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美国文学学者、文化史学家莫里斯 迪克斯坦的重要著作,探索了1930年代深陷大萧条的美国的焦虑与希望、绝望与惊人的乐观,回顾了整整一代表演者、艺术家和作家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丰富、全景式的文化如何既揭露又有助于缓解国家创伤。 尽管经济上贫困,但这个时代创造了一个在生产流行幻想和尖锐社会批评方面富有活力的文化。这就是大萧条文化的双重人格:一方面,努力应对前所未有的经济灾难,解释和解读它;另一方面,提供逃避之所,创造艺术和娱乐来分散人们的烦恼 这最终是另一种与之和解的方式。正如迪克斯坦彻底转变了我们对大萧条文学的理解一样,他打破了1930年代的音乐剧和电影仅仅是逃避现实这一流行误解,提出,百老汇和好莱坞的悲喜剧世界保留了一种光辉和活力,成为抵御社会苦难的堡垒。 迪克斯坦从对大萧条时期重要文
半个世纪来风行欧美高校的思想史经典,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罗兰 斯特龙伯格扛鼎之作,中文版面世以来屡屡再版,以高屋建瓯的历史眼光、激越昂扬的文字表述、犀利透彻的哲理分析,生动而简约地勾勒了现代西方思想全景。 在本卷中,作者将各派思想置于历史脉络之中,以时代为分期回顾了1789年以来的西方现代思潮: 18世纪是启蒙的世纪,促使人们将认识世界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世。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标志着启蒙思想的实践高潮。 19世纪是文学的世纪,文学成为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重要思想载体。马克思和达尔文都在这个世纪的中叶发表了自己的学说, 进步 成为流行的世界观。 20世纪是科学的世纪,这个世纪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他们的学说将人类带入更为不确定的世界里,现代主义从这里诞生。随之而来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和资
传统的欧美中心主义模式,从全球性视角切入,以梦想、思想、空间、物品、外表、情感、运动、歌声等关键词为研究聚焦点,以点带面,绘制了纵贯两百余年、跨越世界各大洲的女性主义全球史。 全书探源了不同的女性主义梦想;讨论 父权制 及其他术语如何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组织中存在的种种性别模式,由此找出女性主义的理论来源;将女性主义置于工作场所与礼拜空间,探讨女性主义的空间问题;聚焦女性主义物件,透过徽章、海报、服饰等日常用品,突出女性主义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并将其延伸至女性服装与时尚包装下的 外表 ;同时还探究了女性主义引起的种种情感。 作者既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女权运动,也密切关注那些为性别不平等而奋斗的个体女性的人生。通过放大曾被忽视、被淹没的声音,以及绘制女性主义的世界性
在当今的欧洲,黄色在日常生活环境里登场的机会并不多,在符号象征领域里的作用也不大。但在历史上并非一直如此。在古代各民族的眼中,黄色代表光明、热量和繁荣,它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神圣的色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宗教仪式上,黄色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则认为黄色代表黄金,拥有不朽不灭的特性。黄色地位的衰落始于中世纪,从那时起它具有了两面性:一方面象征谎言、吝啬、背叛,有时还与疾病和疯狂相联系;另一方面又能象征权力、欢乐和富裕。 从16世纪开始,黄色在世俗文化中的地位继续衰落。无论是新教改革派、天主教会还是晚些时候的 资本主义价值观 都对黄色评价很低。虽然在科学领域它位列三原色之一,但黄色的符号象征意义始终具有正反两面性。时至今日依然如此,偏绿的黄色在我们眼中总是显得很不舒服,甚
本书以时间为轴,借助历史图像这一线索,尝试讲述一个连贯而又完整的帆船故事,同时尽可能地横向展开,讲述各大海区分头发展的重要帆船类型,以及它们在不同时空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在介绍帆船的发展历史时,也融入了一些人物与事件的介绍,试图使这些历史图像生动起来。 帆船的诞生,推动着海洋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可以说,帆船开启了人类的海洋时代,书写了人类的历史。 五千年的风帆史,讲述人、帆船与海洋的故事。
观鸟在英美等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传统,与中国人喜欢观笼中鸟不同,西方人喜欢在野外观鸟,观看鸟儿在自然状态中的表现。 为了消遣而观鸟的风潮始于18世纪的博物学名家吉尔伯特 怀特;两次世界大战时,身处战俘集中营中的人们想方设法地观鸟;现代的观鸟者更是愿意为了一种珍稀鸟类,守着传呼机的信息,驱车数百英里,记录鸟儿的倩影。 《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是一部追溯大西洋两岸观鸟运动之发展演变的著作,全书由17个关键词和丰富、生动的故事刻画出人们对待鸟类态度的转变,全面再现观鸟如何由一种个人消遣发展为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并*终成为产值达几十亿美元的特殊产业之过程。
从“头上的星空”到“心中的道德律”,从节庆礼仪到家庭伦理观念,在西方文化的演变中,始终萦绕着一对基本矛盾:理性与信仰的张力。 本书作者将思想的演进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从历史视野论述 教信仰与希伯来文化、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的复杂联系,描绘 教文明的诞生;追溯 教信仰在中世纪的发展,叙说文艺复兴和 改革开启的西方文化现代转型;从哲学角度论述欧洲启蒙运动,展示新兴的理性精神如何突破信仰的藩篱,开启英、法、德等国的现代历史进程。由此揭示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核,带我们走进理性与信仰共同塑造的现代西方世界。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本书以时序为经,以文化现象为纬,分为八章,详述从远古至明清的文化流变。内容广博而严谨,涵盖文学、哲学、宗教、教育、经济、绘画、书法、曲艺、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脉络清晰,观点鲜明,择要而言,提炼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质所在。行文深入浅出,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文采斐然,精炼流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 悠久的文明,它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世界赞叹不已的人类传奇。《中华文明五千年》创新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以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博大精深的内容、浓郁的家国情怀、严谨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它史料丰富、例证翔实、叙述简洁、笔墨精湛,从远古到近代,把五千年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精彩厚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美好而又深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传承中华文明传统、借鉴中国智慧、弘扬中华精神的 学术普及著作,它重理论、成系统而又多有史料的佐证,有描述、配百余幅彩色插图而又不乏精辟的警语,可以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它可为普通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精髓提
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多元、交互与共生的城市,华洋杂处与中西交融。作为铁路枢纽的哈尔滨是一个依水而定、因路而兴的城市。城史纪元是哈尔滨城市史研究的一个关键性和节点性问题。 俄侨等侨民是这座城市变迁的见证者与“建设者”。哈尔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条路径(法国、日本与俄国)的结合点。哈尔滨作为一个多元化城市,其自然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国史、世界史和 关系史等的学术价值 是自不待言的。
文明的故事该从哪里说起?是赫赫有名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奠基西方文明的希腊罗马?是文字的发明,艺术的创生,还是城市的兴起? 这部充满新意的文明史邀你换个角度看世界:文明的故事由人与自然的互动谱写。 英国知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凭借考古学、地理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广博学识,颇具实验性地将文明划分为9大环境类型、17种生存实境,将人类放回起初面对自然挑战的情境之中,探索文明的可能性: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如何因地制宜与自然博弈,如何改造环境、适应环境或遭环境反噬?文明如何在各自的环境中丰富多样,又如何在交流中发展、消亡或融合? 他将视线投向大片鲜为人知的文明疆土,大胆赞赏了那些常遭忽视的文明的伟大成就: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人乘季风化身商业先驱,非洲稀树草原上的巴塔马利巴人发展出独特的建筑理念,
在东方文化中,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素有交往,陶瓷是中国对外交往中重要的纽带。中国早期的贸易陶瓷是怎样的?日本出土的中国唐宋时代的陶瓷、『黑石号』沉船中的中国陶瓷,提供了我们可以找到的答案。中国与波斯的关系、与东南亚的关系、与韩国和日本的关系,在中国陶瓷的传播过程中亦可让我们从多方面有所了解。《贸易陶瓷与文化史》既可以了解中国陶瓷、中国对外贸易史,更可观察中国文化史。
六朝陶瓷史研究不仅是理解六朝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辅助数据,也是理解东汉 以来陶瓷发展变迁以及隋唐陶瓷渊源等重要课题之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具有承先 启后的重大意义。 多数研究者以浙江省越窑系青瓷来概括整个六朝南方青瓷,然而越窑研究日益 精进,各地区六朝墓出土的陶瓷也渐受瞩目,包括造型、装饰特征,以及墓葬中的 组合或作品本身材质、制作工艺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全面理解六朝陶瓷的 发展轨迹,作者采取分区研究的方法,将陶瓷史所呈现的现象有效地结合到历史学 的领域之中,并进一步提供理解六朝时期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现象的线索。
18世纪是俄罗斯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和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从彼得一世开始,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领域进行全面改革。一方面,当时的俄国仍然面临着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变化却在 每一个毛细血管 发生。国家治理展现出新气象,出现了新的政府组织方式、司法理论、公文制度以及金融形式,文化领域的改变更是 翻天覆地 :首次确立了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制度,宗教向世俗政权 俯首称臣 ,定期刊物和出版物带来文艺繁荣,图书馆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在身临其境感受18世纪俄国大变局的同时,我们或许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从18世纪开始俄罗斯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为什么对俄罗斯来说这是一个 狂飙年代 。
书号:9787301348567 书名:沙与海:丝路古道的千年与新生 定价:12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