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杂采魏晋典籍,经过巧妙编排和精心润色,展现了魏晋时期的众生群相,特别是将当时士大夫群体的独特风貌分门别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由于年代久远,且魏晋时的社会风尚、思想观念都相对特殊,书中又多用当时口语,因此《世说新语》篇章虽短小,却并不容易读明白。 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读明白的 世说新语 》,在对原文注释与翻译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一则故事的评鉴,将《世说新语》中各种难以理解的地方、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意一一解读出来,为读者答疑释惑。并对诸家众说纷纭的条目、语句或字词阐发自己的见解,尽最大努力让读者真正读明白这部经典名著。 书后附有 《世说新语》人名指南 ,汇集原文出现的所有人物的称谓,方便读者检索。
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庄子,庄子给无数人以陪伴、慰藉、启迪和鼓舞。他想象奇特,思想博大精深,观点常常出人意表而又发人深思。《庄子》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都是一部极为难得的奇书,是经典中的经典,金圣叹将其评定为 六才子书 之首。《庄子》通行本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庄子》用词瑰异,文意跌宕跳跃,行文似断实续,即使有了注释与译文,仍然不容易理解透彻。 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在详细的注释、翻译之外,特别增加了三百七十多条 研读 ,梳理有关篇章的逻辑结构、解释寓言故事的确切含义、阐述庄子思想的深刻意蕴,以及某些故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希望能帮助读者真正读懂《庄子》,更准确地把握庄子思想原貌,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营养。
《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 斯蒂格勒所著《技术与时间》系列前三卷之合集,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鸿篇巨著,开创了当代技术和时间哲学的一个新方向,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代表作品之一。 本书从人类固有的 缺陷存在 和 代具性 这两个品质出发,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并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人类之本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人类原有的特定记忆、种族记忆及个体记忆逐渐为新生的机器记忆所取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也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广义上的 存在 所造成的影响。
当代女性在职场上似乎达成一种了共识 在工作中一定要展示自己理性、强大、可控的一面,隐藏所有的脆弱、不安或者情绪。所以,当一个现代女性做了母亲,因为承受严苛的育儿挑战而产生了强烈的负面的情绪时,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失控感和挫败感。 所以很多人认为生养子女会影响女性表现得更强大,阻碍女性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让很多女性在做母亲后很难认同自己的新身份。而社会普遍会将母亲角色理想化,回避母亲会面临的脆弱和困境,写给母亲的书都在指导养育,很少触及母亲在养育挑战中面临的心理危机。这让现代女性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持和减压渠道,更加感到孤立无援。 本书深度解读了女性在做母亲后心灵在黑暗中摸索的漫长历程,女性在为母困境中将经历坠落 逗留 回归三个阶段,作者通过神话、童话和寓言,帮助现代女性看到负面情绪的价
过去的150多年,社会学家一直致力于更好地理解社会是怎样运行的。也许社会学家不能提供所有的现成答案,但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理解社会的有用方式。 ◎权力是如何在社会中运转的? ◎社会是由什么构成的? ◎阶级和贫富是如何出现的? ◎文化是怎样塑造个人行为的? 《社会学经典入门(第14版)》从社会学的视野、全球化的视角,通过多样化的思考方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探讨了文化、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群体与组织、性、家庭、城市化、家庭变迁等与社会有关的方方面面,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真实案例,以帮助大家系统地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轻松而全面地了解社会,看清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调整自我以适应社会或尽己所能地去影响或改变社会,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美好。
本书是肯尼思 J.格根撰写的一本社会建构论*为经典的核心著作。1999年出版*版,2009年出版第二版,2015年出版到第三版,出版后每年都加印,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畅销书。 《社会建构的邀请(第三版)》比前两版更容易理解,是对当代社会科学*重要的运动之一 社会建构论的*导读。 第三版修订的范围包括: 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作了补充和更新; 写作风格更具亲和力,便于读者阅读; 新增三章内容,分别介绍教育、心理治疗和组织领域的实践; 对社会建构如何帮助和支持你从事研究工作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 对于社会科学领域希望了解社会建构论的学生、研究者和实践者而言,《社会建构的邀请(第三版)》既是的著作,也是迈入领域的捷径。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 帕索斯 这些后来创造了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年轻作家倍感疏离与压抑,纷纷逃离美国,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 他们便是 迷惘的一代 。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他们与过去脱离了关系,无法接受过去的那套行为规范,是因为他们想生活在流放中。他们向着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探索,在疑惑、不安与反抗中写作、喝酒、观看斗牛、和情人做爱,同时又依然思念着早已失落的故乡。 《流放者归来》描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它对他们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时代的赞美,激励了此后一代代年轻人。 在中国,《流放者归来》曾多次再版,影响深远,曾入选 20年来对中国影响至深的100本书(1978-1998) 。此次新版增补了文学评论家唐纳德 福克纳的精彩导读、1934年版的尾声、围绕《流
《范仲淹作品编年系地谱》是王兆鹏、陈冠明主编《唐宋文学编年系地谱丛刊》中的一种。范仲淹(989 1052),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主持 庆历新政 ,留有各体作品八百余篇。本书全面梳理范仲淹一生行实事迹,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作品的写作时地逐篇考察,为之编年系地;亦对其作品的内容、意旨作提示与说明。范仲淹一生崇尚士人风骨,倡导和践行 先忧后乐 精神。此种风骨与精神,可借本书全面而立体地得到展现。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费孝通写作了大量有关美国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以游记、杂感、政论等形式比较美国和欧洲,美国与中国。其中,《美国人的性格》被费孝通称为《乡土中国》的姊妹篇,作者透过一般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洞察到美国的科学和民主之间的紧张,认为科学迫使人服从于大工业的合作,而民主要求个体主义,二者必然产生冲突;并进一步认为基督教是同时培养个体主义和 自我牺牲信念 的温床,是美国社会生活以及民主和科学特有的根源。美国二战以来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越来越突出的霸权地位,实际是费孝通关注美国的一个重要背景。他晚年有关全球化问题的思考,与他对美国、英国等西方社会的系列观察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费孝通还是4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时事专栏作者,其出访美国的诸种见闻、感受,二战后的国际局势、欧美政治
在本书中,哈维 C.曼斯菲尔德系统地梳理了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直到《联邦党人文集》的西方政治思想,考察了执行权学说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曼斯菲尔德认为,尽管有各种各样的 原始执行官 ,比如罗马的独裁官和基督教国王,现代意义上的执行官却是首次出现在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中。但马基雅维里的过于强大甚至残忍的执行官削弱了共和理论。因此,后来的政治哲学家如洛克和孟德斯鸠等人就致力于 驯化 马基雅维里的嗜血 君主 ,将其反律法主义的能量纳入一种独特而灵活的宪政框架,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总统一职。
《小逻辑》主要包括 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 、 存在论 、 本质论 和 概念论 四部分。黑格尔把 存在论 中的质、量、度作为论证的事实基础;把 概念论 中的理念作为论证的终结果,其基本思路就是探讨由这两者形成的思维(理念)和存在(现实)的关系问题。 导读注释者在英文原版的基础上进行导读、注释,并增加了术语汇编和简释,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本书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袁行霈的文章精选集。书中文章大致分为四类:其一,文学史随笔、中国文学史的理论思考;其二,中华文化、文明与世界文化、文明的关系;其三,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意象、音乐美,以及诗歌的鉴赏等问题;其四,袁行霈答记者问,包括作者对文学、文化、文明的综合性思考,作者的治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等。本书有助于开拓专业研究者的视野,提升学术水平;有助于大众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精神,提升文学文化素养,是一本既有专业性、学术性,又有较强实用性的图书。
蒙田(1533 1592)《随笔全集》三卷共107篇,第一卷57篇和第二卷37篇于1580年出版,第三卷13篇于1587年出版,在其去世前又不断修订。本次影印的是英国作家科顿(Charles Cotton,1630 1687)的英译本,版本为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 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第25册,1952年版。
本书以《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古代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六冕并非真实的周朝原生礼制,而是《周礼》的建构,反映了周朝政权与神权的分配,具有“君臣通用”的特点。随着汉廷尊儒,中国制度 出现了“古礼复兴运动”,其间古冕被重新采用。王朝在宗经、复古思潮的推动下,重新采用古冕,同时从尊君、实用出发,立足现行品位结构而调整古冕等级。经学家对古冕的不同阐释,也引起了诸多纷争。 理性化与世俗化倾向 终导致了“服周之冕”的低落。《周礼》六冕礼制的漫长兴衰变异,折射出了服饰与权力、学术与政治在传统中国的复杂关系。
《巨人与侏儒》是当代重要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布鲁姆的文集,书名取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布鲁姆之所以选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对他而言,区分人的禀赋与自然差别,区分事物的好坏,乃是一切政治哲学的起点。 这本文集中所收录的文章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面对先哲们的高贵精神遗产 那些伟大的书。用先哲独特的眼光和深邃的智慧,而不仅仅是现代人的臆想来判断那些伟大思想的价值,不仅由现代反观古代,而且更透过古代反思现代的问题,那些记录在伟大作品中的,超越特定文化、经济、政治限制的永恒问题,应该是阅读伟大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 布鲁姆呼唤读者不放弃对 什么是美好生活 的追问,这样才能在所有看似无区别的生活样式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只有以伟大思想的范例为对照来审察生活,我们才不至于简单认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