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谬正俗》是《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训诂之属所收的唐代著作独篇,是颜师古《汉书注》外的又一代表作,全书八卷,182条,前四卷论诸经训诂音释,后四卷论诸书字义、字音及俗语相承之异,考证极为精密。古人考辨小学之书,大多失传,除颜师古祖父颜之推《颜氏家训》的《音辞》《书证》两篇外,时间之早当属本书,唐人已绝重之,后世更是训诂家之书。 严旭博士对传世《匡谬正俗》9种主要版本作了详细的校勘,以《雅雨堂丛书》本为底本,罗列异同,判别是非优劣,对相关之序跋亦并蒐罗,附录于后。 《匡谬正俗疏证》对全书182条逐条作了校勘注释,疏通考证,阐明颜氏之学,也考辨了语言文字学的许多重要问题。疏证者综合百年来六朝三唐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中字音、字义、俗语的研究成果,对颜师古所谓之谬之俗的缘由,作了爬梳;并运用内
本书针对学术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分别从选题策略、学术阅读、文献管理、读书笔记、写作技巧、论文规范、文献征引等各个重要环节入手,旨在帮助青年学子掌握打开学术写作之门的 钥匙 。
这是一部科学观察著作,是一个儿童的成长日记。本书观察记录了乳名叫 冬冬 的中国女孩零到六岁半的语言发展,以及她的生活、行为、心理活动等,时间从1985年1月16日到1991年7月22日止,也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社会风尚、人们的生活状态、教育理念、邻里关系等等。作者认为,这本书是世界上记录儿童语言发展时间*长的一部,是原生态的语言发展史,其中语言资料90%都还没有进行科学利用。全书按日期记录编排,分六年,每月有大标题,每日又设计了小标题,对婴幼儿语言观察的科学记录方法、记录的内容包括婴儿语音发育和词汇及语法的习得、方言和俗语民谣语料等,对语言研究者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家长对婴幼儿的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对年轻的家长也会有所启发。
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著作。唐孙强增字减注,成 唐玉篇 ;宋真宗年间,陈彭年在孙强本基础上修成《大广益会玉篇》;此后繁衍滋生,形成 玉篇书系 ,在汉语史、辞书史、汉字传播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界一直使用泽存堂本《大广益会玉篇》(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惜其祖本不传,而日藏宋本《大广益会玉篇》可窥其面目。吕浩先生一直致力于《玉篇》研究,以日藏本做底本,楝亭本、宋11行本、《玉篇残卷》为校本,进行了整理和校勘,并制作索引,极方便学界使用。
《识字的用途》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集中解读了工人阶级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刻画与勾勒了20世纪前半叶英国的社会与文化,尤其是工人阶级文化的巨大变迁,试图证明二战前的英国工人阶级社区是具有传统的有机社会的色彩的,其中有一种典型的工人阶级的 十分丰富多彩的生活 (the full rich life)。大众娱乐的形式以及邻里和家庭关系的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的公共价值和私人实践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 1957年,霍加特的《识字的用途》出版。该书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性文本。此后,霍加特便成为英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文化批评家之一。他的作品挑战了根深蒂固的学科与社会界线,提出了包括文学、大众文化和公共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主题。霍加特的著作和文章体现了他对于规范性问题和公共话语始终如一的广泛参
《多视角的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年来基于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文化学、第二语言教学法以及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的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精选出相关论文26篇,按照具体内容进行编排,形成相对完整的内部体系,使得整本书既可以作为论文集来阅读,也可以视同有一定体系性的专著进行学习。可作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汉语教学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二语习得方向研究生和对外汉语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书收录 27 篇国内最xin的计量语言学实证研究成果,均为shou 次公开发表。这些研究从词汇与句法两个方面入手,使用新闻、小说、诗歌、歌词的原文与翻译文本、中介语文本等自建语料库,以及多个大型开放语料库,对语言单位分布、语体、翻译、计量风格学、数字人文、句法特征、句法复杂性、习得与认知、句法树库资源建设、语言类型学、语言网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本书研究范围广,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源丰富多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内计量语言学研究的前沿与趋势,在国际(计量)语言学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国内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化。
《珍本玉篇音義集成》以清揚州詩局本《大廣益會玉篇》爲底本,元圓沙書院延祐本、原本《玉篇》殘卷、敦煌《玉篇》殘卷,乃至散見於各種域内外古文獻的《玉篇》佚文,都是《玉篇》系列文獻中極爲珍貴的材料。本書將它們集成於一編之中,每一字頭下先出底本,之後臚列諸本和佚文;再校以日本内閣文庫藏宋十一行本、元圓沙書院泰定本、至正丙申本、至正丙午本、建安鄭氏本、建安蔡氏本、詹氏進德書堂本、《篆隸萬象名義》等多種《玉篇》系文獻,寫成校勘記附於字條之後,以合 總會衆篇,校讎群籍 。得此一編在手,則《玉篇》自問世至元代嬗變之脈絡清晰了然。
《中国濒危语言志》总主编为是著名方言学家曹志耘教授,一套丛书30册,以中国各地濒危的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为研究对象,以统一的调查材料,展开广泛的调查研究,是继《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后,近年来学术界重新关注语言文化的又一个重要项目。 《甘肃肃南西部裕固语》基于丰富的*手田野调查语料,从语音、词汇、语法角度详细描写了肃南主要是大河乡西部裕固语的全貌,并对裕固族(使用西部裕固语)的历史与现状、社会变迁、语言系属、语言使用现状及濒危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畜牧词汇、服饰词汇以及与文化仪式相关的词汇。
《中国濒危语言志》总主编为是著名方言学家曹志耘教授,一套丛书30册,以中国各地濒危的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为研究对象,以统一的调查材料,展开广泛的调查研究,是继《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后,近年来学术界重新关注语言文化的又一个重要项目。 松潘县小姓乡埃溪村有56户,共226人,都能说羌语。此外,多数村民还能说汉语、藏语两种语言。刘光坤(1998)把茂县较场、石大关、太平、松坪沟以及松潘县镇江关西侧以及北川个别地区统归为南部方言较场土语。黄布凡、周发成(2006)把茂县太平、松坪沟、较场、石大关和松潘县小姓、镇平、白羊等地归为北部方言镇平土语。《四川松潘羌语》在全面、深入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语言态度、语言交际两个角度论述了松潘县小姓乡埃溪村羌语与汉语、藏语等强势语言并存并用的语言生活,揭示其濒危现状。系
作者在海外档案馆深入挖掘了一批未被历史学者使用过的关于马礼逊生平、词典编纂以及出版的原始文献,勾勒出词典作者的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背景过程及出版的历史。为了以古鉴今,本书解析了世界上第一部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词典的需求及相应的设计特征,结合汉字、汉语文化译义等方面的翻译实践,以具体个案来指导21世纪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编纂。
本文集收入丁声树先生生前论著三十余篇,分上下两卷。上卷 包括训诂、音韵、语音三部分,如《释否定词 弗 不 》《汉语音韵讲义》《古今字音对照手册》《说 匼 字音》等;下卷包括语法、方言、词典编纂三部分,如《现代汉语的主语和宾语》《河南省遂平方言记略》《方言调查词汇手册》《 现代汉语词典 编写细则的改订部分》等。
本书运用认知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形象性、概念结构、概念网络、认知结构、方言差异、有量构式、语义参数、构词现象等方面对汉语量词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汉语量词的产生、发展、使用均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其概念结构复杂,概念网络呈现层次化;汉语量词的发展演变中蕴含着一种范畴共享机制,汉语方言量词的语法化具有转喻特征;汉语的 数 量 名 和 动 数 量 是汉藏语系 量 名 数?数 量 名 和 动 量 数?动 数 量 这两种蕴涵关系所关涉的有量构式,这说明汉语的有量构式在认知类型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汉语量词的语义参数具有复合性特征,而汉语量词在重叠、复合、词缀化、名词化、个头词等方面的复杂表现,则反映出汉语是一种典型的量词创新型语言。
《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是古文字考释研究集成类型的工具书。它有别于其他全文收录或部分截录式的集成类古文字工具书,是古文字考释研究资料的一种新体裁。全书以表栏形式概要地汇集迄今为止研究者对古文字的考释意见,将通常是长篇累牍、繁复艰涩的复杂考释,简要地归纳在十数字或数十字的简短篇幅内,便于读者在短时间内清楚了解相关古文字考释成果的内容要点。为方便读者查考原始考释论著,编者在每条考释提要后皆标明资料出处:作者及书名、论文篇名(或器名、卷次);论文还标明刊物所刊或网站登载日期等。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编,是语言生活绿皮书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反映2019年中国语言生活的概况。全书分为八部分:一、特稿篇。二、工作篇。三、领域篇。四、热点篇。五、字词语篇。六、港澳台篇。七八、参考篇。八、附录。
《唐以后俗语词用字研究》以唐以后俗语词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立足点是现存的传世文献,研究的切入点是词的用字问题,利用语料时贯彻 同时资料 后时资料 的二分法。重点探讨与用字相关的若干问题;利用一时代比较明确的数据作为调查对象,从中抽绎出与之相关的一些规律。分为事实篇、理论篇、应用篇三部分。作者认为,俗语词研究不仅仅要明其确诂,还要探究其源流、用法以及用字的变化,进而寻找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研究结果才可能更好地服务于语言本体研究,也可对某些作品时代、地域、改动情况进行鉴别。
本书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所作的关于汉语文字、音韵、训诂的一本工具书,由潘悟云、杨剑桥、陈重业、张洪明编译。 全书以古代汉语字典的形式编排,将七千余个汉字字头统系于一千多个谐声字族之中,每一字头后均罗列上古音、中古音和现代音(包括北方官话读音和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解释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引相关书证;引有甲骨文、金文字形图两千六百余个。书前附有长篇导言及修订本导言,后附有相关研究论文《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从中古汉语到官话》《中古汉语和日语汉字》,便于读者使用和理解。书后附有音序索引及笔画索引。
《法国诗歌史》是国内一部系统、全面阐述法国诗歌发展历程的学术专著,也是作者长期研究法国文学的经验结晶。该书不仅全面介绍了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法国诗歌和流派,而且以强烈的批评意识,从当代视角出发,凸显出诗歌的审美特征和运动发展的内部规律。全书共23章,按时间的先后,展现出法国诗歌发展的方方面面,重点突出了不同时期的流派。
语言学是一门田野科学,田野调查是语言学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研究工作离开田野就不扎实。本书所说的田野是广义的田野,既包括实地的语言学田野,也包括非实地的跟具体语言材料打交道的田野。 全书分为情、事、理、趣四个部分,时间上主要讲述建国以来的,空间和地域上以国内学者讲述国内田野故事为主,也包括兼及少量国外学者来国内调查的和国内学者去国外调查的故事。文章均来自语言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语言学者,通过讲述他们在语言学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一个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小故事,给那些往日显得枯燥艰深的语言学规律和原理加上了具有浓郁生活气息、深厚人文关怀的注脚,体现了语言学者的文趣、情感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