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汉语 教育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从而推动了汉语 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壮大。学术研究植根于事业发展,并为之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模式路径等科学依据及决策参考。一些学者积极开展汉语 教育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产出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并且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兼具的成果。本书从中筛选出30篇文章出版,内容从 视野到国别问题,从宏观架构到微观教学,涵盖汉语 教育和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评估、区域国别典型案例、政策动态等专题。
《 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分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依据读者年龄分为儿童阶段(5—12 岁)、青少年阶段(12—18 岁)和成人阶段(18 岁以上)三个部分。每一个年龄段的“标准”均包括“读者特征”“读物特征”和“示例”三大板块,构成了科学、系统、实用的标准体系。其中,“读者特征”从“读者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和“读者的阅读能力表现”两个维度描述,“读者的阅读能力表现”又从读者的认知过程、阅读行为、阅读策略三方面进行描述。“读物特征”从语言、内容、形式三个维度描述。“示例”主要是提供了符合不同级别读物特征描述的阅读材料样例。
“新标准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是一套以《 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基石,秉承“结构—功能—文化”三者融合的理念,将“语言 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贯穿始终的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以 好地满足新标准下本科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学需求为目标,以“多元、立体、创新、智能”为编写理念,主要为来华攻读汉语言专业本科学历的留学生量身打造,同时可满足海内外相关培训课程、来华学习中文的长期进修生及中文自学者的学习需求。全套教材划分为三个层级(初、中、高)和两个序列(横向、纵向),横向序列分为汉语言技能与知识、文化知识、汉外翻译、商务汉语四大板块,纵向序列以综合教材为主线,辅以听、说、读、写各分技能教材,贯穿本科学历教育一至四年级,可平衡一般技能课与各层级专业技能课、知识课的比例,可确保学生在各个学习
这本书是作者在新疆遇到和发现的故事。丝绸之路在神话与现实之间闪耀。从乌鲁木齐的惊喜到喀什的美景,再到和田,天气不同,故事也被一个个揭示出来。这是一个超过八千公里的路线,这是一次独特的旅程,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
“新标准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是一套以《 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基石,秉承“结构—功能—文化”三者融合的理念,将“语言 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贯穿始终的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以 好地满足新标准下本科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学需求为目标,以“多元、立体、创新、智能”为编写理念,主要为来华攻读汉语言专业本科学历的留学生量身打造,同时可满足海内外相关培训课程、来华学习中文的长期进修生及中文自学者的学习需求。全套教材划分为三个层级(初、中、高)和两个序列(横向、纵向),横向序列分为汉语言技能与知识、文化知识、汉外翻译、商务汉语四大板块,纵向序列以综合教材为主线,辅以听、说、读、写各分技能教材,贯穿本科学历教育一至四年级,可平衡一般技能课与各层级专业技能课、知识课的比例,可确保学生在各个学习
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同样是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文化、习俗、法律、 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面向来华留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有其特殊性。本书阐述了 中文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课程思政的八个维度及其诠释、教学评价原则与标准,收录了留学生 中文教育专业20门课程的思政课程指南,包括11门专业类课程和9门文化类课程。根据 中文教育专业的特色优势和育人目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积累,思政指南从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等方面,为课程思政真正落实于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也为 中文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示范与参照。本书不仅适用于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丛书”是齐沪扬教授主持的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和教学参考语法书系(多卷本)”的系列成果,并入选“2022年度 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旨在构建并完善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的针对外国学生教育的“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 中文教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主要服务于一线汉语教师、研究者、汉语 教育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本丛书共计39册,包括大纲系列4册、书系系列26册、综述系列8册,以及论文集1册。 本书是书系中的一个分册。 本书主要从量词的分类与特点、名量词、动量词与时量词、复合量词与借用量词、量词教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量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部分主要探讨了量词的定义、类别与功能等相关问题;第二至第四部分针对留学生易于混淆的数组量词进行了辨析,并尝试从认知、文化等视角进行
《汉语句法—形态接口研究:以“得”为例》从句法与形态接口视角主要探讨现代汉语中三个与“得”相关的结构,即带“得”的可能补语句、结果补语句和状态补语句,并对这三类结构做出一个较为统一的考察。研究发现,带?“得”的可能补语句、结果补语句及状态补语句受制于很多共同的限制,如该类结构中的动词都不能受方式状语修饰,该类结构都不能使用肯定的命令式等。本研究不仅可以找出某些带“得”的状态补语句与某些带“得”的可能补语句(或结果补语句)之间存在歧义的根源,还可以揭示与“得”相关的这几类句型之间的内部联系及其背后隐藏的普遍语法规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新丝路“中文+ 职业技能”系列教材是把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结合专业和职业的专门用途、职业用途的职场生存中文教材,既可满足学习者一般中文环境下的基本交际需求,又能满足学习者职业学习需求和职场工作需求。 本系列采取专项语言技能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中文教学及教材编写模式。从初级 基础的语音知识学习和岗位认知开始,将“中文+ 职业技能”融入在工作场景对话中,把工作分解成一个个任务,用图片认知的方式解决专业词语的认知问题,用视频展示的方法解决学习者掌握中文词语与专业技能的不匹配问题,注重技能的实操性,注重“在做中学”。 本系列教材包括物流管理、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管理等六个专业,每个专业均包括初、中、 三册。每册10个单元,每单元由“语音/汉字、课文、交
《中文+汽车服务工程技术( )》属于“中文+职业技能”系列教材,是把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结合专业和职业的专门用途、职业用途中文教材。教材采用专项语言技能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中文教学及教材编写模式,培养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专业急需急用的技术岗位人才。本书是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专业教材的 分册,对应的岗位是技术总监。教材研发的目标是既要满足学习者一般中文环境下的基本交际需求,又要满足学习者职业学习需求和职场工作需求。
《 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分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依据读者年龄分为儿童阶段(5—12 岁)、青少年阶段(12—18 岁)和成人阶段(18 岁以上)三个部分。每一个年龄段的“标准”均包括“读者特征”“读物特征”和“示例”三大板块,构成了科学、系统、实用的标准体系。其中,“读者特征”从“读者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和“读者的阅读能力表现”两个维度描述,“读者的阅读能力表现”又从读者的认知过程、阅读行为、阅读策略三方面进行描述。“读物特征”从语言、内容、形式三个维度描述。“示例”主要是提供了符合不同级别读物特征描述的阅读材料样例。
《汉语会话301句》是当今 畅销的 汉语经典教材,从1990年出版至今,25年来总销量超过200多万册。本版为法文注释本第四版。本书是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速成教材,上下册共40课,另有复习课8课。40课内容包括“问候”“相识”等交际功能项目近30个,生词800个左右以及汉语基本语法。每课分句子、会话、替换与扩展、生词、语法、练习六部分。第四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当下社会生活出现的新词语、新事物,如“微信、快递”等,使这套经典教材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本册为法文注释本(第四版)下册。
......
《汉语听力教程》是为提高汉语初学者的听力理解能力而编写的一套训练方式针对性强、题量丰富、内容生动有趣、难易度适宜的听力教材,也是“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中《汉语教程》(第3版)的配套教材。全套教程共分三册, 册侧重语音语调训练和汉语基础语法理解训练。 本教程分“学生用书”和“学习参考”两部分。在“学习参考”里我们为大多数拼音练习加上了汉字,便于有这方面需求的学生自主学习。
《新时代汉语口语: ·下》是“新时代汉语口语”系列的 一个分册,主要适用于来华接受中文本科教育的四年级外国留学生、HSK6级以上水平的 语言进修生,同时也适用于其他 汉语水平学习者。本册共设置10课,每课设置“驱动”“促成”“产出”“评价”四个板块;首先以案例、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构建真实的交际场景,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发现自身在语言方面的不足,激发动机;然后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梳理总结到完整表达,有逻辑地产出相关内容,兼顾其表达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通过辩论、演讲等语言任务,引导学生即时产出,并完成自我评价。
这是一本 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案例式教材。全书包括40余篇来自 6个大洲30个 的一线汉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实例。每篇案例包括案例场景、案例描述和案例反思等部分。 本书突出汉语教师海外教学工作正式场合不同场景下的交际问题,中外文化观念的碰撞与误解,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强调对跨文化比较的思考和处理相关问题的建议。 本书可作为汉语 教育专业教材、汉语教师志愿者及公派教师岗前培训教材,及其他准备赴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及参考用书。书中案例及分析,对《 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及汉语 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文教学与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 文化交流学院主办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集刊。集刊以促进 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为宗旨,主要刊发 中文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常设栏目有 中文教育发展研究、中文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汉语言文字本体与教学研究、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研究、文化教学与传播研究、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等。 本期为创刊 期,共收论文16篇,开设“ 中文教育发展研究”“中文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汉语言文字本体与教学研究”“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研究”“汉语学习词典研究”四个板块。
“汉语十日通”是一套专为短期班零起点外国学生编写的初级汉语综合教材,分入门篇、基础篇、提高篇、冲刺篇,各包括主教材、练习册、习字本和教师手册。该系列自2008年初版以来一直被北京语言大学速成学院作为教材,同时远销海外,被 十余个 的孔子学院作为专业课程教材长期使用。近年来,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编写了与“汉语十日通”综合教材配套的零起点预科基础汉语专项技能教材——《汉语十日通?读写》《汉语十日通?听说》,仍分四阶,共8册,既可与综合教材配套使用,又可相对独立地展开读、写、听、说技能教学,形成“一体两翼”的完备教学体系,满足短期培训和预科学生应用、应试两方面的需求。 《汉语十日通?听说》是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针对预科生的特殊学习需求编写的一套零起点基础汉语听说课程教材。教学设计
王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本书是一本新型的多模态第二语言教学法介绍专著。本书根据 学术界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的 新理论发展,梳理介绍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全身反应法、多元智力法、沉默法、社区语言学习法及暗示法、交际语言教学法、合作语言学习法、内容导向教学法、词汇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后方法理论等前沿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法流派,并对其中八种 主流、常用的语言教学法做了示范视频,附教案和点评,帮助读者直观理解与学习。本书对 汉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与实践指导价值。
这是一本 汉语教师海外生活案例式教材。全书包括40余篇来自 6个大洲30个 的一线汉语教师的生活实例。每篇案例包括我的故事、生存攻略、结语等部分,线索上以一个具体的个人故事开场,然后将故事中描述的具体问题普遍化,总结出相关方面的生存或生活经验。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关注 汉语教师海外生活和生存经验方面的问题,以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为主,针对不同 和地区的特点,按照个人经历,真实再现跟当地风土人情、地理气候、衣食住行(包括货币、消费、礼物、节日、旅行等)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和事件,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在当地生活及生存的一些普遍性经验。本书可作为汉语 教育专业教材、汉语教师志愿者及公派教师岗前培训教材,及其他准备赴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及参考用书。书中案例及分析,对《 汉语教师证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