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国学家、中国书协会长、国家文物局鉴定组组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北师大博导启功先生 中国文化四讲 ,一套书读遍绘画、书法、诗词、国学。《千里之境》 启功讲历代书画,人人能读懂的中国画入门书。《笔墨风骨》 启功讲中国书法,人人能读懂的书法入门书。《歌以咏志》 启功讲古典诗词,北京师范大学诗词精讲课,把诗意和哲理带进你的生活。《千年文脉》 启功讲国学常识,写给普通人的 猪跑学 讲记,一本书掌握熟悉又陌生的文史知识盲点。
◎《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书,以作者对人文教育理念的认识、日常授课的教学经历与体会、个人学术兴趣和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可谓经验之谈。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是一些教学实例,通过基于教师和学生自由精神与独立思考的经典阅读 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欧几里得、蒙田、洛克等大师的著作 培养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表述的能力;第二部分是作者对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列奥 施特劳斯的一些思考,集中在他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可谓方法论的指导;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当代启示,经典阅读是学术和理论性的,但思考的背景和问题意识却是现实的。 ◎《经典之外的阅读》:每个阅读者都有在他自己经验中积累起来的一些重要著作,也就是他能够从中找到对他来说是 重要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取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 乡村社会学 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作者用 熟人社会 、 礼治秩序 、 差序格局 等概念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书中所提出的 礼治秩序 及其 差序格局 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
本书为宋南渡诗人群体的相关情况考订,收录宋代五位历史人物刘焘、刘一止、李光、汪藻、王之望的行年系地谱,他们平生主要仕宦经历、交游活动、文学艺术创作、著述均发生在宋南渡时期。本书在已有诸作基础上,广泛查阅和整理谱主刘焘、刘一止、李光、汪藻、王之望相关资料,对其行事逐一编年系地,增补谱主事迹和作品,补充原考订不详之处,纠正原考订不确之处,以期更翔实地还原宋南渡时期历史背景与时代场景,恢复谱主及时代群体的行实脉络。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中国近现代名人手札大系》全书共25卷,内容涵盖了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6000余封近现代名人手札的图版及相关释文、注释。其中含鲁迅、章太炎、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胡适、钱玄同、许寿裳、茅盾、魏建功、台静农、胡风、萧军、聂绀弩、楼适夷、路翎、阿垅、舒芜等近现代名人的手札书信。其中的大多数书信为首次影印出版。 丛书按收信人分类,重点对近现代名人的往来书信进行对照归类,通过往来书信的原貌,全面展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的本来面貌,在一定意义上复原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关键环节,以原始的书信手札为确凿的历史依据,对纠正当代人对于民国史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误解和偏见有所裨益。 本书为许广平卷,共收书信约300篇。
在清华大学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名师荟萃、名家辈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前贤往矣,手泽存焉。虽然我辈已无缘一睹风采,亲炙教诲,但是,从他们留下来的信札、讲义、文稿中,仍可感受大师风采之万一。《尺素情怀 清华学人手札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展丛书》旨在通过一批有重要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的清华学人手札之呈献,让读者近距离欣赏、品味大师们的手泽,从而感悟前辈学人的情怀与境界,唤起后辈学子对学术的向往,对前贤的景仰与缅怀。
本书是上海大学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心与英国伯明翰大学铁桥文化遗产国际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当代工业遗产:价值、保护与利用”高端工作坊论文集。三线工业遗产源于20世纪60—80年代的中国三线建设时期,是中国当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当代工业遗产为主题,聚焦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学术视野开阔,论题设计多样,既有全景型,又有地区型、专题型,还有重点企业样例。 通过对一系列不同角度的研究,本书为当代工业遗产领域提供了多方面启示。其中包括:对三线建设影响下出现的小三线工业遗产的研究;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的设想;对三线工业遗产样例的保护研究;对工业遗产与城市历史风貌之间关系的处理;基于三线工业建筑设计,讨论和评价那一时期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自主创新与突破;对国外工业遗产保护样例的经验梳理和介
在清华大学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名师荟萃、名家辈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前贤往矣,手泽存焉。虽然我辈已无缘一睹风采,亲炙教诲,但是,从他们留下来的信札、讲义、文稿中,仍可感受大师风采之万一。《尺素情怀 清华学人手札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展丛书》旨在通过一批有重要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的清华学人手札之呈献,让读者近距离欣赏、品味大师们的手泽,从而感悟前辈学人的情怀与境界,唤起后辈学子对学术的向往,对前贤的景仰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