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著称于世的当代历史学家李新先生的回忆录。书中所记述的党从延安到“”时期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些历史,经这样一位有过切身经历的老革命写出来,极具真实性。
陶行知是一位的教育家、思想家,生于晚清,卒于民国。书中从其病逝和身后哀荣写起,详细记述了其致力教育事业的一生。原是一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陶行知,在时代的疾风险浪中,未能坚持住本来的立场,先是被动后又主动地与他的同乡同庚同学的胡适反向而行。探究其道路的选择,不仅可以了解作为个案的思想与性格因素,还可以明了使其转变的社会因素,从而为那一代同样作此选择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共性提供参照。
《别有中华:张伯苓七十寿诞纪念文集/南开大学校史丛书》中汇集了十三位作者的十二篇文章。这十三位作者,除胡适外,均为当时美国的研究东亚和中国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外交、历史、法律、农业、医学等方面)的学者,如曾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北京协和医学院代理校长顾临、曾于清华大学任教的霍尔康柏以及中国湖南湘雅医学院的创始人胡美等人。 文集通过论述张伯苓这一杰出中国人物及其所处时代各领域的变化,以新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面貌。书中介绍了教育家张伯苓及其所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的成绩,颂扬了张伯苓的人格及南开教育事业的国际声誉与深远意义,同时,综述了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演进、经济转变、哲学更替、医学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本书收集的是黄际遇在中山大学时所做的日记。主要包括《因树山馆日记》第yi至第十六册(其中第六册已失),《因树山馆日记》第yi册始于1936年2月13日,第十六册讫于1939年7月26日;《因树山馆日记》第十九册序以及《山林之牢日记》(起1945年3月18日讫1945年4月16日)。此段时期的“日记”是“七七”事变至广州沦陷期间,在日军军机天天轰炸下,国立中山大学师生坚持办学状况的实录。
《人民教育家车向忱》以时间为序,向读者呈现出车向忱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从少年时的忧国忧民、立志改造社会,到办平民教育、反对日本侵略,再到办抗大式学校、建设民主昌盛新东北,作者徐徐道来,真实再现车向忱先生的教育生涯。
叶企孙先生是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大师级的科学家,被称为“大师的大师”。他曲折的人生包含人类文明生成、发展、进步的多种样态,《文明的历程:怀念叶企孙》记录了他的学生及其他研究者多角度的见证,从《文明的历程:怀念叶企孙》可以看到他为中国的文明进步和科学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感悟到他是一个理性求真的老实人、文明人。编写《文明的历程:怀念叶企孙》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先生,更是为了加深对人类文明进步条件和规律认识,创造文明进步的条件,增加社会的文明元素,推动人类文明历程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