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李敖自己撰写的回忆性质的随笔集。从作者1935年懵懂出生,到1997年62岁耳顺之年,从哈尔滨到北京,到上海,去中国台湾,求学、参军、办刊、获罪、坐牢、隐居、复出,这些往事的回忆。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独立的思想。 笑傲江湖、卓而不群、横睨一世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堪称一则现代的传奇。
本书编选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以自己的感悟与爱,兼顾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就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既有生命的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感,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不仅超前,而且对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书信上的叮咛与指导,在现实生活中,梁启超还以身作则,躬身示范,他积极生活适应时代的取舍,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经营家庭的智慧,都为子女做出了表率,于今而言,仍不乏现实意义。
本书主要收录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夫人和孩子们的一百多封书信,每一封信都饱含着对妻儿的真切关怀。梁启超在写给子女的信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严、不苟言笑的古板,或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以平和的笔调、开明的思想、像朋友一样的方式,将毫不掩饰的慈父之爱表达出来,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立身处世的原则和淳朴清正的家风。 读者通过本书将全面了解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从中借鉴大师的育人智慧,汲取的教育理念,让子女受益终身、成人成材。
本书主要收录了 1898-1928年间,梁启 写给夫人和孩子们的 百多封书信,每 封信都饱含着对妻儿的真切关怀。梁启 在写给子女的信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严、不苟言笑的古板,或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以 和的笔调、开明的思想、像朋友 样的方式,将毫不掩饰的慈父之爱表达出来,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立身处世的原则和淳朴清正的家风。 读者通过本书将全面了解梁启 的教育思想,从中借鉴 的育人智慧,汲取 秀的教育理念,让子女受益 身、成人成材。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是钱穆先生八十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读者不仅由此得见钱穆一生的求学、著述与为人,亦能略窥现代学术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读者更能从此书感受到20世纪“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这本书不光是写他自己一身一家的琐事,更加能启发那些对近当代人文思想感兴趣的“善论世者”。
季羡林先生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评传从季羡林先生曲折的求学生涯、学术研究、业余生活等,再现了季老近百年的坎坷人生、广博弘大的学术造诣以及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突出反映一位世纪老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并从学术研究的观点进行评价,为方兴未艾的季学研究助力。
本书编选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以自己的感悟与爱,兼顾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就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既有生命的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感,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不仅超前,而且对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书信上的叮咛与指导,在现实生活中,梁启超还以身作则,躬身示范,他积极生活适应时代的取舍,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经营家庭的智慧,都为子女做出了表率,于今而言,仍不乏现实意义。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是钱穆先生八十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读者不仅由此得见钱穆一生的求学、著述与为人,亦能略窥现代学术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读者更能从此书感受到20世纪“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这本书不光是写他自己一身一家的琐事,更加能启发那些对近当代人文思想感兴趣的“善论世者”。
本书编选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以自己的感悟与爱,兼顾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就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既有生命的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感,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不仅超前,而且对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书信上的叮咛与指导,在现实生活中,梁启超还以身作则,躬身示范,他积极生活适应时代的取舍,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经营家庭的智慧,都为子女做出了表率,于今而言,仍不乏现实意义。
《饮水文客梁启超》讲述了“中国精神之父”梁启超的生平大事。从戊戌变法到庚子勤王,从护国运动到五四运动,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先驱,更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他在动荡时代寻找民族思想,在迷茫中摸索探求正确道路,是一个开启民智的先行者。同时他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不仅跻身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更创造“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传奇。 n
汤国梨(1883—1980),字志莹,号影观、苕上老人,出身浙江桐乡乌镇平民之家。汤国梨九岁失怙,在乡帮助寡母操持家务,好学的她利用两年私塾基础、一本康熙字典,研读《白香词谱》和《诗韵大全》,习诗填词。她一生不懈学问,终成近代中国一代知名诗人词家。 汤国梨是桐乡小镇走出去的才女,是大学者章太炎最贤惠的妻子与最坚定的战友,是鲁迅、钱玄同等章门弟子最敬重的师娘,是最坚定的抗日主义者、最热情的新中国成立欢呼者、最衷心拥护统一的爱国者,其睿智与坚韧,予人启迪与鼓励,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近代中国新女性。
本书主要收录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夫人和孩子们的一百多封书信,每一封信都饱含着对妻儿的真切关怀。梁启超在写给子女的信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威严、不苟言笑的古板,或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以平和的笔调、开明的思想、像朋友一样的方式,将毫不掩饰的慈父之爱表达出来,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立身处世的原则和淳朴清正的家风。 读者通过本书将全面了解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从中借鉴大师的育人智慧,汲取的教育理念,让子女受益终身、成人成材。
《梁漱溟年谱》以谱主梁漱溟先生从1893年出生到1988年谢世的95年为轴线,逐年记载梁漱溟先生的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并摘录了梁漱溟生前所发表的文章或言论,完整地展现了梁漱溟先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梁先生一生不仅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发扬,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孜孜探求救国之路。他忧国忧民、仗义执言、勇于实践,充分体现了一位儒者的真性情与真境界。本书绝不只是对梁先生其人其事的记录,活跃于文字中的,更有先生深厚的思想和高远的人生境界。
这是一本学者传记。介绍了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颇具传奇的一生。 梁漱溟先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一位大儒”,其研究方向主要为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代表作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等。 本书将梁漱溟特立独行、表里如一的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其思想的波澜壮阔,同样能够从字里行间领悟到其人格的正直与伟大。 《梁漱溟传》通过记录梁漱溟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将他的人生实践完完整整的铺设在读者的眼前,通过了解梁漱溟先生的成长历程和为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从中感受其一生之中的追求和境界,这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这是一本学者传记。介绍了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颇具传奇的一生。 梁漱溟先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一位大儒”,其研究方向主要为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代表作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等。 本书将梁漱溟特立独行、表里如一的性格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其思想的波澜壮阔,同样能够从字里行间领悟到其人格的正直与伟大。 《梁漱溟传》通过记录梁漱溟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将他的人生实践完完整整的铺设在读者的眼前,通过了解梁漱溟先生的成长历程和为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从中感受其一生之中的追求和境界,这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