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启蒙》是李辛医师在2014年9月讲授中医启蒙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而成。 本书通过对12组*中医概念 *、气、形、*,*魂志意魄,三焦、气机与开阖,病机与邪正,经络与穴位等的的*辟阐释,系统讲述了中医的整体思维和学习方法,引导读者对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周围的*切进行感受、观察和理解,培养学中医乃*各门学科*基本的感知**。 此外,李辛医师分享的中医临证经验与看法,对*业的医师也有所启发。本书内容浅显易懂,讲解活泼生动,还配有生活气息的彩图,对于普通读者是*本了解传统中医和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作 者 无名氏述 出版时间 20210501 I S B N 9787563390366 定价 46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 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 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脐灸养生法是对古代脐疗理论”、“艾灸理论”和“砭石疗法”的现代传承和发展。 本书的特点是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大量实际应用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弥补了以往图书中只介绍理论知识,而实际应用指导性不强的不足。同时,本书作者团队在脐灸的实际临床中有丰富的经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文化关键词2》选取110个中医方面的关键词汇,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并翻译成英文。条目主要涉及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术语,包括110 条术语、术语表、索引和参考书目。每条术语包含术语拼音、术语中 文、术语英文、术语中文解释、术语英文解释、术语曾经译法(2000 年之前的翻译)、术语现行译法(2000 年之后的翻译)、术语标准译法、翻译说明以及引例。读者通过阅读术语词条,不仅能够了解术语的中文含义以及英文 解释,还能够通过比较摘引的"曾经译法"和"现行译法",结合"翻译说明",了解中医术语翻译研究近40 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书中提供的引例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术语在中医典籍中的具体应用。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体例,这对 想要学习、了解和借鉴中医文化内涵的国内外读者大有裨益,也为读者从事中医药英译、中华文化传播与
您知道孩子身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没有保护好肺和脾引起的吗?您知道孩子老爱发烧、咳嗽实际上是积食引起的吗?您知道孩子体质不好,可能不是天生的,而是被误治的结果吗?您知道孩子情绪不好,甚至会引起器质性病变吗?您知道孩子发烧、咳嗽有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吗?如果您没有掌握一点基本的医学知识,您只能看着孩子生病后心痛不已,只能把孩子的健康全部寄托给医院和药物。 罗大伦、罗玲著的《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修订升级版)》是一本帮助中国家长快速找到自己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症状的根源和应对疾病每个阶段的有效食疗方案的书。由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主编罗大伦,儿童教育专家,亲子、教育专栏作家罗玲联袂著作,教您成为孩子
本书包含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所有相关内容及考试题型。全书包括A1型题、A2型题、A3A4型题、B型题、X型题、案例分析题,每章习题的参考答案附在 。本书实用性强,可用于考前复习和自测,以便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许虹、李冬梅主编的《养老护理师资培训教程》分10章,内容涵盖绪论、老年人基础护理、老年康复护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养老护理服务管理、老年人社会照护与社会工作、养老文化、智慧养老、老年人健康管理。体例上每章首设本章要点、学习目标,导入案例与思考引入每章正文;为了增强本书的知识性与实践性,拓展读者的知识面,提高读者理论联系实际、自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体例上增设了知识链接;每章末尾设有思考题,运用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前期与后期课程知识的结合。书后附有参考文献,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周守忠编的《养生类纂》22卷,又名《杂纂诸家养生至宝》、《养生延寿书》、《养生杂纂》。宋·周守忠编撰,成书于南宋嘉定13年(1220)。书中对南宋前220余种古籍中的养生学思想、理论、技术、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和分类,分列为养生总叙、天文、地理、人事、屋寓、服章、食馔、羽禽、毛兽、鳞介、米谷、果实、果蔬、草木、服饵等部。资料丰富,繁简得宜,条理清晰,导引、适时、起居、食疗、服药等具体方法靡不俱备,切于实用。 书后附作者另一部养生书籍《养生月览》2卷,可供读者按月查询养生方法。本书乃集南宋前养生学成就之大成者,此次整理以明成化10年(1474)钱塘谢颎刻本为底本。
张伯礼主编的《名医心鉴--环球中医药名医经验传承百篇》从《环球中医药》杂志2015~2017年发表的名医经验文章中选择113篇呈献给读者,按照类别分为17章,内容密切联系临床,是中医名家数十年临床体会的菁华,力求展示名医的中医思维模式,展示名医如何用中医的办法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企望本书的出版对读者增进临床技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徐书屡用屡效方(徐书中医传承全集)/中医师承学堂》介绍了徐书教授临床经常应用并验之效确的50种专病专方。其中,“临证心悟”介绍了作者对该病的心得体悟,突出了治疗思路及辨证要点。“验案集粹”是作者行医多年来运用辨证论治取效的一些典型案例。全书理、法、方、药一线贯穿,临床验之效确,为作者三十余年临证之精华。如作者认为过敏性紫癜为离经之瘀血所致,故以加味承气汤治之;青光眼发病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厥阴虚寒证候,与吴茱萸汤的病机 相似,故可用加味吴茱萸汤治疗;以“温’肾”“疏肝”“软坚”排石三法治疗泌尿系结石,总结出四逆散合大黄附子细辛汤等,皆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及学术价值,值得参考借鉴。
廖品东主编的《小儿常见病症病机解析(谨守病机解儿难)》总论从概念、沿革、意义、优缺点,临床运用,以及通过与辨证论治模式的比较之后隆重地推出全新的“中医谨守病机诊疗模式”,这一模式包括谨守疾病共同病机,谨守具体病症病机和谨守患儿体质病机三个不同层次。它深刻反映了中医诊疗病症的规律和实质,为我们打开了在辨证论治之外,重新认识人体,认识病症,认识天人合一的窗口,形成了全新的中医儿科诊疗疾病的新纲领。各论则充分汲取古代文献精华和现代治疗经验与技术,在忠实于传统中医理论的同时又结合现代儿科学的研究成果,中西合璧,客观公正地阐释了五十多个儿科常见病症的病机,为读者认识、思考和防治儿科病症提供了重要参考。
王德群,余浩著的《任之堂学药记(当民间中医遇到神农传人)》是任之堂主人余浩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王德群教授关于中药的精彩对话录。由任之堂微信公共平台推出的《当民间中医遇上神农传人》系列文章整理而成。两位专家,一位是临床高手,一位是中药学者,对本草都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他们围绕《神农本草经》,就某一个或一类中药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既有药学理论辨析的交锋,亦有临床应用的经验交流,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不时进发出真知灼见的火花。全书分为五辑,包括人参、灵芝、本草毒}生、本草药性等主题,以录音整理的对话形式还原交流实况,读来犹如亲临二位专家辩论的现场。
王德群,余浩著的《任之堂学药记(当民间中医遇到神农传人)》是任之堂主人余浩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王德群教授关于中药的精彩对话录。由任之堂微信公共平台推出的《当民间中医遇上神农传人》系列文章整理而成。两位专家,一位是临床高手,一位是中药学者,对本草都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他们围绕《神农本草经》,就某一个或一类中药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既有药学理论辨析的交锋,亦有临床应用的经验交流,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不时进发出真知灼见的火花。全书分为五辑,包括人参、灵芝、本草毒}生、本草药性等主题,以录音整理的对话形式还原交流实况,读来犹如亲临二位专家辩论的现场。
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 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 难成大医。 有是证用是方 , 对 ,这就是经方的规矩。 本书可作为经方入门及提高之参考,分为 经方入门 病脉证治医案详解 医案医论 三 分。经方入门 分,从脉诊、腹诊、问诊带读者走入经方思维的世 ;病脉证治医案详解 分,从理论到实践,帮读者从真实案例中掌握中医诊疗的根本与变化;医案医论 分,针对临床中常见、疑难的病症, 以及作者总结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性讲解。接地气地讲解经方,是初 需要的。作者用通俗但不失雅 、 业但不 深奥的语言,帮助中医大夫逐步提高临床功力。本书方法实用,医案贴 临床实际,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董氏奇穴治疗析要》是一本讲述董氏奇穴治疗应用的专门著作,为杨维杰 高级董氏奇穴讲座 治疗学 课程的内容,本为录音,转成文字编辑而成。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是 董氏奇穴治疗学基础 ,首先复习了应用董氏奇穴治疗,必须了解的一些知识,如:奇穴穴位定位及治疗原理、太极全息定位(太极对应)、体应针法、董氏奇穴手法。下篇为 董氏奇穴各科治疗学 ,介绍了实际的各科治疗,共分七章,包括痛症、内科病变(脏腑疾病)、头面颈项、五官科、妇儿科病、皮肤外科、其他疾病。
韩仲成编著,韩文彪整理的《印会河(抓主症验案汇解)》从一代中医名家印会河先生的1617个门诊医案中筛选出172种,以脏腑辨证的形式分为肺系病证、肝胆系病证、胃肠系病证、肾系病证、心脑血管系病证、痹病系病证,泌尿生殖系病证、皮肤系病证、血液循环系病证、眼耳鼻系病证和其他病证,共11类,每个医案均体现了印会河先生“抓主症”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特色,对研究印会河学术特色、提高临证技能有指导意义。
《俞氏中医消化病学》是俞尚德名老中医总结70余年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和临床学术研究编写而成,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辨证治病;书稿精选了作者70余年行医生涯中的典型病例,加以深入剖析,大胆探索消化系统病症中医与中西医结合的诊治规律,反映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成就与新进展。
本书从科普的角度出发,以通俗的语言,来向广大读者讲述甲状腺肿瘤定义、分类、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术后康复注意事项等。本书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全书大约一百多个问题。全书整体从四个方面进行叙述,分别为基础疑问、诊断疑问、治疗疑问以及康复疑问。书中还配有图片,整体风格活泼,内容浅显易懂,便于读者掌握甲状腺肿瘤的相关知识。
本书精编了107种临床中医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和药物处方,分为中医内科疾病、中医外科疾病、中医妇科疾病、中医儿科疾病以及中医其他科疾病,同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每种疾病的病情概述、诊断与治疗(包括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一般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含方剂组成及加减、煎服法、注意事项、中成药处方)等内容。附录包括:中药分类(临床常用400味);常规中药煎 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特殊中药煎制法;伤寒论特殊煎服法;儿科用药注意事项;瘘管口的判断方法;常用的肛瘘手术疗法;混合痔手术治疗等。撰写作者或审稿人均是来自中医临床一线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他们长期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具有丰富的诊断、治疗和处方经验。临床中医医师们在编写时,查阅了大量 中医文献,融合了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全书内容新
本书精编了107种临床中医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和药物处方,分为中医内科疾病、中医外科疾病、中医妇科疾病、中医儿科疾病以及中医其他科疾病,同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每种疾病的病情概述、诊断与治疗(包括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一般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含方剂组成及加减、煎服法、注意事项、中成药处方)等内容。附录包括:中药分类(临床常用400味);常规中药煎 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特殊中药煎制法;伤寒论特殊煎服法;儿科用药注意事项;瘘管口的判断方法;常用的肛瘘手术疗法;混合痔手术治疗等。撰写作者或审稿人均是来自中医临床一线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他们长期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具有丰富的诊断、治疗和处方经验。临床中医医师们在编写时,查阅了大量 中医文献,融合了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全书内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