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书,以作者对人文教育理念的认识、日常授课的教学经历与体会、个人学术兴趣和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可谓经验之谈。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是一些教学实例,通过基于教师和学生自由精神与独立思考的经典阅读 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欧几里得、蒙田、洛克等大师的著作 培养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表述的能力;第二部分是作者对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列奥 施特劳斯的一些思考,集中在他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可谓方法论的指导;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当代启示,经典阅读是学术和理论性的,但思考的背景和问题意识却是现实的。 ◎《经典之外的阅读》:每个阅读者都有在他自己经验中积累起来的一些重要著作,也就是他能够从中找到对他来说是 重要
阿道司·赫胥黎著,陈苍多译的《众妙之门》包括赫胥黎的两部经典作品:《众妙之门》《天堂与地狱》。 《众妙之门》书名源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的诗句:“如果我们将知觉之门洗涤致净,万物便会以其无限的原貌出现在我们眼前。人们若将自己封闭起来,便只能从洞穴的狭窄细缝中窥探事物。”也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众妙之门》是赫胥黎记录自己服用一种从美洲仙人掌中提取的后的视幻体验,以及一些神秘经验造成的影响:“我想,我见证了亚当被造出来那个清晨所见的一切——每时每刻都有奇迹,以赤裸裸的方式显现。”是其亲临天堂、地狱般神秘领域的靠前手经验记录,开启了现代知觉、灵性、极限探索的先河,深刻影响了西方当代文化。《天堂与地狱》是《众妙之门》的续篇,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艺术经验的感
本书是作者于2017年1月至5月于闲暇时间阅读书籍的体会,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关书籍故事的点滴记录。其中既有对友人所赠书的读后感,又有自己购买书籍的小故事,更多的则是所读书中所述人人事事的感悟。每当在出差途中或者工作告一段落,作者便打开随身携带的书籍细细品味,正如作者在书中弁言所说:“日月不居,青衫落拓,往者难谏,来者可追。既然读书能够趋雅怡情,安神向善,何妨拋却闲愁,洗净媚态,踱进书斋,自成天地,破它万卷,裕我胸怀,累月成年,‘以尽吾齿’也。”
阿道司·赫胥黎著,陈苍多译的《众妙之门》包括赫胥黎的两部经典作品:《众妙之门》《天堂与地狱》。 《众妙之门》书名源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的诗句:“如果我们将知觉之门洗涤致净,万物便会以其无限的原貌出现在我们眼前。人们若将自己封闭起来,便只能从洞穴的狭窄细缝中窥探事物。”也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众妙之门》是赫胥黎记录自己服用一种从美洲仙人掌中提取的后的视幻体验,以及一些神秘经验造成的影响:“我想,我见证了亚当被造出来那个清晨所见的一切——每时每刻都有奇迹,以赤裸裸的方式显现。”是其亲临天堂、地狱般神秘领域的靠前手经验记录,开启了现代知觉、灵性、极限探索的先河,深刻影响了西方当代文化。《天堂与地狱》是《众妙之门》的续篇,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艺术经验的感
学术曾经是什么?学术史,还有经学史、思想史、哲学史等等都在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史”会展示历目前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脉络,以提供理解的思路。然而这些脉络却并非古代学者自己意识到或感觉到的,而是千百年后的人整理出来的概念体系。我们有天然、天真的求知欲,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于是我们轻松甩开了作为现代概念体系的“史”的发展脉络,直接而且专门观察古人留下的文本,努力读出埋藏其中的思维过程。这样探索的结果并不能推出什么理论,我们也无意于提供新的“史”来替代当今通行的认识。自己琢磨着,只有“读书”这一平凡无奇的老词很适合代表我们所做的事情。《学术史读书记》涉及马融、郑玄、何晏、刘炫、赵匡、朱熹、杨复、孙诒让等学者,也谈到了礼制议论,借鉴西学、训诂学等问题。既有漫长的论述,也有精悍的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