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作为亲历者,在书中详细记述了从1978年到2020年的40多年间,中国航空工业坚持科研先行,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成功研制了歼8、歼10、歼11、歼15、歼20战斗机,直8、直9、直10直升机,新舟60、ARJ21支线客机,运20、C919、AG600大飞机,“翼龙”无人机等几十种先进国产军民用飞机的艰辛历程,生动地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今天与航空强国“同台竞技”历史性跨越的“中国故事”。本书既写了各型国产飞机的发展背景、技术特点、设计研制历程、生产和使用情况,也介绍了各型飞机研制领军人物的感人事迹,还分析了各型飞机的发展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推动作用。本书语言朴实,内容丰富,书中还配有精美的国产飞机的绘画作品。本书是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光辉成就的鲜活材料。
本书结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通信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成果,重点介绍了卫星通信相关概念、原理等内容,具备理论性和学术性;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当前世界通信卫星的主要发展现状,也介绍了我国卫星通信系统和单项技术方面已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具有知识性和全面性;同时提出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具备必要的指导性和启发性,并具有相应的技术深度。 本书主要面向通信卫星工程设计人员,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材料或参考资料。本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宇航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从事宇航工程、航天器总体设计及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设计原理》叙述了利用欧拉一科雷洛夫角、方向余弦、四元数等运动学参数设计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原理。研究了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中所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给出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精度评定公式。叙述了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的组合问题。给出了组合导航系统中应用卡尔曼滤波器的实例。 在MATLAB扩展工具包(Simulink)环境下对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进行了仿真。给出了利用不同运动学参数对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陀螺敏感元件进行仿真的框图。书中配有相应例题,并给出了自测问题,以使读者估计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设计原理》适合高校导航相关专业大学生及研究生阅读,可也供从事自主导航技术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国外典型空间技术验证飞行器》是一部系统介绍国外典型空间技术验证飞行器的编译作品,瞄准外空间技术的发展前沿,详细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空间技术验证飞行器,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且具备较大的工程设计参考价值。 全书共分为25章。内容涵盖了在轨服务、导航通信、预警监视、对地侦察、环境探测和其他新技术验证等6类空间试验飞行器,包含XSS、DART等多个热点技术验证飞行器。具体内容涉及用途、总体方案、分系统方案及单机方案、技术指标及飞行演示验证试验情况等。 《国外典型空间技术验证飞行器》可作为高等院校宇航工程、通信与信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与参考书,可供信息、航天和空间科学应用领域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航天爱好者全面了解技术试验飞行器的相关科普知识。
《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电磁环境及其测试技术》介绍近年来外研究较为活跃的电磁发射技术,外研究热情高涨。在不同电磁发射技术中,《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电磁环境及其测试技术》具体侧重于电磁轨道发射技术原理及其发射装置关键参数测量测试等相关研究内容,旨在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为相关科研工作人员以及希望了解该领域技术和背景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电磁环境及其测试技术》同样也适用于对该技术领域感兴趣的其他各类人员。
《太空安全指南(套装上下册)》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面临的紧迫太空安全问题,是跨国、跨学科太空安全研究成果的结晶,也是一本综合论述太空安全理论、政策、技术与应用的参考工具书。全书分上册、下册,内容包括对国际太空安全的基本认识、主要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太空安全政策与战略、面向国家安全与防务的太空应用及服务、全球太空安全项目等四部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当前国际太空面临的各方面问题与挑战。 《太空安全指南(套装上下册)》提供了对国际太空安全问题全面、前沿的研究指南,可供太空安全研究学者及太空政策、法律及科技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其阐述的事实和观点对关心太空安全的大众也有相应的启发。
《太空安全指南(套装上下册)》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面临的紧迫太空安全问题,是跨国、跨学科太空安全研究成果的结晶,也是一本综合论述太空安全理论、政策、技术与应用的参考工具书。全书分上册、下册,内容包括对国际太空安全的基本认识、主要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太空安全政策与战略、面向国家安全与防务的太空应用及服务、全球太空安全项目等四部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当前国际太空面临的各方面问题与挑战。 《太空安全指南(套装上下册)》提供了对国际太空安全问题全面、前沿的研究指南,可供太空安全研究学者及太空政策、法律及科技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其阐述的事实和观点对关心太空安全的大众也有相应的启发。
《小型无人机理论与应用》探讨了理解无人机问题所必需的物理系统和传感器方面的关键知识,包括底层的自动驾驶仪稳定性和高层的路径规划功能,对理解固定翼无人机的动态特性、控制和导航的关键概念和技术进行了全面且精炼的介绍,使具有初步控制或机器人背景的读者能够很快进入到无人机研究领域。同时《小型无人机理论与应用》引导读者从刚体动力学人手,经过、稳定性分析和用板载传感器进行状态估计,最后实现穿越障碍物的飞行。为了帮助理解,还设计了丰富的利用Matlab/Simulink环境的仿真项目。读者以刚体动力学建模开始,然后加入和传感器模型,可以开发底层的自动驾驶仪程序、状态估计器和轨迹跟踪路线,也可以设计高层的路径规划算法。
本书覆盖了多旋翼飞行器设计的大部分内容,共十五章,包括多旋翼飞行器基础知识、布局、动力系统、建模、感知、控制和决策等部分。旨在将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设计原则组织起来,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具有基础性、实用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本书可以用作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教材,或者作为该领域研究的入门指南,还可以作为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师的自学教材。另外,本书也可以作为其他无人飞行系统乃至无人系统的补充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