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 临时大学 。后迁云南,改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简称 西南联大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盛产天才,影响深远。1939~1946年,汪曾祺在昆明求学、生活长达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时常深情回望这七年联大时光。翠湖、晚翠园、凤翥街、观音寺、白马庙,泡茶馆、跑警报、做同期、逛书摊,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吴雨僧、唐立厂,种种人事,在他笔下娓娓道来,饱含深情,蕴藉弥远,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吃是一种政治行为?米其林星级主厨阿兰 杜卡斯是这样认为的。 在本书中,他从哲学与政治的角度来思考美食。的确,拉伯雷口中 嘴巴的艺术 对于建设更加道德的社会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杠杆,然而它的作用却一直被轻视。正确地选择盘子里的食物能引领我们走向个人与集体的平衡与幸福。只有每一个人吃好了,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好。作者先从个人谈起,希望读者们知道生活质量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我们的选择,源于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每个人通过选择特定的食物,变得更独立、健康与强大。这种选择也意味着集体的责任:我们每一位都是推动人类健康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作者回忆了27岁时经历的空难,他是*的幸存者。这场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给他以力量与动力,让他以烹饪与教学做为终身的事业。但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个人的日记
汪曾祺谦称自己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只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在他看来,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他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新摘园蔬、春韭秋菘、小市烹鲜、佛院烧笋、杨花儿萝卜、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野菜,所有这些寻常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有了活生生的烟火气,鲜活了起来。他就像街头巷尾的寻常老者,絮叨着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话里话外都是生活的滋味。
此里卓玛是个八〇后,云南德钦人,从云南电影学校毕业后,加入朋友成立的卡瓦格博文化社,当过导游,2003年非典时期跟随人类学家郭净转山,在郭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参与社区项目拍纪录片,办合作社等。《阿觉娃的故事》是卓玛讲述自己的故事, 行李 主笔黄菊悉心记录,呈现一位藏族女性的成长史。《龙仁三十天》则是陈莉莉回顾自己2012年前往西藏拉萨当雄县下面的龙仁乡中心小学当老师的一段经历,短短一个月,让她跟孩子们结下深厚的友谊,更了解当地文化,但也留下深深的遗憾。 自古以来,中国人与地的关系都非常紧张。明清时期,中国已融入全球化浪潮,美洲作物跨海到来,粮食作物品种大幅度增加,引发土地利用革命,粮食产量的增加带动了人口的增长以及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些高产的粗粮作物虽然消除了长期以来的 慢性
内容涵盖了广州榄雕的历史文脉、艺术特色、技艺工序、创新设计等内容。在编撰中,编委们通过大量调研走访,认真记录广州榄雕工艺大师授课的内容,并将其设计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内容翔实、规范标准的一套教材。在内容上还重点突出广州榄雕技艺如何在新时代进行创新性传承,引导读者鉴赏非遗作品,自己创作非遗衍生品,从而生动活泼地推动这项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大家小书青春版 是 大家小书 青少年阅读系列板块,秉承 大家小书 的出版理念,不忘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的初衷,是一套针对青少年阅读特点而策划的文化普及丛书。所谓 大家 是指学有专长的老一辈学者,也寓意本套丛书是为大众阅读而编辑出版的,所谓 小书 ,是指所选著作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用小32开印刷,便于携带阅读。本丛书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普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青少年眼界,得到文化上、文学上的滋养。 《书的故事》的作者伊林是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也是大名鼎鼎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译者是被称为 *后的闺秀 , 合肥四姐妹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张家 二姐 张允和。《书的故事》用一个又一个的有趣的小故
《故宫营造》为单士元先生关于故宫建筑的学术随笔集。内容包括故宫建筑的历史及其保护。书中配有131幅故宫建筑图片。 本书是一本由专业学者写给读者的故宫建筑入门书,很好地平衡了学术性和普及性。
大家小书青春版 是 大家小书 青少年阅读系列板块,秉承 大家小书 的出版理念,不忘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的初衷,是一套针对青少年阅读特点而策划的文化普及丛书。所谓 大家 是指学有专长的老一辈学者,也寓意本套丛书是为大众阅读而编辑出版的,所谓 小书 ,是指所选著作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用小32开印刷,便于携带阅读。本丛书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普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青少年眼界,得到文化上、文学上的滋养。 针对我国经典读起来特别难,使一般人敬而远之的状况,朱自清先生撰写了这本对经典做全面而深入浅出介绍的通俗读物。全书基本上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分为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
《百年前的交游》(刊于《读库2101》)的作者刘涛,除了收藏民国名片,还收藏民间书信。2013年他在上海文庙淘到八册装订好的书信,是周素锦女士从香港寄给上海亲人的,从1956年10月5日到1976年12月28日,跨跃二十年,共三百余封,近四十万字。刘涛和百合一起梳理这些家书,在《素锦的香港往事》里缓缓再现她在香港生活二十年的日常起居、生活琐事,以及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这些信札,能让我们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特别是对香港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变化与发展的独特体会。 1986年9月1日,高中毕业八年、当了两年代课老师的骆淑景走进运城地区中等师范学院芮城分校的大门,成了一名师范生。全班五十多名同学刚入学就知道,两年后,只有一半的人可以转正。《中师二班》是骆老师根据当年的日记和信件记录的
在长三角地区,观众在书场里一边喝茶,一边听说书人说书和弹唱。故事每周都在书场里上演,主题一般围绕复杂的感情纠葛。这一传统至今仍在上海和有 园林之城 之称的苏州蓬勃发展着,《梅与竹:中国传统苏州评弹》是对这一迷人的口头叙事传统所做的全面介绍。 说书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可以与戏曲和其他表演形式相媲美。在当下,苏州评弹是世界上*有生命力的说书传统之一,在长三角地区仍活跃着数百位说书人。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和对传统说书艺术的鉴赏,马克 本德尔运用民俗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聚焦语境化的叙事表演,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关于传统艺术的概述。除了提供历史和相关的社会背景,本书还探讨了如何在表演中打开和探索口述领域,为不了解说书传统的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
《〈茶经〉与中国茶道》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广东省文明办原主任顾作义(笔名顾易)的精品力作,是 经典今解 丛书之一本。本书结合当下现实,对《茶经》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主要介绍《茶经》的作者、内容及现代价值, 茶 字蕴含的内涵,中国茶道的核心精神,茶礼、茶德以及茶艺等内容,并以《茶经》为范本,引导读者了解中国茶道的精神、品质、礼俗与技艺等。本书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道德标识和文化标识,结合当今人们的精神呼唤,直面新需求、新问题,用新的视角解读、体悟。
2021年被称为NFT疯狂年,各种NFT拍卖会上的成交额屡创新高,令人咋舌。买家买下NFT,买的是什么呢?到底是赌博还是投资?本期前两篇便聚焦在近几年广受关注的 非同质化代币 即NFT上。汪诘的《NFT》从区块链和加密币钱包讲起,看NFT如何从一个概念变成某种共识,探讨NFT的购买、铸造以及未来的应用:或许NFT并不是让数据价值变现的解决方案,但至少是目前有希望的一个解决方案。史中的《NFT精神史》则是从精神源流的角度,给读者串讲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安迪 沃霍尔、马特、克里斯托弗 普尔、乔 鲁尼、沃特金森和霍尔等各色人物,到NFT网站,理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路径。 刘诗昆幼年开始学琴,被誉为 钢琴神童 ,十二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就读,十七岁破格参加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钢琴大赛,十九岁参加届柴科夫斯基大赛获第二名,自此
王振忠浸淫 徽州 已有二十多年。他在此处转过一山又一山,见识过晴川日落、夜幕月升,经手过难以数计的徽州文献。在泛黄的故纸中,他看到了落霞余晖日月云烟,品味过人情冷暖悲欢离合,更阅历了世事沧桑风云变幻。本书所收文字,皆是与徽州相关的学术随笔。在明清时代, 山里 的徽州虽然只是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偏陬僻隅,但徽州文化在 山外 的世界却有着极强的辐射能力。王振忠希望用10篇文章,呈现徽州这种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面向。
《佳人爱我乎》是青年作家、评论家王辉城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作者自《聊斋志异》《夷坚志》等古典笔记小说中撷取素材,别出心裁地解读与阐释志怪文化。 上辑 街头终日听谈鬼 写魑魅魍魉。在志怪文化里挖掘*为动人的爱情、友情等故事。下辑 此情不关风与月 写风花雪月,于传说故事、传奇小说中,挖掘与书写日常生活里感人至深的情感与爱情。见识深刻、文笔活泼。
内容涵盖了广绣的历史文脉、艺术特色、技艺工序、创新设计等内容。在编撰中,编委们通过大量调研走访,认真记录广绣工艺大师授课的内容,并将其设计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内容翔实、规范标准的一套教材。在内容上还重点突出广绣技艺如何在新时代进行创新性传承,引导读者鉴赏非遗作品,自己创作非遗衍生品,从而生动活泼地推动这项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二十五种营生》中常宁回忆了自己父亲这一辈子从事的行当,从种菜开始,以清洁工结束。作者常宁算是典型的 六八一代 ,走出农村到城市的大企业工作;老父亲四十年代出生,年轻时爱闯荡,壮年赶上改革开放,算是当时较早富裕起来的农村能人,凭着自己的感觉,为养家糊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搞,忙碌一生,也辛苦一生,晚年却认为过了自己不满意的一生。本文虽是常宁所写的家族故事,也能从中看到父亲那一代人的生活轨迹。 十年前绿茶写过一篇《父亲在工地》(见《读库1205》),讲述六十岁老父亲进城打工的经历。2012年春天,她和小弟开车把父母和他们在武汉生活多年积攒的物品送回老家。这十年间,每逢节假日绿茶都会回去待几天,小长假两三天,春节六七天,时间长的是2020年的疫情期间,近四十天。每次回老家z大的感受就是,这
本书为朱家溍谈古代艺术的学术随笔集,共分古代书画、古代工艺美术、清宫戏曲三个部分。 朱家溍作为文史大家,故宫文物鉴定大家,又生长在一个文物收藏的世家,他一生寓目过大批national treasures,他凭借自己这一得天独厚的经历以及渊博的文物学养,写就本书,详尽谈论了古代书画的流派风格演变和收传次序;古代文物的真赝辨识;古代工艺美术的形成和流派;谈古代戏曲的开端和传承。是一部关于古代文化艺术鉴赏的权威之作。
本书分 何事秋风悲画扇 恨君不似江楼月 那年花好月正圆 三个篇章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九段名人爱情故事。既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的甜蜜美满,也有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的悲伤喟叹;既有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的痴狂爱恋,也有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的清静寂定。作者用轻快的口吻、轻盈的笔触,将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三位才子,苏青、吕碧城、萧红三位才女,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薇、胡适与江冬秀三对夫妻的爱情故事描绘纸上,文字精练又不乏对细节的捕捉。通过对这些民国爱情往事的了解,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爱情更多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