔,理论色彩浓厚,同时材料扎实,分析深入细致。该书内容除了前言部分简要梳理了语法化研究及相关的概念之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以语气副词“不成”、时间副词“已经”为个案,揭示了跨层结构的凝固成词过程及其后续发展;(二)深入考察了汉语史上与时、体、语气有关的一些虚词的来源和句法语义演变过程;(三)对汉语史上常见结构式的来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对结构式的历时更替、结构式演变与语言接触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粤语语法讲义》以简约、明晰的语法框架,介绍粤语语法的特点,较连贯,有系统,方便初学者、有志者掌握。全书分为四篇:“导论篇”介绍基本定义和研究方法。“词法篇”介绍粤语词类和构词法。“句法篇”重点分析约四十个助词,还论述具粤语特色的框式结构。“理论篇”从核心部分和边缘层次探讨粤语语法问题,显示粤语独特之处。全书文字浅易清晰,对专门术语都有所说明,例句翔实。
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本书的目的是借助语法隐喻现象的分析,深入探讨汉语中形式与意义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对汉语和英语在形义互动上的差异进行解读。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中语法隐喻现象的著作。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描述了汉语语法隐喻的识别方法、分类标准和分布特征;揭示了汉英语法隐喻的异同点,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做出了解释;确定了语言演进和语境要素对汉语语法隐喻使用的具体影响。对汉语语法隐喻的深入分析及汉英语法隐喻的对比,丰富和完善了语法隐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