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三书 是一套关于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彩塑艺术的通识性读本,是我国敦煌学的开创者常书鸿先生的匠心之作,由《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壁画漫谈》《敦煌彩塑纵论》组成。常书鸿先生作为zui早一批投身敦煌石窟保护的艺术家和潜心钻研敦煌学多年的学者,兼具画家的审美眼光和学者的细致研究,成此一套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敦煌艺术入门指南,将敦煌跨越千年之美尽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套书以生动鲜活的文字和珍贵绝美的影像带领读者走进敦煌尘封已久的历史,感受莫高窟这颗 塞外明珠 的盛世流光与至暗时刻;臻选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壁画珍品,将图像主题技法源流和画里画外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细数各类 神采具足 的彩塑,全面揭示其时代特征和艺术奥妙。 《敦煌莫高窟艺术》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敦煌艺术的各个侧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出版的纪念珍藏本中的一部。
内容简介: 商务印书馆《徐志摩全集》(全十卷),由著名作家、学者、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徐志摩研究专家韩石山先生编订,共收集了徐志摩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日记、书信、翻译作品七类作品,为目前收入文章zui多的一套《徐志摩全集》。 ★ 在《徐志摩全集》的编法上 首创分类编年,便于阅读和研究,能系统地看出徐志摩写作的历史,人格成长的轨迹。 商务印书馆《徐志摩全集》对徐志摩作品的编排,不分单行本与散见诗文,全部按体裁分作七大类 *卷至第四卷:散文、第五卷:诗歌、第六卷:小说 戏剧 日记、第七卷至第八卷:书信、第九卷至第十卷:翻译作品。为了弥补难以显现徐志摩全部著作系年与无单行本目录的缺憾,书末附有《著译系年》与《单本著作目录》。与前面分类编年参照,不难窥知徐氏著述的全部情况。大类之内,再
社会学之思(第 3 版) 本书不依时间线性梳理,不按名家逐位清点,而是围绕既渗透日常生活、又塑造学科品格的一些核心概念,探究构筑我们世界观的潜在假设与默含期待,堪称入门上选。本次修订的第三版,全面回应第二版刊行以来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气候变迁、不平等持续恶化、社交媒体的角色日益重要之类趋势,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亲密关系、共同体、消费观念、伦理、社会认同等方面的生活世界。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或许可以把后现代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不仅如此,还像是自哲学诞生以来被人们不顾一切、满怀期冀地表达的所有那些希望和雄心的终极实现。只要毫不理会前历史性人群和历史性人群破败不堪的残余,任他们隐约闪现着后现代性金碧辉煌的拱廊街外,这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已经终获得了完满清晰的呈现。 人们不再有需
《王水照文集》为王先生学术历程的完整记录,涉及宋代文史研究、苏轼研究、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钱锺书研究以及学人纪念文字、学术随笔等,内容厚实精彩。 王先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无数有志于宋代文学研究的学子,正是在王先生论著的指引下,走上各自的探索征途。《文集》收录王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术论著,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对深刻审视中国古典文学与古代文化,也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王先生自1955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直至现今,前后近七十年,其从教、治学,伴随共和国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取得卓越成绩,为学界所尊崇。《文集》收录的文字,时间跨度上,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当下,除了研究成果本身的学术价值外,从中还可以体察新中国成立后,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
人文与社会译丛 社会辑 精选丛书内社会学领域的扛鼎作品,收录了泰勒、默顿、贝克、威利斯、霍夫施塔特等当代社会学大家的代表作,从人类社会的经典议题出发,跨越时间的场合,探究人类社会的组织规律,用社会之思把握现代文明的脉搏,参透全球化和区域性群体生活的要义。
本书为施蛰存译文全集的最后一卷,沿袭了《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散文卷》的一贯风格,以施蛰存先生所译的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等内容组合成辑。施蛰存先生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为同时期的民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国外的窗口,也为外国文学的传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书共收入施蛰存先生翻译的单行本《蓬皮杜传》《间谍和卖国曲》《尼日尔史》,以外集外 《重要的政治活动正在德国展开》《齐亚诺日记抄》。
阿道司·赫胥黎著,陈苍多译的《众妙之门》包括赫胥黎的两部经典作品:《众妙之门》《天堂与地狱》。 《众妙之门》书名源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的诗句:“如果我们将知觉之门洗涤致净,万物便会以其无限的原貌出现在我们眼前。人们若将自己封闭起来,便只能从洞穴的狭窄细缝中窥探事物。”也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众妙之门》是赫胥黎记录自己服用一种从美洲仙人掌中提取的后的视幻体验,以及一些神秘经验造成的影响:“我想,我见证了亚当被造出来那个清晨所见的一切——每时每刻都有奇迹,以赤裸裸的方式显现。”是其亲临天堂、地狱般神秘领域的靠前手经验记录,开启了现代知觉、灵性、极限探索的先河,深刻影响了西方当代文化。《天堂与地狱》是《众妙之门》的续篇,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艺术经验的感
《国学》是钱基博先生于1923年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为普及国学常识而编选的一部教科书,既考虑到了读者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求,又兼顾了各个朝代的文章,纲举目张,选文精审,成为当时影响zuida、流传甚广的国学普及读物之一。《国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 文学通论 下册为 国故概论 。 《学易笔谈》是近代易学名家杭辛斋的经典之作,收入《易学笔谈》《易学笔谈二集》及《读易杂识》。书中广泛引用当时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论述传统易学中的卦气、纳甲、爻辰、先天和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等,力图贯通古今哲学、科学乃至宗教思想,开拓了新的象数易学理论,杭氏也成为传统易学走向现代的先驱者。杭辛斋的易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易学研究转轨过程中的博杂现象,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会通,亦反
邓云乡是民俗大家,对北京风土至为熟悉,老北京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其关于北京风土的著作主要有五种,包括《燕京乡土记》(上、下)、《北京四合院》、《文化古城旧事》、《鲁迅与北京风土》、《宣南秉烛谭》。《燕京乡土记》全面展现北京乡土风俗;《北京四合院》通过解读四合院的标准、变化、花木、布局,全景式还原北京四合院的独特风韵;《文化古城旧事》追述北京1928—1937年文化生活史;《鲁迅与北京风土》以《鲁迅日记》为经,以风土景物为纬,通过探佚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关系,细节还原鲁迅身后的民国北京;《宣南秉烛谭》从慈禧、光绪、袁世凯到胡适、周作人、齐白石,秉烛细谈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掌故。 各分册内容简介: 1.《燕京乡土记》,邓云乡著,2023年11月出版,定价:98.00元,ISBN 978-7-101-10752-4 作为五百多年的首都,北京不唯有山
本书收入周和平同志投身图书馆事业和文化事业20余年来发表的文章、讲话等,反映了我国图书馆学、公共文化服务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事业的发展历程。全书分为三卷:上卷图书馆事业、中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附录 纪事 则记载了作者参与的图书馆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