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补语结构十分发达,向来是学汉语的难点之一。《趋向补语通释(修订本)》从四百万字的语言材料中搜集趋向词作补语的用例,然后对这些句子做仔细周密的观察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动趋结构进行归类,并对每个趋向词在句子中的分布情况做详尽的描写。此书的核心部分,即第二部分,在大量语言事实的支持下,弄清了每一个趋向词的含义和用法。在论述每一个趋向词之后还为该趋向词做一个用法总表,其中每项用法都列出能与之搭配的动词,并注明该动词在四百万字语料中出现的次数。《趋向补语通释(修订本)》的第三部分是以动词为纲的动词趋向词搭配总表,最常用的动词能跟哪个趋向词一起用,尽量罗列无遗。就趋向补语研究归纳总结的规模及深度和广度而言,《趋向补语通释(修订本)》具有相当价值,可供相关研究
本书稿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的阿昌语陇川方言为研究对象,借鉴参考语法的描写分析原则,综合运用现代语言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兼顾传统语言学的研究范式,采用田野调查法、描写法及归纳法,对陇川阿昌语的语言本体结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话语结构等)进行系统描写与深入分析。 本书稿分为 导论 语音系统 词汇系统 语法系统 话语分析 ,共五章,其中,第四章 语法系统 是书稿描写、分析的重点。书稿后附 长篇语料 (3篇)、 分类词汇 (4000余条)、 语料缩略语对照表 及 陇川阿昌语拼写符号 。 本书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书稿是国内部基于参考语法描写分析框架下的陇川阿昌语专门性研究文献,语料丰富、真实、自然,均为作者田野调查所得。此外,书稿还重视文本材料的基础标注,注重恰当使用莱比锡标注法(Leipzig Glossing Rules)
本书通过对汉语趋向连动式语料的整理和解读,探究汉语趋向连动式的主要类型与演变路径,拓展构式化理论的研究维度,透视汉语趋向连动式发生构式化的动因、机制和规律,以期为汉语句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历时构式语法运用到其他类型的语言研究提供可行的方案。本书具有以下两个特色:第一,提出汉语趋向连动式是一种图式构式,它的构式化路径存在不同类型的模式,既有链状型模式,也有辐射型模式;第二,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构式的起源、习得和进化问题,为语言起源的生物属性和语言空间进化的层级提供新的解释。
本书为形式语义学入门参考书,简单介绍程序的操作语义、指称语义和公理语义。全书共7章:章介绍操作语义,第2章介绍指称语义,第3章介绍公理语义,第4介绍过程调用的形式语义,第5章介绍非确定程序的形式语义,第6章介绍并发程序的形式语义,第7章介绍程序的时态语义。
本书为形式语义学入门参考书,简单介绍程序的操作语义、指称语义和公理语义。全书共7章:章介绍操作语义,第2章介绍指称语义,第3章介绍公理语义,第4介绍过程调用的形式语义,第5章介绍非确定程序的形式语义,第6章介绍并发程序的形式语义,第7章介绍程序的时态语义。
该书把语法化、词汇化理论运用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对汉语汉语史上的实词虚化和结构式的语法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该书特点是视野开阔,理论色彩浓厚,同时材料扎实,分析深入细致。该书内容除了前言部分简要梳理了语法化研究及相关的概念之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以语气副词“不成”、时间副词“已经”为个案,揭示了跨层结构的凝固成词过程及其后续发展;(二)深入考察了汉语史上与时、体、语气有关的一些虚词的来源和句法语义演变过程;(三)对汉语史上常见结构式的来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对结构式的历时更替、结构式演变与语言接触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本论文集是靠前汉语学界关于语体语法研究的很新探索,也是部由中国学者和靠前学者共同探讨汉语语体语法的学术著作。全书包括当代编、古代编和教学编部分,基于“语体不同,语法各异”的基本理念,对当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语体语法表达系统和结构特征做出广泛而深入的描写和解释。所选文章,既包括语体语法系统的理论建构,也有语体语法应用实践的策略分析;既探讨制约特定语法结构的语体机制,也挖掘促发特定语法特征的语体动因;既对跨文体的语体特征进行考察,也对特定语篇的语体类型作出概括。由此可见,语体语法的体系架构和应用探索方兴未艾,并从汉语研究向其他语言拓展,不断开辟新的研究空间。
本书标注的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城的藏语,属于藏语康方言。甘孜话在古代藏语的基础上已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从音系的角度看,复辅音声母简化,辅音韵尾简化,发展出较为稳定的声调。从词汇的角度看,有继承,有借用,也有创新。从词类的角度看,量词在古代藏语的基础上已有发展。从形态的角度看,逐渐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范畴标记。从语序的角度看,甘孜话是动词居尾型语言,常见的无标记语序为SOV。
本书为原版影印书。波斯语是世界上的古老语言之一,属于印欧语系,历史久远,至今仍拥有众多使用者。《波斯语高级语法》(Higher Persian Grammer)是菲洛特撰写的两种波斯语语法书的其中之一,其*初目的是供那些曾经学习过波斯语或正在学习波斯语的印度学生之用。本书完整呈现了波斯语修辞法从古代到近代的流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堪称一部经典文献。
汉语单复句格局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印欧化理论无法容纳汉语流水句的事实。就“结构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具有主谓结构、谓语中心;就“范畴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可以分出小句和句子、单句和复句、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研究转向由“单复句”转向“流水句”。本书着重评述:一、单复句学说的源流,介绍单复句学说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十三种论说,并从中评辨“局部改良”与“全面改革”两条路;二、单复句学说的困境,指出单复句研究的种种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划分困境,这一困境本质上指向的是汉语的句子观问题;三、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单复句问题,指出句子层面的种种划分问题具有跨语言的差异性以及理论的特设性,但也存在某些重要的基础性共识;四、流水句的研
苏楠楠老师二十年词汇教学经验总结,足量一万单词教学(不包括衍生词汇与简单词汇),达到母语词汇基础水平,适合于高考、四六级、考研及雅思托福等考试的词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