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巨变时代。本文库选取的都是我国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巨变中国经验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向国内外学术界集中展示中国社会学成就,显示了我国社会学界的理论自信,也是中国模式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表现。 从作者看,既包括费孝通、林耀华等老一辈社会学家,又包括以庄孔韶等为代表的社会学重建的主力军,还囊括了李强、翟学伟等学者。从题材看,涵盖了社会民生、村落文化、组织结构、城镇化、乡村治理、人口问题、婚姻家庭、社会分层与流动等各个方面。本文库作为全面、系统展示中国社会学成果的品牌,适合社会学研习者、相关理论工作者、关心当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出版的纪念珍藏本中的一部。
◎《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书,以作者对人文教育理念的认识、日常授课的教学经历与体会、个人学术兴趣和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可谓经验之谈。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是一些教学实例,通过基于教师和学生自由精神与独立思考的经典阅读 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欧几里得、蒙田、洛克等大师的著作 培养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表述的能力;第二部分是作者对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列奥 施特劳斯的一些思考,集中在他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可谓方法论的指导;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当代启示,经典阅读是学术和理论性的,但思考的背景和问题意识却是现实的。 ◎《经典之外的阅读》:每个阅读者都有在他自己经验中积累起来的一些重要著作,也就是他能够从中找到对他来说是 重要
精选费孝通*有代表性的著作,凡12种,三百余万字,涉及农村农民问题、边区民族问题、文明文化问题、世界观察、学术反思等多个层面。其中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生育制度》《中国士绅》《行行重行行》等有关中国乡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特质及其现代转型的经典论述;费老一生关怀不辍的民族学研究《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晚年的文化文明论述与学术反思《孔林片思:论文化自觉》《师承 补课 治学》;《留英记》《美国与美国人》是从跨文化与比较人类学的视野对西方世界的观察剖析,其中《美国人的性格》被称为《乡土中国》的姊妹篇;《茧》则是近期发现的作者1936年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为首次翻译出版,对于理解费孝通早期的学术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维度。
书画家、国学家、中国书协会长、国家文物局鉴定组组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北师大博导启功先生 中国文化四讲 ,一套书读遍绘画、书法、诗词、国学。《千里之境》 启功讲历代书画,人人能读懂的中国画入门书。《笔墨风骨》 启功讲中国书法,人人能读懂的书法入门书。《歌以咏志》 启功讲古典诗词,北京师范大学诗词精讲课,把诗意和哲理带进你的生活。《千年文脉》 启功讲国学常识,写给普通人的 猪跑学 讲记,一本书掌握熟悉又陌生的文史知识盲点。
彼得 霍尔(1932 2014),当代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大师之一,定义 世界城市 的全球权威, 世界工业区 概念之父。其代表作《文明中的城市》是西方城市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作者认为城市是文化的熔炉,在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扮演了重要角色。本书旁征博引,从古到今,围绕文化变迁、经济发展、艺术创新、空间规划进步、技术更迭升级等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解答了 文化、创新和城市秩序 三个核心问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商务印书馆《徐志摩全集》(全十卷),由著名作家、学者、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徐志摩研究专家韩石山先生编订,共收集了徐志摩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日记、书信、翻译作品七类作品,为目前收入文章zui多的一套《徐志摩全集》。 ★ 在《徐志摩全集》的编法上 首创分类编年,便于阅读和研究,能系统地看出徐志摩写作的历史,人格成长的轨迹。 商务印书馆《徐志摩全集》对徐志摩作品的编排,不分单行本与散见诗文,全部按体裁分作七大类 *卷至第四卷:散文、第五卷:诗歌、第六卷:小说 戏剧 日记、第七卷至第八卷:书信、第九卷至第十卷:翻译作品。为了弥补难以显现徐志摩全部著作系年与无单行本目录的缺憾,书末附有《著译系年》与《单本著作目录》。与前面分类编年参照,不难窥知徐氏著述的全部情况。大类之内,再
社会学之思(第 3 版) 本书不依时间线性梳理,不按名家逐位清点,而是围绕既渗透日常生活、又塑造学科品格的一些核心概念,探究构筑我们世界观的潜在假设与默含期待,堪称入门上选。本次修订的第三版,全面回应第二版刊行以来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气候变迁、不平等持续恶化、社交媒体的角色日益重要之类趋势,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亲密关系、共同体、消费观念、伦理、社会认同等方面的生活世界。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或许可以把后现代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不仅如此,还像是自哲学诞生以来被人们不顾一切、满怀期冀地表达的所有那些希望和雄心的终极实现。只要毫不理会前历史性人群和历史性人群破败不堪的残余,任他们隐约闪现着后现代性金碧辉煌的拱廊街外,这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已经终获得了完满清晰的呈现。 人们不再有需
本书为宋南渡诗人群体的相关情况考订,收录宋代五位历史人物刘焘、刘一止、李光、汪藻、王之望的行年系地谱,他们平生主要仕宦经历、交游活动、文学艺术创作、著述均发生在宋南渡时期。本书在已有诸作基础上,广泛查阅和整理谱主刘焘、刘一止、李光、汪藻、王之望相关资料,对其行事逐一编年系地,增补谱主事迹和作品,补充原考订不详之处,纠正原考订不确之处,以期更翔实地还原宋南渡时期历史背景与时代场景,恢复谱主及时代群体的行实脉络。
《李学勤文集》收录了李学勤先生自1956年至2018年期间所撰写的中文论著,约1000万字,分为7大类,即:古史研究、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学术史研究、序跋杂文。全套文集共30册,最后一册为篇目索引和学术编年。《李学勤文集》展现了李学勤先生60余年科研工作中所走过的学术道路,为全面了解李先生的学术成果提供了丰富材料,同时也将为中国学术、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特殊贡献。 (以学术史研究卷为例) 学术史研究卷包括第21卷至23卷,其中第21卷收录的是2006年由巴蜀书社出版的李学勤先生的专著《周易溯源》,李先生依据一些考古发现,再结合文献考订来研究《周易》这部 六经之首、三玄之一 ,目的是通过以文献研究和考古学、古文字学互相配合的方法,论证《周易》经文与十翼的形成时代。 第22卷收录了李先生约20世
本书以存世古籍等文献为调查对象,对历史上特别是晚近以来原籍广东或长居广东人士的藏书钤印进行广泛搜集和整理,涉及人物凡350家,印章1642方,以印谱的形式进行刊布。这些琳琅满目的的藏书印记,其见证了岭南人在悠远浩瀚的中华典籍传承历史中的贡献,也是追溯岭南文献流传聚散的线索及凭据。 此书的出版将为研究广东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丰富地区和我国藏书史研究成果;同时为广东地区及海内外的古籍普查、整理、研究、出版等工作提供一份基础性参考资料。 书内收录的这些印记还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其印文所记或字号籍里,或生年行第,或门阀官爵,或游历心迹 都是考察岭南人物生平事迹直接可靠的资料;其印又多为当时岭南印人操刀,自是岭南篆刻史料的重要组成和补充,并可与传世印谱相互补证,可视为研究
《王水照文集》为王先生学术历程的完整记录,涉及宋代文史研究、苏轼研究、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钱锺书研究以及学人纪念文字、学术随笔等,内容厚实精彩。 王先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无数有志于宋代文学研究的学子,正是在王先生论著的指引下,走上各自的探索征途。《文集》收录王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术论著,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对深刻审视中国古典文学与古代文化,也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王先生自1955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直至现今,前后近七十年,其从教、治学,伴随共和国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取得卓越成绩,为学界所尊崇。《文集》收录的文字,时间跨度上,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当下,除了研究成果本身的学术价值外,从中还可以体察新中国成立后,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
人文与社会译丛 社会辑 精选丛书内社会学领域的扛鼎作品,收录了泰勒、默顿、贝克、威利斯、霍夫施塔特等当代社会学大家的代表作,从人类社会的经典议题出发,跨越时间的场合,探究人类社会的组织规律,用社会之思把握现代文明的脉搏,参透全球化和区域性群体生活的要义。
该书精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81部,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科技、艺术等,有《大学》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等宏章巨制。浓缩了中华文化典籍精华,既是广大文史爱好者需要的书,也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最低限度书目。对于篇幅较小的书目,保留全本。对于篇幅较大者,收录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力较大的篇章,满足广大学者的日常所需。每一部书都有一位专家学者审定,还附有高频字表。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取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 乡村社会学 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作者用 熟人社会 、 礼治秩序 、 差序格局 等概念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书中所提出的 礼治秩序 及其 差序格局 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
《论语》是儒家的创始经典,也是中华文化历主要的典籍之一,主要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思想和言行,以及少量关于先前时代和同时代其他人物事迹的简要叙述,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汇总、编纂而成。《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说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社会理想、教育原则,涉及政治、伦理、哲学、文学、文化等领域,以构建理想中的政治社会理念为中心。本书以 导读 汉语原文 英语译文 注释 主要术语汉英对照一览 的新颖方式编排,旨在帮助海内外读者更好地研读这部伟大的著作。
本书为施蛰存译文全集的最后一卷,沿袭了《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散文卷》的一贯风格,以施蛰存先生所译的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等内容组合成辑。施蛰存先生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为同时期的民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国外的窗口,也为外国文学的传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书共收入施蛰存先生翻译的单行本《蓬皮杜传》《间谍和卖国曲》《尼日尔史》,以外集外 《重要的政治活动正在德国展开》《齐亚诺日记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