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五章组成,以项目式学习为中心议题,分别回答了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什么,以及项目式学习应该如何设计与实施,并附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段的11个项目式学习案例。该书议题集中,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完整地呈现了项目式学习的生态结构和基本面貌,为学校规划项目式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是学校教师设计项目式学习的操作指南,为我们深化项目式学习研究,形成项目式学习研究的新思路、新举措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研究具有开拓意义。
2023年,中国劳动教育在政策推进、理论研究和实践形态等多个维度均有显著进展。政策层面,各级政府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明确指导和有力支持。理论研究层面,学者们深入探讨劳动教育的本质、价值和实践路径,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实践层面,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构建劳动教育模式,探索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开设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课程中学习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在实践中体悟劳动的价值,综合培养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与此同时,2023年多项劳动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推出,也将为各校持续提升劳动教育育人质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本书描述了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内乏力或奋进的学校、种瓜或得豆的课堂、踏实或游移的教师、在幻想或现实中长大的学生、对孩子教育过度操心或无能为力的家长、在正事和杂事中疲于奔命的校长、紧密交织的政校关系、 教化权力和市场选择驱动之间的城乡关系……作者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 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59476296 书名:阅读之美 定价: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基本框架,通过专题摘编的形式,系统地发掘和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完整地理清和呈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并深入解读了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蕴含和重要价值。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者、研究者和工作者来说,是一本必 备必 读的工具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个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育写作”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写作正在成为教育生活中每天需要面对的事情,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一线教师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思考和教育成果,如何以论文、报道、叙事等等方式表达这些成果,使其转化为文字,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本书致力于解决教师在教育写作中的困惑,帮助教师 好地提炼和表达自己的思考与研究。
传统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在学习者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即无法发挥生活价值。例如,二次方程式这类数学知识在未来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知识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呢?如何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和知识?传统教育如何才能突破种种障碍,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学习者提供 实用、 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 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自主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它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
食育,是通过饮食开展教育,即借助与饮食相关的活动及实践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教育,是自然科学启蒙,是融合自然环境、语言表达、身体活动、艺术感受、科学探索等活动整合的儿童教育成长体系。真正的食育既包含了生命、自然、感恩等人类通识文化,又有均衡、协作、饮食习惯等具体的生活文化,是一门令孩子身体健康、精神富足的艺术。本书为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成果,以学前期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天性为立足点,建设尊重儿童兴趣、顺应儿童发展特点的三大课程群,在尊崇自然之道的同时保护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的发展,既有强调横向联系的领域课程也包含系统性的综合课程,课程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联系,最终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纪念《中国语文》创刊70周年,《中国语文》的作者、编者等写了很多纪念文章,《中国语文》编辑部从中遴选了部分文章。全书共收录40多篇文章,既包括张伯江、林连通等《中国语文》的现任或者曾任编委的文章,也包括了曹建芬、江蓝生等学术大家的文章,也有众多的普通作者、读者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表达了对《中国语文》激励后进、推动中国语文研究的发展、扎实谦虚朴实无华的优秀传统等的深深的敬意,表达了对老一辈和现任编委的崇敬之情。虽然是回忆性的、纪念性的文章,但书中内容还涉及了大量的中国语文研究发展的历史和当前的情况,包括了《中国语文》的发展历程,还论及了中国语文研究的现状和具体的研究内容。这些都对中国语文的研究者带来鼓励和鞭策,对其研究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启迪作用,所以本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较高的资
......
作者有过几十年教学经验,当过多年校长,其新作《教学主张: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阻隔》回视自己的教学经历,从学科课程要求、学科特质、教学范式、教学模式、教学流程、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风格、教学特点等方面对教学主张的概念做出界定,认为教学主张是多元、动态、发展的,具有个人属性与群体属性,是教育主张、办学主张在教学上的体现。进而对教学主张的提炼与表述,教学主张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讨论。这些年来,各地中小学名师培养项目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名师、准名师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甚至教学思想、教育思想。对名校长们的要求要有办学主张、办学思想、教育思想。问题是,教学主张是什么,因为没有基本的概念定义与阐释,就难免各说各话,甚至提出一些有违基本的教学原理的主张来。 作者专门写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二十年(1990 2010)》选取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十一个基本问题,博采众家之长,悉心梳理,审慎述评,力图全面客观呈现众家之说,厘清学术发展之脉,展示世纪之交二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现状、成就、问题、缺失和走向,为教育基本理论的学科发展把脉问诊,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本书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把握基本理论研究动态,思考基本理论的交锋,明确基本理论研究前沿的钥匙;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自觉推进教育改革的智力资源和思想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