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收录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夫人和孩子们的一百多封书信,每一封信都饱含着对妻儿的真切关怀。梁启超在写给子女的信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严、不苟言笑的古板,或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以平和的笔调、开明的思想、像朋友一样的方式,将毫不掩饰的慈父之爱表达出来,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立身处世的原则和淳朴清正的家风。 读者通过本书将全面了解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从中借鉴大师的育人智慧,汲取的教育理念,让子女受益终身、成人成材。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稻盛哲学的核心是“人生方程式”和“判断基准”,本书将两者结合,讲述两者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内容包括几大部分,“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的神合”,主要讲述阳明先生和稻盛先生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感悟出“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以心为本”,讲述阳明先生与稻盛先生共有的品质——正义、谦虚、攻心、乐观、忍耐;阳明心学的“致良知”、稻盛哲学的“敬天爱人”,并用企业案例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关于人们对“阳明心学”“稻盛哲学”的几点疑问,在书中做出解答。本书对一些企业家、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本书精选了季羡林的一手私家照片,详述了季羡林传奇的人生,内容涵盖其童年、求学之路、学术研究、业余生活等,再现了这位学界泰斗的一生。
本书主要介绍的是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大学》属于《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程子曰:“《大学》,孔氏之,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有三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善。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原也属于《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自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中庸》的核心思想是儒学的中庸之道,它讲的是人的修养。其括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书选取《大学》《中庸》的内容,按照章节梳理,并详细介绍每一章的内容,配以原文、注释、译文、后世之解以及相关的历史案例。
《傅雷家书》是我国有名翻译家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信摘编,信中除了谈生活琐事、人格修养、处世之道, 多的是对音乐、美术、文学、历史、哲学等问题的探讨,字里行间闪耀着作者的思想之光。从中不难看出父母对子女苦心孤诣的培养,其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令人感动。该书是一本很好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本书主要介绍的是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大学》属于《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程子曰:“《大学》,孔氏之,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有三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善。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原也属于《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自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中庸》的核心思想是儒学的中庸之道,它讲的是人的修养。其括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书选取《大学》《中庸》的内容,按照章节梳理,并详细介绍每一章的内容,配以原文、注释、译文、后世之解以及相关的历史案例。
季羡林先生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评传从季羡林先生曲折的求学生涯、学术研究、业余生活等,再现了季老近百年的坎坷人生、广博弘大的学术造诣以及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突出反映一位世纪老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并从学术研究的观点进行评价,为方兴未艾的季学研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