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开展高等教育中的学术素养教育,本书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撰写课程报告、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以及在践行科研方法中遇到的重要性、创新性、正确性、深广性、可读性等方面的困难,从学术写作、论文投稿到 化交流等各个环节完整深入论述了所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本书以 化视角并兼顾 外科研申报和管理需求,全面考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界所具有的不同科研管理模式,给读者提供全新的视角和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科研方法学,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全书共12章,分别论述学术素养的12个关键组成部分:专业热情,科技伦理与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学术写作,文献检索与引用,数据处理方法与学术图表,英文写作、翻译与编辑,期刊投稿方法,科研经费申请与写作,科研管理与方法,学术汇报与交流,学术能
本书以近代国人自办的私立大学 光华大学(1925 1951)为研究对象, 在顾及光华大学作为一个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的教学与学术发展情况的同时, 重点讨论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之下,光华大学与国家、政府以及政党之间的互动, 展现这样一所私立大学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全过程, 并为近代中国私立大学为何失败这一问题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24节气 72物候 96件手绘故宫文物 384种中国传统色 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
这本实用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书围绕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展开,为老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作为语文老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作者不是简单地教授读写技能和阅读理解技能,而是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来分析、鉴赏。 整本书阅读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让那些在阅读中苦苦挣扎的学生获得独立阅读的信心,让所有学生热情地参与文学讨论并在写作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独特的教学法也与当下的语文课程标准相契合。 同时,整本书阅读教学法也可以与其他成熟的阅读教学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能力整合运用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这本书中,你将学到:·如何制订整个学年的整
两卷本《教育政策研究手册》由中国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课程与教学系托马斯·S.波普科维茨教授联合主编,汇集来自14个 49位作者的38篇论文,通过对教育政策研究进行 、历史和跨学科的分析,向读者展现了当代教育政策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展现了各国为应对持续变化的挑战而进行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实践。 《教育政策研究手册(上卷):价值、治理、 化与方法论》着眼于宏观领域的教育政策变迁,立足于历史分析和比较的视角,展现 化对 教育改革的影响,全面揭示当代教育改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政策研究与实践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每个人都会经历18岁,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在18岁时按时成年。迈向成年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人生中漫长而又艰难的一个挑战,特别是在当下这样变化的时代,年轻人在成年过程中要应对 多的新挑战:如何处理多元的社群关系?如何不被商业社会规则控制?如何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都市健康问题?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畅销书《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作者针对当下的新形势,给正在成年的人们写了一本超实用的成年人生存指南,用自己的人生故事结合真实的成长案例,帮助年轻人在成人的世界独当一面。 本书主题涵盖了成年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品行培养、人生定位、职业选择、社交规范、健康管理、用钱之道、逆商提升、责任激发9大方面,比如:让你拥有成长型思维,做个能应对变化的成年人;带你掌握成年人社交规则,掌握人际关系中主动权;让你学到理财智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综合分析了2023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揭示了在就业市场总量压力下,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多元化和灵活化趋势:随着“考研热”的降温,境内读研比例增长放缓至17.6%,而留学比例回升至1.7%。灵活就业成为新趋势,比例上升至5.1%,尤其是互联网创业的比例显著增长。 2023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达到6050元,超过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涨幅为5.2%。工学毕业生以6709元的起始月收入位居各学科之首。毕业五年内,律师职业薪资增长潜力 大,达到178%,而民营企业薪资增长潜力也不容忽视,涨幅达138%。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需求激增,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显著错位。高校在AI人才培养上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产教融合, 新课程内容,增强实践教学,并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学术研究能力。 同时,小学教育领域面临教师供给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国际学校的世界图景和自身发展情况,共七个章节。章梳理了国际学校的产生、内涵和外延;第二章介绍了全球国际学校发展情况,包括总体趋势、主要英语和非英语国家海外国际学校布局情况;第三章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海外国际学校的建设经验;第四章阐述了在华国际学校发展情况,包括在华国际学校的定义、类型、发展史和现状;第五章对当前建设中国海外国际学校的政策信号进行了分析;第六章则详述了当前海外国际学校建设走在前面的三个案例,以为更多后来者提供参考;第七章为本书的结语。
本书是国家社科重点课题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的终结项成果,由 转型背景 理论探讨 组织转型 培养模式变革 等部分构成,针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证分析,探讨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层面及其效果,解释了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
两个大局 交互连接与影响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是深层次的不同价值体系的系统性碰撞和战略性博弈所产生的。而教育是应对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关键手段,是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是促进世界色彩纷呈的文明、价值观相互对话、理解和融合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面对世界的动荡、危机和变革,我们必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上,重新界定教育这一人类共同利益,重新审视当前教育发展的格局,重塑肩负共创世界美好未来的教育。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 基于此,我们需要深度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样态?如何推动这样的教育得以落实?如何判断我们正在实践这样的教育,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