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学校编,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21家学校图书馆。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肇始编,包括灵隐书藏、焦山书藏、丰湖书藏等24家萌芽期藏书机构。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公共编,包括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21家公共图书馆。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辅翼编,包括黄册库、合众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等25家藏书机构。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基本概念、图书馆文献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图书馆服务及其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力求从整体上反映图书馆服务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历经的变革,为加强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与建设提出建议,为图书馆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总分馆制是国际上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书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将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主要模式总结为:联盟协作式的松散型总分馆模式、业务统筹式的集约型总分馆模式、集中管理式的垂直型总分馆模式等。深圳市宝安区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区、街道、社区三级紧密型垂直管理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即 宝安模式 。本书从体系设计、读者服务、营销与阅读推广、资源建设、业务保障、考评机制和创新思考等不同角度,对 宝安模式"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为区域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设运营提供一套 可行的方案。
本书为第29届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为了更好地迎接文化部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进一步推动城市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创新管理的研究探索,而向十五城市图书馆工作者征集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均围绕以下主题: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历史评价与未来展望);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个别问题研究;中外公共图书馆评估比较研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政府责任研究等。
本书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进行论证、梳理与分析,在剖析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典型案例,以及借鉴域外公立图书馆管理外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的完善路径和改进策略,从而为推进我国政府购买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科学发展提供研究与智力支持。本书对政府部门、图书馆、社会服务机构等具有很强的实用参考价值。
在中华民族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图书馆界作为中国全面抗战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其 文化救国 的思想与实践,为抗战的 全覆盖 和 全员参与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阐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图书馆界的文化救国活动,包括通过转移珍贵文献、抢救收购沦陷区文献等方式努力保存中国优秀典籍,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克服一切困难向国际社会征集书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打造新的文化基地;等等。中国图书馆界的举措配合了政府的抗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救国模式,在文化战线上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本书是北美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 的学刊,本书为第十卷。本卷共收录文章二十一篇,包括杨丽瑄翻译的美国参议员吉姆 里施(James E. Risch)2019年1月15日在参议院向王冀博士致敬的发言、曹淑文翻译的周原的《毕生致力于图书馆事业》以及王成志撰写的王冀回忆录的读后感。其他文章涉及史学、地理、社会科学、教育、艺术、文学、图书馆学。本学刊一方面可以看到大多数文章与图书馆的密切关联,多与作者所在图书馆的特色收藏有关;另一方面,又不限于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的范围,而是利用特色馆藏,开展史学、人物传记、地理学、教育史、艺术、电影等多方面的研究。这一特色显示北美中国研究馆员正在向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的方向努力。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 的研究成果。本书的研究设计沿着破题 立论 求解 创新的研究思路,形成 研究基础 研究内容 研究应用 的研究框架:首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理论研究,分国分项开展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的实践进展,提炼出经验教训和特色做法等,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提供启示与借鉴;其次,从国家、行业和地区出发,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规范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以及标准化工作的体系框架;*后围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标准,分别从横向的基本标准层级和纵向的地理范围切入,研究我国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两个地理范围内的基本标准。书后附有调查问卷和课题组汇编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研究相关文件目录》,对深入了解本书整个研究以及
这是一部图书馆从业者和图书馆学研究者以及对图书馆行业有兴趣的任何人都值得收藏和阅读的著作。本书逻辑脉络清晰,评论切中肯綮,语言流畅精准,把图书馆学发展史和图书馆行业发展史线索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是枯燥的专业图书中少有的可以让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的理论著作。主要特点:1.尊重图书馆学的技术情结,注重从应用图书馆学领域发掘对图书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献、人物与事件,将其纳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史的范畴;2.采用信息反洗的方法,力求通过系统的、公正客观的方法,全方位地考察20世纪图书馆学的主要理论创新之处;3.不拘泥于信息分析结果,在基本尊重信息分析结果的前提下,坚持对理论史上的文献、人物与事件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本书是一部理论史著作,具有资料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有助于理解20世纪图书馆学的理论
近年来,新媒体服务在图书馆界取得显著成效和丰富的建设成果,本书主要探讨新媒体的基本概念、种类特性、服务技术、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指导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建设与应用发展方向。本书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新媒体的服务建设与应用进行阐述:扫描新媒体理论概念体系,整理新媒体的种类与特性。构建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框架。对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所涉及的技术进行整理分析。对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汇总。探讨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的发展趋势与问题。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生态的演变,新媒体具有越来越多的交互特性,互动交互以及大众化、社群化的内容生态是当今因特网新媒体的主流特征。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新媒体正在向移动化迁移。本书通过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
本书总目部分,包括第1-200册目录,对约2000种日志和报告按类编排,对于未著录出版年、调查的班次等重要信息的手稿,详细考辨其调查路线、调查内容等,进而确定其归属的类别和序列;索引部分,包括人名、地名、调查类别等索引,以方便读者使用;附录部分,包括东亚同文书院历届学生名单、调查线路、手稿本与整理本比勘等方面。
本书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目录学”教学与科研团队潜心研究的成果,探讨当代目录学理论体系构建问题,论述当代目录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基本理论问题,当代目录学方法论及描述、组织与揭示的学科方法体系,书目信息组织模式及其组织方法,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优化路径;探讨大数据管理中的目录学,重点论述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数字信息资源重构及其策略;分析数字环境下书目信息服务与利用的变化、特点与新要求,提出书目信息服务与利用的模式和社会化书目信息事业结构。
本书收录了中国图书馆学会2016年年会优秀获奖论文和交流论文,论文内容涵盖了目前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反映了图书馆学人对于图书馆的研究与思索,研究了目前图书馆亟需解决的问题,反映了当前图书馆界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对于促进今后图书馆的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介绍了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内容,共分八章:认识文献资源采访、如何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如何搜集文献出版信息、如何采集和遴选文献资源、如何构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如何完成文献招标采购、如何安排文献采访工作、如何拥抱智慧图书馆时代。通过分析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招标实践和特色馆藏建设案例,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实操性强的工作方法,并对智慧图书馆时代下文献资源采访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思考。
本书以时间为序,围绕肇端、初创、起步、成长、分立、发展、创新、新征程等重要发展时期,对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梳理与总结,讲述图书馆的成长故事。本书不仅对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历史回顾,也反映了图书馆人爱岗敬业的精神,书中记录了历代师大图书馆人的奉献与付出,再现了几代师大图书馆人的梦想和追求。
本书从情报流程、情报支持等角度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研究,以大量的案例讲解介绍如何将情报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引入我国目前的情报工作中,提出具体安全问题的情报分析和反情报策略,为新时代下安全问题的情报研究提供参考。在案例分析部分,本书将6W理论应用到情报支持路径的分析中,把情报支持路径分为态势感知、分析推理、对抗策略,用于支撑安全问题的决策。理论联系实践研究后,本书还进一步探索了融合下的情报研究基础理论和学科建设,从而使情报研究真正服务于国家和组织的重大利益,为国家战略提供保障,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本书系浙江省杭州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杭州图书馆1912年以前古籍3000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献修复过程中,修复人员利用古籍修复档案管理系统,有意识地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档案资料,为系统、详细总结这一项目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汇总文献调查、残片修复、纸张检测、装具制作等方面的资料,编纂了此书。期望通过此书的编辑出版,全面总结西域文献修复项目的经验教训,留下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作为业界同仁研讨切磋的参考。
问学问道是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对公共图书馆问学问道的*思考和研究文字。全书分为 问学篇 问道篇 技术篇 和 文献篇 。其中 问学篇 主要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热点鸟瞰、科研与智库的选题、研究治学的方法、经典阅读等内容, 问道篇 主要包括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发展道路、服务品牌、智库建设、地域文化、文旅融合等内容, 技术篇 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图书馆重塑更新、数据驱动与图情教育转型、信息化的全域赋能、公共数据开放等内容, 文献篇 主要包括与顾廷龙、张元济、刘体智、李玲璞等学者相关的文献学故事以及灰色文献的研究文字。
《目录学发微》,是 1932 至 1948 年间余嘉锡在北京各大学主讲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本书以 辨章学术 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目录学体系。对目录书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一为篇目,考一书之源流;二为叙录,考一人之源流;三为小序,考一家之源流;四为版本序跋,考一书之源流。 《古书通例》是余嘉锡先生另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本书论及著述体例问题,对汉魏以前古书通例详加诠释,不少认识已为出土简帛书籍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