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经》为我国古代营造房屋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用指南书。它是一部论述建筑与fengshui关系的集大成专著,成书于明代。本书含《新镌工师雕斫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三卷,附《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一卷、《秘诀仙机》一卷。《鲁班经》卷所说的就是总论和一些关于fengshui以及鲁班尺的运用,还有王府宫殿、寺观庵堂等的建筑规范。第二卷主要讲人家居宅之附属部份的建造,以及各种木工器物的尺寸和样式,还有制作这类东西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制作避开的日子。第三卷涉及房屋和周边环境的fengshui问题。书中重点论述了古建筑中所用的寸木尺地、片瓦只砖,以及建筑物的尺寸大小、左右前后与吉凶祸福的关系。书中还配有大量古籍影印图形的重绘版,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各种明清主流家具的形状和尺寸。 本书不仅是一部罕见的古代建筑文化集大成之作,还是
《老子》是我国古代 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呈现《帛书老子》的独 值,值得期待。
多数李清照选集偏录言情之词,体裁、题材均颇单一,有意无意忽视了这位“婉约词宗”在诗文赋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外的“丈夫气”、“志千里”和爱国情。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纠此弊端,将清照一生分为“汴京待字和合卺初嫁”、“汴京泣别和党争株连”、“重返汴京和婕妤初叹”、“屏居青州期间”、“莱州寻夫的前前后后”、“人老建康城”、“生离死别和流寓浙东”、“从绍兴到杭州,再嫁离异及其他”、“避难金华”、“定居临安”十个阶段,精选其诗词文赋以见其所历所感及全面成就。注释赏析平易可读,方便初学入门;考证词调及作者事迹等,又见学术底蕴深厚。如世人常谓赵李夫妇婚爱美满,《李清照诗词文选评》则指出清照时有被冷落弃捐的“婕妤之叹”,凡此皆可新人耳目。
《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又作和斯辉)撰,是我国 部营养学专著。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任宫廷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事项,兼通蒙汉医学,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学知识,乃集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和宫廷日常所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谷肉果菜中性味补益者,于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编成此书。《饮膳正要译注(精)》卷一、卷二以食疗、饮食制作、饮食宜忌为主要内容,列养生避忌、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神仙服食、食疗诸病等15大类;卷三载食物本草约200种,并附插图,一一介绍性味、主治。全书自成体系,图文并茂,有很高的价值。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本为底本。
《王鼎钧作品系列: 古文观止 化读》作者化读《古文观止》经典名篇,首先把字义、句法、典故、写作者的知识背景、境况、写作缘由等解释清楚,也就使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晓白无误,写作者的思想主旨凸显,在此基础上推进.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论证逻辑、风格气势等,使读者能对文章的优长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体会、最后再进一步,能以博学和自身的人生境界修为闸释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尤为其独到之处。
《庄子》又名《南华真经》,为战国中后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现存共33篇,包含《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内容广博深邃,想象奇特,文笔豪放,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先秦诸子作品的典范,对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学、审美、哲学等领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暂无
《唐贤三昧集》为清初标举“神韵说”诗歌理论的著名诗人王士禛所选编的唐诗读本,主要选取盛唐人诗作,凡44人,诗四百余首,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译注本,注释简明准确,今译整饬畅达,是有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作品的较为理想的注译本。
多数李清照选集偏录言情之词,体裁、题材均颇单一,有意无意忽视了这位“婉约词宗”在诗文赋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外的“丈夫气”、“志千里”和爱国情。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纠此弊端,将清照一生分为十个阶段,精选其诗词文赋以见其所历所感及全面成就。注释赏析平易可读,方便初学入门;考证词调及作者事迹等,又见学术底蕴深厚。
本书分类编撰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的问答,以及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重要奏议,是研究李世民以及唐初政治的重要资料。
《图画见闻志》是一部画史著作,全书共有六卷。作者为北宋郭若虚,太原(今属山西)人,宋真宗郭皇后侄孙《图画见闻志》为继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而作。此书广作征引,资料 翔实,常有独到见解,是一部由史论、传记、绘事遗闻三部分构成的绘画史。《画继》是继唐带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的绘画断代史的名作,收录了自宋神宗熙宁七年至宋孝宗乾道三年的画家。此次整理,以国图所藏《王氏画苑》本为底本,以书籍铺本和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为校本,对研究两宋时期的绘画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暂无
《西溪丛语》为南宋著名史学家、科学家姚宽所著。姚宽研究视野广阔,所著笔记《西溪丛语》取径宽泛,所论包括历代典籍、诗词典故、名物常识、山川地理和官职制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姚宽治学严谨,注重实践,对字、音、义的考订与辩误,皆极精审,其探索精神十分可贵。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叶玉麟所著的关于国学经典释读的著作,十分盛行,其通俗和易读性,称得上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成为了一般读者学习国学的基本读物。可惜后来竟被忽视,难得重新出版。此次出版的便是叶玉麟先生那时所著的《白话译解国语》。 《国学经典释读:译解国语》用通俗的白话语言,逐段逐句的将古语《国语》进行了译说,对相关词句和典故做了通俗的注解和诠释,今天看来,仍然是学习国学经典著作较为适当和适于阅读的读本。
古人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中有完整的修证次第,即从见道、修道、证道的循序渐进,也有对宇宙人生各种问题的深入解说和详细描述,如成住坏空、生住异灭、因缘法则、轮回涅粲、业感解脱等。对于重视科学态度和想要修证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大乘宝典。 达照著的《楞严大义(修订本)(精)》的框架就是以《楞严经》中的修学次第为脉络,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汉传佛教的修学内容,以期学人能够从每一个环节中得到直接的启示:或者领悟佛法的正知正见,或者掌握实修的如理如法,或者明白证悟的深浅次第,或者体会宏观宇宙万有之生机,或者觉照微观内心无我之一念。若颖悟本真,了达见性,则纲举目张,证体起用。 此次再版,作者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主要包括文字讹误的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