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海拾贝》中,梁小民凭借自己几十年阅读经验,从书海中筛选出值得阅读的并且是他喜欢的书籍,从自己的角度为大家解读。内容涉及经济、科技、历史等诸多话题。其中一些图书如《未来简史》 《基因传》等,阅读起来是有难度的,梁小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将其读透,讲透,比起你在茫茫书海中苦读,更能达到读书破万卷的效果。书中的语言轻松、直接,让你摆脱照本宣科的枯燥, 并且建立起自己认知的“坐标系”。
本书是近代学者龙榆生(19021966)友朋书札的选集,收录了马一浮、丰子恺、叶圣陶、叶恭绰、吕碧城等近现代文化名人26人写与龙榆生的书信80余通,图文并茂。全书之后有龙榆生自传《苜蓿生涯过廿年》。
《必有人重写爱情》是著名诗人北岛的作品精选集,46篇经典诗歌与散文作品,呈现诗人、散文家、画者、摄影者北岛的创作全貌。“一诗一文”的编排特色,如同中国诗话传统之传续。从“暴风雨的记忆”到“词的流亡”到“大地之书”,三辑诗文作品完整展现诗人自童年至今的人生行旅,映照二十世纪下半叶激荡的时代风景。 “我受雇于一个的记忆。”北岛的诗歌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精神镜像。自我与时代,他乡与故乡,历史与现实,在种种悖论与断裂中,在出发与抵达之间,北岛把词语垒进历史。北岛的散文则简净有妙趣,从艾伦·金斯堡的纽约到卡夫卡的布拉格,从阿拉法特的拉马拉到洛尔迦的西班牙,他在漂泊的世界行旅中与身份各异的诗人学者等相逢相际,所见所闻鲜活亦惊心;也忆少年往事、亲友挚交,浓烈乡愁与尖锐疼痛常不期而至。诗人之笔
本书收录鲍勃?迪伦创作中期五张风格各异的专辑。1970年6月8日发行的《自画像》是鲍勃?迪伦的di十张录音室专辑。这是迪伦继《金发叠金发》之后的di二张双唱片专辑,收录的翻唱作品居多,也有少量器乐曲和原创作品,浓郁的乡村流行风格与以往作品差异颇大,面世后颇受争议,但颇受公众热捧,一度登上《公告牌》专辑榜di四名,在英国更是位列单曲排行榜。迪伦在接受采访时声称这张专辑是他开的一个玩笑,以此甩掉那些追随在他身后的人群以及“一代人的代言人”这一标签。本书收录了此专辑中《忧伤地活着》《吟游男孩》两首原创作品。《崭新的清晨》是鲍勃?迪伦的di十一张专辑,1970年10月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这时距离上一张专辑《自画像》的面世仅仅四个月,事实上,里面的许多歌曲完成于《自画像》发行之前。歌迷与乐评人对这张专辑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人间的星河》写给当代青年的人生之书,愿你有花有酒有朝露,喜乐平安。 本书由青年作家刘喜悦历经多年探访后倾心写就。4个不同人的故事,4段让你疼痛窒息的体验。当我们走在人生低谷,前路茫茫,也要相信,那些刺痛我们的经历,终将成为我们的力量,从此未来坦荡,鸟语花香。
《门外说书:一个藏书人眼里的鲁迅》是一部关于鲁迅的书话随笔集,从鲁迅专题收藏者的视角观察鲁迅,从鲁迅著译编校的书籍里发现鲁迅,着力对鲁迅生平史料的新探与重建,角度新颖,资料翔实。 《门外说书:一个藏书人眼里的鲁迅》内容涉及《鲁迅全集》版本概说,和光学园小学生赠鲁迅版画始末,鲁迅编印《死魂灵一百图》,鲁迅的日语写作,鲁迅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藏家的解读不求建立理论之体系,兴之所至,信马由缰,故纸堆里寻获感悟,笔墨行间阐幽发微,读之有趣,思之有寓。
本书是近代学者龙榆生(19021966)友朋书札的选集,收录了马一浮、丰子恺、叶圣陶、叶恭绰、吕碧城等近现代文化名人26人写与龙榆生的书信80余通,图文并茂。全书之后有龙榆生自传《苜蓿生涯过廿年》。
学术曾经是什么?学术史,还有经学史、思想史、哲学史等等都在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史”会展示历目前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脉络,以提供理解的思路。然而这些脉络却并非古代学者自己意识到或感觉到的,而是千百年后的人整理出来的概念体系。我们有天然、天真的求知欲,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于是我们轻松甩开了作为现代概念体系的“史”的发展脉络,直接而且专门观察古人留下的文本,努力读出埋藏其中的思维过程。这样探索的结果并不能推出什么理论,我们也无意于提供新的“史”来替代当今通行的认识。自己琢磨着,只有“读书”这一平凡无奇的老词很适合代表我们所做的事情。《学术史读书记》涉及马融、郑玄、何晏、刘炫、赵匡、朱熹、杨复、孙诒让等学者,也谈到了礼制议论,借鉴西学、训诂学等问题。既有漫长的论述,也有精悍的札记
学术曾经是什么?学术史,还有经学史、思想史、哲学史等等都在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史”会展示历目前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脉络,以提供理解的思路。然而这些脉络却并非古代学者自己意识到或感觉到的,而是千百年后的人整理出来的概念体系。我们有天然、天真的求知欲,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于是我们轻松甩开了作为现代概念体系的“史”的发展脉络,直接而且专门观察古人留下的文本,努力读出埋藏其中的思维过程。这样探索的结果并不能推出什么理论,我们也无意于提供新的“史”来替代当今通行的认识。自己琢磨着,只有“读书”这一平凡无奇的老词很适合代表我们所做的事情。《学术史读书记》涉及马融、郑玄、何晏、刘炫、赵匡、朱熹、杨复、孙诒让等学者,也谈到了礼制议论,借鉴西学、训诂学等问题。既有漫长的论述,也有精悍的札记
由傅宏星主编的《潜庐诗文存稿》记述了錢基博先生早年就以能文著稱,被老輩學人推獎為“江南才子”;中年之後.文章篇題日富,造詣湛深,又被時人譽為“今之韓愈”、古文大家。其古文筆勢雄健.諸體皆擅,内容詁經譚史.廣涉四部,因此他的文字遣存非為一般過眼雲煙,斷爛叢殘.而是可以當作民國時期重要的學術资料、歷史资料、思想資料來看待的。本書共十一卷,分別輯錄了錢先生一生當中撰寫的雜記、書啟、贈序、壽序、頌讚、復堂師友小傅、筆記小說、書札、詩歌、楹聯等十類作品,最後一卷是補編,是目前蒐羅最為齊備的錢氏詩文集。
《线装经典:中华美文》选取了诗词、曲赋、散文、文论等各种中国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精粹之作,并辅以精美的译文和赏析,意在弘扬中华文化,引导读者朋友重温经典,领略中华文典的博大、厚重与丰富多彩,铭记那些震撼心灵的经典句段。
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绦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庐照邻、骆宾王以文词而齐名,并称“王杨庐骆”,也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企图改变当时“争鈎纤微,竟为雕刻”的诗风,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创作。他的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现实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他的文诸体兼擅,有序、表、放、书、论、颂、碑等,多为骈体,以《滕王阎序》有名,其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诵千古。 王勃家学渊博,隋代文宗王通是其祖父。父亲王福时生当隋唐易代之际,弃暗投明,曾任官于交趾。王勃于唐麟德初年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不幸渡海溺水,受惊而亡,年不足三十。 王勃等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旧唐书·文苑·杨炯传》云:“炯与王勃、
《文津重读 历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者讲座集萃》是历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者的讲座集萃。“文津图书奖”设立于2004年,是由国家图书馆发起、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评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每次评出获奖图书10种,迄今为止已举办十三届。在之后举办的历次“文津读书沙龙”上,获奖图书作者分别对其获奖图书进行解读。“文津图书奖”和“文津读书沙龙”在写书人、出书人、读书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