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伟大的社会学著作。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纳入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系统化因果分析。韦伯的研究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点,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 理性化 这一特质,以此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胡厚宣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甲骨学家、历史学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有学者誉之为中国大陆甲骨文研究第一人,其学术成就举世公认,至今仍是相关研究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本书完整收录其专著、译著、学术论文、纪念文章、序跋,等等,全面反映胡厚宣先生一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也可见其人格风采。本书不仅是研究甲骨学、殷商史、上古史的著作,也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巨变时代。本文库选取的都是我国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巨变中国经验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向国内外学术界集中展示中国社会学成就,显示了我国社会学界的理论自信,也是中国模式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表现。 从作者看,既包括费孝通、林耀华等老一辈社会学家,又包括以庄孔韶等为代表的社会学重建的主力军,还囊括了李强、翟学伟等学者。从题材看,涵盖了社会民生、村落文化、组织结构、城镇化、乡村治理、人口问题、婚姻家庭、社会分层与流动等各个方面。本文库作为全面、系统展示中国社会学成果的品牌,适合社会学研习者、相关理论工作者、关心当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大众读者阅读。
◎《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书,以作者对人文教育理念的认识、日常授课的教学经历与体会、个人学术兴趣和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可谓经验之谈。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是一些教学实例,通过基于教师和学生自由精神与独立思考的经典阅读 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欧几里得、蒙田、洛克等大师的著作 培养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表述的能力;第二部分是作者对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列奥 施特劳斯的一些思考,集中在他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可谓方法论的指导;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当代启示,经典阅读是学术和理论性的,但思考的背景和问题意识却是现实的。 ◎《经典之外的阅读》:每个阅读者都有在他自己经验中积累起来的一些重要著作,也就是他能够从中找到对他来说是 重要
社会学之思(第 3 版) 本书不依时间线性梳理,不按名家逐位清点,而是围绕既渗透日常生活、又塑造学科品格的一些核心概念,探究构筑我们世界观的潜在假设与默含期待,堪称入门上选。本次修订的第三版,全面回应第二版刊行以来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气候变迁、不平等持续恶化、社交媒体的角色日益重要之类趋势,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亲密关系、共同体、消费观念、伦理、社会认同等方面的生活世界。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或许可以把后现代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不仅如此,还像是自哲学诞生以来被人们不顾一切、满怀期冀地表达的所有那些希望和雄心的终极实现。只要毫不理会前历史性人群和历史性人群破败不堪的残余,任他们隐约闪现着后现代性金碧辉煌的拱廊街外,这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已经终获得了完满清晰的呈现。 人们不再有需
本书以存世古籍等文献为调查对象,对历史上特别是晚近以来原籍广东或长居广东人士的藏书钤印进行广泛搜集和整理,涉及人物凡350家,印章1642方,以印谱的形式进行刊布。这些琳琅满目的的藏书印记,其见证了岭南人在悠远浩瀚的中华典籍传承历史中的贡献,也是追溯岭南文献流传聚散的线索及凭据。 此书的出版将为研究广东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丰富地区和我国藏书史研究成果;同时为广东地区及海内外的古籍普查、整理、研究、出版等工作提供一份基础性参考资料。 书内收录的这些印记还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其印文所记或字号籍里,或生年行第,或门阀官爵,或游历心迹 都是考察岭南人物生平事迹直接可靠的资料;其印又多为当时岭南印人操刀,自是岭南篆刻史料的重要组成和补充,并可与传世印谱相互补证,可视为研究
书画家、国学家、中国书协会长、国家文物局鉴定组组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北师大博导启功先生 中国文化四讲 ,一套书读遍绘画、书法、诗词、国学。《千里之境》 启功讲历代书画,人人能读懂的中国画入门书。《笔墨风骨》 启功讲中国书法,人人能读懂的书法入门书。《歌以咏志》 启功讲古典诗词,北京师范大学诗词精讲课,把诗意和哲理带进你的生活。《千年文脉》 启功讲国学常识,写给普通人的 猪跑学 讲记,一本书掌握熟悉又陌生的文史知识盲点。
《李学勤文集》收录了李学勤先生自1956年至2018年期间所撰写的中文论著,约1000万字,分为7大类,即:古史研究、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学术史研究、序跋杂文。全套文集共30册,最后一册为篇目索引和学术编年。《李学勤文集》展现了李学勤先生60余年科研工作中所走过的学术道路,为全面了解李先生的学术成果提供了丰富材料,同时也将为中国学术、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特殊贡献。 (以学术史研究卷为例) 学术史研究卷包括第21卷至23卷,其中第21卷收录的是2006年由巴蜀书社出版的李学勤先生的专著《周易溯源》,李先生依据一些考古发现,再结合文献考订来研究《周易》这部 六经之首、三玄之一 ,目的是通过以文献研究和考古学、古文字学互相配合的方法,论证《周易》经文与十翼的形成时代。 第22卷收录了李先生约20世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取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 乡村社会学 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作者用 熟人社会 、 礼治秩序 、 差序格局 等概念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书中所提出的 礼治秩序 及其 差序格局 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
陈继儒(1558 1639),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文艺批评家、书画家及鉴藏家,享誉当时的东南名士,新兴出版市场造就的文化人,以一介布衣立身行世,主盟文坛,并在地方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其博识与志节受人钦敬,交游之广、影响之大,不仅倾动士大夫精英文化圈,而且辐射广大的市民阶层。同时,他以独特的审美趣味及生活方式,引导晚明江南地区的新风尚,成为明代中晚勃兴的市民文化的代表。 《陈继儒全集》收录陈继儒存世诗文集及相关撰、辑著作28种,特别对《陈眉公先生全集》《陈眉公集》《晚香堂集》《白石樵真稿》《眉公诗钞》《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诸集中的重复篇目作了逐一校勘,以便在一本之中尽可能呈现多本面貌;别集部分收录陈继儒杂着22种(《眉公见闻录》《珍珠船》《妮古录》《眉公群碎录》《偃曝谈余》《岩栖幽事》《枕谭》《太平
内容简介: 商务印书馆《徐志摩全集》(全十卷),由著名作家、学者、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徐志摩研究专家韩石山先生编订,共收集了徐志摩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日记、书信、翻译作品七类作品,为目前收入文章zui多的一套《徐志摩全集》。 ★ 在《徐志摩全集》的编法上 首创分类编年,便于阅读和研究,能系统地看出徐志摩写作的历史,人格成长的轨迹。 商务印书馆《徐志摩全集》对徐志摩作品的编排,不分单行本与散见诗文,全部按体裁分作七大类 *卷至第四卷:散文、第五卷:诗歌、第六卷:小说 戏剧 日记、第七卷至第八卷:书信、第九卷至第十卷:翻译作品。为了弥补难以显现徐志摩全部著作系年与无单行本目录的缺憾,书末附有《著译系年》与《单本著作目录》。与前面分类编年参照,不难窥知徐氏著述的全部情况。大类之内,再
新知文库的缘起 现在的新知文库,是三联一贯求新求知精神的延续,也是老版新知文库和 科学人文丛书 的有机结合。 1986 年,刚恢复独立建制的三联书店推出了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而作为副产品,一些介绍性的二手著作和篇幅较小的名著放入文库不太合适,放弃又可惜, 便被整理成系列,以供读者参照阅读,这就是老版新知文库。从 1986 年到 1998年,这套书实际出版了 83 种。这些小册子更受大众的喜爱,在八九十年代译介西方思想的大潮中颇有影响。 1996 年,因应科学主义的时代风潮,三联又率先推出了一套丛书 科学人文丛书 ,首先出版了《复杂》《双螺旋》《别闹了费曼先生》等名著的中译本,从 1996 年到 2004 年,这套书共出版了 27 个品种。它与同时期诞生的 三思文库 *推动 哲人石 等著名丛书一起,被统称为科学人文图书,热闹一
本稿为上海市首批68位社科大师全集之一种,由吴泽先生弟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终身教授邬国义主编。吴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原名吴瑶青,江苏武进(今常州武进区)人。笔名哲夫、胡哲夫、宋鱼、宋衍。7岁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后就读于常州和无锡的新式学堂。1933年9月,考入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受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吕振羽等影响,开始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逐步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参与了接管大夏大学的工作,并任大夏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教务长和文学院院长。1951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等校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先生任历史系主任直至1956年。改革开放以后,先后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研究所所长、客家学研究中心主任等,1981年,华东师大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
《陈旭麓文集》(精装五卷)系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一生文字生涯的结晶,除了收录先生在1949年以后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还汇编了先生早年(1949年以前)的作品,比如学士论文《司马迁的历史观》、25岁之年任贵州修文中学校长时所写的《论当前县立中学的几个问题》、1942年编辑出版的《初中本国史》,等等,许多作品为1949年以后首次出版。我们在尊重作者原意、保留作品原貌的基础上,对文集稿件进行了精心编校,力求呈现一套精良的学者文集。
《余子道文集》共分9个部分,共约150万字,选入余子道先生的学术论文、图书序言、书评、复旦校史回忆等近百篇文章,其中学术论文涉及近现代军事史、全面抗战史、两次淞沪抗战研究、汪伪政权研究等主题。本书全面体现了余子道先生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就,也是余先生几十年工作、生活的一个缩影。
该书精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81部,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科技、艺术等,有《大学》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等宏章巨制。浓缩了中华文化典籍精华,既是广大文史爱好者需要的书,也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最低限度书目。对于篇幅较小的书目,保留全本。对于篇幅较大者,收录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力较大的篇章,满足广大学者的日常所需。每一部书都有一位专家学者审定,还附有高频字表。
人文与社会译丛 人文辑 精选译丛人文领域的扛鼎作品,收录了伯林、鲍曼、哈贝马斯、吉登斯等当代著名人文学者的代表作,从人类困境的经典议题出发,解读人性本质,激发人性思考,以人文之光审视现代人类的困境,为复杂的议题提供审慎、多元的解读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