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大家,在20世纪的中国有很大影响力。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 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 《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 人生有何意义 为什么读书 青年人的苦闷 不老不朽 四章。 《容忍与自由》是胡适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
本书从英语谚语 房间里的大象 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本书是研究集体沉默的代表性经典之作。
《民主与教育》被誉为二十世纪重要的教育思想著作。作者详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不仅探讨了教育的性质、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不同学科价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质以及劳动、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等。
1911年,年轻的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 宾厄姆进入秘鲁的安第斯山区, 发现 了马丘比丘。将近一个世纪之后,新闻报道将这位英雄探险家视为贩运文物的罪犯和欺世盗名的窃贼。马克 亚当斯是探险旅行杂志的编辑,他决定调查事情的真相,重走宾厄姆的艰险考察之路。他不仅熟读宾厄姆的名著《印加的失落之城》,而且参考了宾厄姆深藏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全部笔记和档案材料。从古代印加首都库斯科出发,在一位澳大利亚籍户外生存专家和几位说盖丘亚语、嚼古柯叶的骡夫的陪伴下,亚当斯带领我们进入秘鲁险恶而具有历史感的丛林当中。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诸多苦难,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是中国古典文学 四大名著 之一。 《西游记(少儿彩绘版)》是专为孩子编写的《西游记》读本。精选原著中经典、精彩的故事,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并配有彩色插图,让小读者能够尽情领略古典名著的精华。还附有 《西游记》: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小说 关于《西游记》的n 个小知识 ,小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名著的背景、与故事相关的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本书主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帝国主义近三十年的政策实践,试图挖掘和探讨构成帝国主义政策基础的一般原则。本书*篇追溯了帝国主义的经济起源。第二篇研究了帝国主义政治的理论与实践,揭示了其对其他民族的影响,以及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反噬作用。
本书叙述了两个英国人如何徒步深入 文明人 极少涉足的阿富汗内陆、走过蛮荒之地的冒险经历。1956年,37岁的埃里克 纽比厌倦了时尚界的生活,给他的朋友休 卡莱斯发了一封电报: 6月你能去努里斯坦旅行吗? 由此开启了一次传奇般的阿富汗和兴都库什山之旅。为了获得阿富汗内陆旅行许可和资助,两人用登山做借口(就像此前很多旅行家、冒险家用测绘地图做借口一样)。纽比并没有任何登山经验,只是和同伴在威尔士某地接受了短暂的攀岩训练,就踏上了旅途。
作者把污名定义为人际关系中 一种令人大大丢脸的特征 。污名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与身体、性格、集团方面的、被社会通行观念视为有缺陷的特点有关。有这些特点的人或群体就是 蒙受污名者 。这些人包括有精神障碍者、残疾人、妓女、罪犯,以及受歧视的民族等。他们无法*全获得社会的承认,在日常生活中仿佛被打上了耻辱的烙印,因此*须时常努力适应自己危险的社会身份,对抗外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形象。 本书利用小说、专辑、其他研究中的资料,以及大众传媒中的各种资料,分析了这些人与 正常人 的关系,探讨了他们用以对付各种外来歧视的策略,及其他们的主体认同和自我形象。全书分析重点主要集中在 信息控制 的技巧,蒙受污名者正是以这些技巧管理自己未披露的丢脸信息。戈夫曼认为,管理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信息对我们的 社会身份 、 个人身
《传习录》是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论学语录与书信集,是阳明心学的经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经典,其中有许多充满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语言。《传习录百句》择取和提炼了《传习录》且适当采用《王阳明全集》中的部分经典语句,并结合阳明的思想做了启人心智的解读,举凡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万物一体 等心学核心思想于此皆有充分体现,于此引导更多的读者进入心学世界的大门。
《史记》一百三十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直接阅读不易,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依据,选取其中为历代读者广泛引用或称赞的名言佳句,以原文、译文、讲析的形式,用生动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加以解说,让读者了解到:在司马迁的书写场景里,原本有着怎样的上下文;如果它们在《史记》里一再出现,涵义有着怎样的变化;它们的古今意思是否相异,在现代的独特价值又有哪些。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同学,也适合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作为非专业读物阅读。
本书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19辑约850个品种书目进行列目并提炼出内容提要。书目及提要内容按 汉译名著 的五大学科领域进行编排,各学科领域内再按辑数先后排列,具体内容包括每个品种的书名、作者名和译者名,以及对作者及书内容的简要介绍。本书是对 汉译名著 到目前为止的成就的一次总巡礼,将对读者全面了解 汉译名著 的书目和内容情况大有助益,并有助于推广 汉译名著 品牌及具体品种的销售。
本书是菲利的代表作。本书对犯罪学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关于犯罪原因三元论以及陪审团制度的论述更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于我们了解犯罪学、制定刑事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菲利认为,导致犯罪的原因是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即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的因素,而不是某一个单一的要素所决定。菲利的犯罪学多因论开创了犯罪学研究的新方法论。
《周易》作为 群经之首 ,被誉为 古代东方奇书 ,是中华经典中的经典,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型塑了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影响后世数千年。易学名家、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复精心择取《周易》中深富智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名言佳句,以权威的释义、精当的解读,剔掘出蕴含在《周易》中的文化原型、微言大义和哲理哲思,并紧贴当下读者关心的心灵话题,以深入浅出、意蕴悠长的文字,带领读者了悟《周易》精义,探寻古人的思想世界,进而绾合读者自身的心路历程,把握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选《庄子》中近百个经典文句,以现代人的问题意识与关注的话题点导入,总结出有用与无用、自由与有待、同与异、梦与醒、工具与机心等88个关切点,配以注释、译文、解说,帮助读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础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庄子生活的战国乱世理解《庄子》,又以《庄子》思想观照当下社会与人生,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三言 描绘的是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故事里的人物,追求富贵,向往爱情,维护社会正义,讲究知恩图报 这些故事里,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熊太行说 三言 ,选的是和当下人们生活、情感、心理有某些共通之处的经典篇目,讨论人心、世道、家庭、职场、生活、人际关系、熟人社会等复杂而微妙的话题,注入强烈的现实感。从古人的世界里,看到当代人的影子,熊太行的解读,能让人们在内心产生共鸣。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阅读与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心得感悟。旨在打破普通读者对古典小说的种种既有偏见与误解,引导读者重新认识中国古典小说,感受其中的深邃魅力。 本书分为12个章节,分别从出场、视角、错位、人物、道具、性别、层次、变奏、本性、传承、说教、死亡这12个角度来论述中国古典小说的独特美学,从整体宏观的视角找寻古典小说的内在共性与隐秘的传承联系。
本书是南开大学陈洪教授《西游记》研究的代表作。本书根据《西游记》中随处可见、令人费解的道教话语,剥丝抽茧,层层推进,推导出《西游记》可能存在一个 全真化 的创作环节,并猜测小说可能经过了道教人士的加工和改造。在这个前提下,根据小说成书时佛道相争的时代背景,深入解析了《西游记》中为显豁的矛盾现象 对佛教有一定了解却又不那么精晓,大量引用道教术语却对道教不那么友好。小说中那些让人困惑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让孙悟空去当弼马温、须菩提是道家人物还是佛门人物、为什么要 三打 白骨精、牛魔王为什么是一头大白牛等,至此也就迎刃而解。对小说中一系列矛盾的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辨析,能让读者重新认识和理解《西游记》这部伟大小说。
本书是80后作家张佳玮先生谈 吃 的散文集。作者基于亲身经历,围绕美食展开描写,灵活运用通感手法,巧妙调动读者不知不觉 参与 其中。书中内容丰富多彩,能够使读者领略到,带着乡土气息的袅袅炊烟永远是暖心与温情的,中外饮食文化的和而不同蕴藏着距离与差异产生的美感,佳肴美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乎历史、文学、哲学等,小吃食的背后有大天地。
《孙子兵法》是只讲战争的书吗?《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竟不主张打仗? 《孙子兵法》是众人皆知的兵书,但其实又有许多方面,与读者的一般印象截然相反。 《〈孙子兵法〉通识》不仅在书中回应了上述问题,更打破常规的按篇章讲解的模式,将《孙子兵法》不同篇章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从 兵圣 孙武、《孙子兵法》其书及其流传、战争审思、微言大义、思想内核、国际传播、比较视野里的《孙子兵法》等七个方面,对《孙子兵法》全书进行了有机串联、生动讲解,既从原典大意和思想内核两个角度出发,帮助读者对《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智慧建立完整而立体的认知,又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使读者对这部 古代第一兵书 的成书、流传及其影响建立清晰而整体的了解。文字可读性强,阅读体验流畅有趣。
《吕著中国通史》视野宏阔,是一部有见、有识的讲述中国大历史的典范之作。本书在体例上颇有创制:上册主讲文化史,以18个门类系统介绍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主讲政治史,按时代顺序讲述历代政治大事,理乱兴亡。既使社会经济文化成为通史,也使政治军事成为通史,帮助读者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鸟瞰中国历史,是学习中国历史不可多得的通史专著。
本书是澳大利亚记者萨拉 麦克唐纳两年多印度生活的回忆。萨拉 麦克唐纳二十多岁时曾背包在印度游玩,炎热、污染和贫穷是印度留给她的印象,因此,当机场乞丐给她看手相并预言她会为爱重返印度时,她并不相信。然而,十一年之后,预言成真。因为在ABC电台工作的男友被派到新德里,她不得不为爱牺牲,离开悉尼,来到这座世界上污染严重的城市。刚安顿下来,萨拉就得了严重的双侧肺炎,陷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危机。她活了下来,并决定直面这些危机,找到内心的平静,于是开启了她在印度探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的发现之旅。
《老子》乃 众妙之门 ,道家思想的源头,但 五千言 的微言大义却让人难以参详。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选取《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恰切的译注和精要的阐释呈现老子思想的基本内涵,让《老子》入门有抓手,进阶有层次。原文充分参详了多种《老子》版本,阐发立足《老子》本义,结合先秦各家子学对比探讨,征引中西现实案例譬喻说理,深入浅出,令人有常读常新之感。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名震寰宇的古典文学名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影响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无疑,《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故事是让人感到熟悉的。不过,《西游记》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其民间文学的特点,不容易读通读透。 本书是《西游记》研究名家竺洪波教授的z新力作,融入了他三十年的研究成果和讲授经验,在所叙内容上力求新鲜有趣,文风流畅清丽。本书先解释《西游记》为什么会成为不朽的经典,然后从神话世界、文化宝典、艺术精神和文学畅想四个方面揭示《西游记》的恒久魅力,后讲述《西游记》的作者和版本问题,并提出整本阅读《西游记》的方法,为了解《西游记》及其文化意蕴提供了一幅完整的认知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