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近年学术研究论著集,编综论吐蕃古写本、石刻文献、吐蕃史的研究;第二编中为对于具体出土和石刻文献以及考古材料的释读,并对相关吐蕃史进行分析;第三编中特别对两种长篇出土藏文文献进行全面汉译、释读与研究。
一、本《驻粤八旗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所收史料,以清代驻防广州之满、汉八旗为限。所涉之史事、金石、建筑、方志、墓茔、典籍、书画、人物等,均为纳收之列。 二、《汇编》史料所属时间,大体在清康熙二十年至宣统三年(1681-1911)之间。间有例外者,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入粤,时在顺治七年(1605),尚、耿部内有旗制,故其时史料酌有收录;另有横跨清末、民国者,亦咸在《汇编》之列。时序、范围之略有盈缩者,冀巨细无遗,俾史料得以存世。 三、《汇编》略分九大部类,若日后尚有新材料之发见而在此部类之外者,当另列之。 四、所收史料,必具出处,以备阅者索检。 五、若某项史料已具出处而仍感疏略者,编者即予说明,文后加“编者按”字,以示判别。 六、史料仅作“汇编”,不作臧否议评,识
一、本《驻粤八旗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所收史料,以清代驻防广州之满、汉八旗为限。所涉之史事、金石、建筑、方志、墓茔、典籍、书画、人物等,均为纳收之列。 二、《汇编》史料所属时间,大体在清康熙二十年至宣统三年(1681-1911)之间。间有例外者,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入粤,时在顺治七年(1605),尚、耿部内有旗制,故其时史料酌有收录;另有横跨清末、民国者,亦咸在《汇编》之列。时序、范围之略有盈缩者,冀巨细无遗,俾史料得以存世。 三、《汇编》略分九大部类,若日后尚有新材料之发见而在此部类之外者,当另列之。 四、所收史料,必具出处,以备阅者索检。 五、若某项史料已具出处而仍感疏略者,编者即予说明,文后加“编者按”字,以示判别。 六、史料仅作“汇编”,不作臧否议评,识
杨阳著的这本《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以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民族流散的概念和犹太民族的流散历史进行回顾,并对美国犹太人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一番梳理。以美国犹太移民社群为案例,历史与现实地考察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中的政治互动、经济联系和文化纽带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并将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的关系置于以色列与海外犹太人关系、阿以冲突、美以关系等背景下,总结出以色列在处理与美国犹太人关系中的得失。
在畲族的历史记忆中,广东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的传说广泛流传着。得益于学界近年来对畲族文书的大量搜集,本书得以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畲族家族文书的基础上,对畲族的祖居地与迁徙进行研究,厘清畲族由闽、粤、赣交界地区最终迁往福建东部沿海地区聚居的历史进程。
杨阳著的这本《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以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民族流散的概念和犹太民族的流散历史进行回顾,并对美国犹太人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一番梳理。以美国犹太移民社群为案例,历史与现实地考察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中的政治互动、经济联系和文化纽带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并将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的关系置于以色列与海外犹太人关系、阿以冲突、美以关系等背景下,总结出以色列在处理与美国犹太人关系中的得失。
在畲族的历史记忆中,广东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的传说广泛流传着。得益于学界近年来对畲族文书的大量搜集,本书得以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畲族家族文书的基础上,对畲族的祖居地与迁徙进行研究,厘清畲族由闽、粤、赣交界地区最终迁往福建东部沿海地区聚居的历史进程。
本书是根据全国政协文史委组织编纂的文史资料书系协作课题安排,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牵头,以政协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原则,记录了京族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功绩、经验和教训,以及京族聚居和自治地方的沧桑巨变,展现了当地人民乐观向上、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歌颂了其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近现代历史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呈现了与众不同的风俗民情。书稿通过“亲历、亲见、亲闻”的编纂手法,发挥了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民族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为民族发展历史记录了缩影。
《墓志所见唐朝的胡汉关系与文化认同问题》一书选取高车 拓跋、吐谷浑与粟特三个族群作为个案,结合墓志资料与传世文献,在充分参考和吸纳中外同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朝外来族群进入中原汉地的活动及其反映的胡汉关系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考索。那些进入汉人世界的外族人,如何调整自己的族属文化以做应对,是摆在他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他们所作的应对,目的是为了生活本身,族属与文化这类异质性、差异化现象的本质,表现为聚集在一起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书中三条线索梳理出来的族群关系,是在唐朝一统化国家政治体的架构下显现出来并受此制约的,由此亦构成了这一阶段胡汉关系的基本特质。
《地缘与族群:辽代以前蒙古草原与东北地区族群发展与互动研究》的主题是“辽代以前蒙古草原与东北地区族群关系研究”。在学界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这样的题目,但是相关的研究成果却并不算少。特别是在民族史研究框架下有关蒙古草原族群与东北地区族群间的政治、军事关系的研究不少,例如慕容鲜卑与夫余、高句丽关系研究,突厥与靺鞨、渤系研究,契丹与渤系研究,等等。与以往研究相比,《地缘与族群:辽代以前蒙古草原与东北地区族群发展与互动研究》除了做一个整体的考察以外,所关注的重点与以往也有所不同。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两大相互毗邻、又有着迥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之间,各历史族群在起源上有何种联系,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彼此相异的文化面貌,各族群问互动发展背后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哪些,等等,并尝试探索蒙古草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