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 文化重建 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较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编者改用简体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因为改用简体字,原来的个别注释不再适用,编者作了相应的调整。繁体字本中的《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
《世说新语(中学生版)》是专门为中学生设计的《世说新语》读本,对《世说新语》进行适合中学生需求的注释和解读。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详解《世说新语》原著:详细注释疑难字词,特别关注了中学生需掌握的重要文言词汇和文言语法现象,并联系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用启发性的语言对原文进行解读,引导写作应用。下册是关于《世说新语》的《专题学习》:分专题解读《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探究和评析各类人物,并配有文言文练习题和中考真题。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 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萃取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东京国立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海内外馆藏碑帖珍品。 力邀彩印巨头共同打造,四色还原,用纸考究,传统书迹珍品与现代印刷工艺交相辉映。 精选重要且具代表性的书家名迹,以备书法初学者、爱好者选择。标点释文,精审精校,帮助读者结合文本品味书法。 《吴昌硕篆书心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是其中一册,收录了吴昌硕篆书作品。
《易经》就是《周易》,被尊为 群经之首 六艺之本 ,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你真能读明白的 易经 》剥离了后来加入的《易》 传 ,展示的是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构成的纯粹的《易》 经 。 《你真能读明白的 易经 》贴合 经 文,深入浅出地讲明每一卦每一爻的意义与内涵,并结合见诸古代典籍记载的具体故事和生活中的常识常情,揭示《易经》特质。同时,本书通过《读 易 通例》和附录,讲明了算卦、解卦的基本常识和规则,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易经》所承载的古人的思维体验和人生智慧。
\"做人太实在,就读《江湖丛谈》!曲艺大师马连登曾因义子李金斗“做人太实在”而赠他此书。此书曾一度被北京gong安用作侦破各类偷盗和诈骗案件的宝典。这是一本醒世奇书,堪称反诈app的“祖师爷”。它向我们揭晓了一个真实的江湖世界,揭秘了江湖中种种套路和骗术,其中有的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我们闻所未闻;有的骗人钱财;有的凶险万分……使人读来不禁拍案叫 ,同时又脊背发凉。江湖已改,套路未改;世道已变,人心不变。如今社会上的许多骗术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我们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原型。此外,书中还揭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行当内幕,以及奥妙无穷的人情世故,使人读来增长人生经验,避免吃亏上当!\"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名著。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了人们对于 功名富贵 的不同表现,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坚持自我、守护人性的行为。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的《儒林外史》,版本精良,精校精编。书前有专家撰写的 导读 ,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根据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能力,对原著中的疑难字词进行注释,扫清阅读障碍。配有《中考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与检测》手册,帮助学生备考。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等。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此碑书风遒劲而典雅,肃穆而秀逸,堪称汉隶的经典之作。清王澍评此碑: 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为奇绝。 清方朔评:盖此碑之妙不在整齐而在变化,不在气势充足而在笔力健举。
本书汇集了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从1995年到2011年撰写的十一篇文章,在 道家的社会关怀 和 老庄的人文思想 两个主题下,深入挖掘了道家最独到的哲学精神,阐发了作者对道家人文情怀的诠释。本书文笔优美,见解犀利,是一部体悟老庄的精粹力作。
本书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 〈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 〈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庄子〉抒情传统在后代的回响》等论文,以及《〈庄子〉 心 、 性 、 情 三字出处索引》一个附录,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史上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关照现实人生的 任其性命之情 与 安其性命之情 的理论走向。
王福庵(一八八〇 一九六〇),原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褆,号福庵、福厂等,晚年号持墨翁、持墨老人、持默老人等。王福庵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工篆刻,精二篆,好文学。早岁成名,二十五岁时即与叶铭、丁仁、吴隐等在西湖孤山创立西泠印社。王福庵毕生精研篆艺,且精于训诂,其篆书秀劲蕴藉,浑厚古朴,论者称道: 所书玉箸,悉用《说文》正字,每一字之结篆安排皆视字形而定,如治印然,或垂或收,参差错落,寓动于静,孕奇于正,实开玉箸新境界。 现藏于西泠印社的王福庵所书《说文部目》,以标准小篆书体写成,端庄工整,温润婉畅,是篆书初学者的上佳范本。
.
本书是书法大家沈尹默关于学书的心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比较浅显的入门教学文章,谈论了学书的工具、执笔行笔的方法、入门应当临什么帖等初学者关心的基础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了如何临摹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针对学王的诸多困难,从字帖选择、用笔方法等方面给出了可行的建议。第三部分是对颜真卿等历代名家学书经验的诠释,力图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讲得简单明了,对想要了解书法理论或进阶的书法爱好者有所助益。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书学思想,本书选配了部分沈尹默的书法作品及文中提到的名家作品图影,以作补充。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鼎内铭文四百九十九字,笔法圆润精严,线条浑凝拙朴,是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 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 散氏 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有铭文19行357字。通体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字迹凝重遒美,别具一格,是学习大篆的极好范本。
相对论作为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当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这一。爱因斯坦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不仅创立了深奥的相对论理论,而且为了让这一深奥的科学理论为更多的人了解,他写作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汉译名著本17)》。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对整个宇宙的一些思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思想史上精彩的科学理论。 该书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面世以来流传整个世界,多年来一直印行不辍。
本书精选著名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先生脍炙人口的美文,从 说园 游园 园景 园趣 四个维度,概述中国园林艺术,解析传统造园工艺,品鉴园林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造型美、文化美和意境美。全书配以全彩插图及陈从周书画作品,既有深厚学养,又有诗情画意。
本书讨论的是 人文的风土 ,即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书中通过对季风型、沙漠型、牧场型三种风土类型的考察,进而分析了各个地区的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特征,阐明人的存在方式与风土的关系,并提出: 世界史必须给不同风土的各国人民留出他们各自的位置 的观点。论述周密,言必有据。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敕碑》《修孔子庙器碑》等。东汉永寿二年(一五六)刻立于孔庙,与《乙瑛碑》《史晨碑》合称 孔庙三碑 。碑高二百三十四厘米,宽一百零五厘米,四面皆刻有文字。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碑文记载了鲁相韩敕修饰孔庙、添造礼器车舆的事迹。《礼器碑》书风瘦劲雄健,端严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清王澍评曰: 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为奇绝。 清杨守敬评此碑: 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 作为汉碑中的经典,《礼器碑》极具艺术价值,历来是学习隶书的上佳范本。
本书是早期空想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的代表作。他用对话体裁描述了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个体家庭,人人过幸福生活的美好社会,同时抨击了私有制所产生的一切罪恶。他的共产主义的理想表达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备受压迫的意大利城乡贫民和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一八六)立于东郡谷城县(今山东平阴县西南)。明初出土,今置泰安岱庙东廊房里。《张迁碑》是原谷城长张迁改任荡阴令后,由谷城故吏集资为其建立的功德碑,记录了张迁的政绩和德望。 《张迁碑》上承篆隶下启魏碑,既有篆隶笔意,又有楷书意味。清代碑学兴起,《张迁碑》的书法价值被重新发现,伊秉绶、阮元、吴让之、何绍基、沈曾植等人,皆有临摹作品传世。《张迁碑》与《曹全碑》一起,成为隶书典范。《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方中寓圆,拙中生巧,静中有动。笔画质朴厚重,淳古而不乏生趣。结体方整严密,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字形上大下小,错综揖让,多有奇趣。章法灵动多变,行距清晰,字距参差。
篆书一直以中锋用笔为正宗,形成了铁线篆、玉箸篆这样略显工艺化的成熟书体。早年邓石如临习 二李 几可乱真,勤奋而独具创新意识的他在广泛吸取秦汉金石奥秘的基础上,以隶书笔法改造 二李 篆体,即所谓以隶化篆,在婉转流通的篆书线条中融入了隶书笔意和顺应自然的书写性,将篆书线质写出了情韵,一改篆书难写、书之乏味的窘境,引发了篆书创作的繁荣。邓石如以长锋羊毫写篆书,悬腕双钩,管随指转,写出的笔触如锥画沙、印印泥,古朴雄浑。邓石如所书《篆书千字文》线条圆劲浑厚,结体方圆结合,收录汉字较多,是临习篆书者极好的入门范本。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wei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wei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直至近来,人们仍然有一种印象,认为印度 神秘 而西方 理性 。本书力图阐明的是,印度思想事实上具有强烈的理性传统。休 汉密尔顿从印度哲学活动的初阶段开始,叙述哲学论辩如何发展、演进为众多的思想流派,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突出了印度哲学的关键特征,描述了印度的伟大思想家们如何以各种方式解释现实世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