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具有独特的气候、水文和地形地貌特征,也是世界上冰川和冻土的主要分布区域。本书将长期野外观测、室内实验模拟和模型模拟研究相结合,深入研究青藏高原的高海拔生境特征对江河碳氮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①分析青藏高原典型江河主要水化学特征及化学风化过程,解析河流有机质和硝酸盐的来源;②研究青藏高原河流关键氮循环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高海拔条件的适应性,进而剖析其对氮转化的影响;③研究青藏高原江河碳循环产物甲烷的排放模式,剖析其物理化学和微生物驱动机制,并评估其甲烷排放对全球江河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④研究青藏高原江河氮循环产物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排放模式与机制,并综合剖析河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的影响。
《南岭地理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从南岭山地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向读者展现了南岭的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新进展,同时也探索了第四纪冰川对南岭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评估了位于广东的南岭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南岭地理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南岭山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南岭山地以及类似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是关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相互作用研究的集成,是作者主持和参与的多项科研项目的凝练与总结。本书主要涉及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特征、土壤有机碳固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抗侵蚀能力、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植被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植被恢复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研究内容。
本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由分类到综合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由公里格网到分省、国家,定量揭示老挝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其地域特征,为促进老挝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海南岛主要河流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保护》以海南岛主要河流水生生物为对象,从物种资源调查及保护出发,总结作者团队多年调查成果,阐述海南岛主要河流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物种资源现状,并根据资源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海南岛主要河流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先介绍海南岛主要河流地理特征、自然资源,阐明海南岛主要河流水生生物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接着按照不同水生生物类别分别叙述调查内容和方法,然后对各大流域水生生物的组成、分布格局及多样性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后对海南岛主要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海南岛主要河流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保护》的出版有助于推进海南省水生生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可为海南省淡水生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环境心理与危机决策》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入手,完成了生态监控评估系统的构建,探索了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的心理行为特征,提出了青少年心理筛查与危机干预的新方法,并将漂浮疗法引入患者治疗和心理辅导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从网络大数据整合角度,在人职智能匹配、领导危机决策和360度反馈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成果。《环境心理与危机决策》共六章:**章探讨了生态文明的环境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第二章研究了生态环境治理的危机管理方法,第三章验证了社区风险认知和民众情绪引导的途径与方法,第四章揭示了医患救治关系与民众抗逆成长的规律,第五章探索了网络数据背景下危机决策等新型途径和方法,第六章对《环境心理与危机决策》内容进行了理论和方法层面的总结,并展望了环境心理学与危机决策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附录部
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经历复杂多期多类型成岩流体溶蚀改造作用,流体活动与构造/断裂作用密切相关,存在抬升-大气水岩溶、断裂-热液、沉降埋藏-有机成岩流体溶蚀改造作用。依据野外和岩心观察、室内测试分析、实验数值模拟等,开展不同流体属性类型识别,厘定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溶蚀改造动态过程,明确深层-超深层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提出有利相带奠定基础、断裂-流体改造优化拓展、深埋环境有效保持的储层发育与保持机理,建立不同流体作用下储层发育地质模式,明确万米深层有效储集体类型。
本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由分类到综合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由公里格网到分州、国家,定量揭示了哈萨克斯坦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其地域特征,为促进哈萨克斯坦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做出贡献。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因此,该区域是生态风险重点监控区。对该地区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是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课题通过遥感和地面调查,整合气象数据、水文水利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研究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问题及变化趋势,分析和评价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等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区区域生态承载力,制定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本书共分8章,首先综合介绍了流域的自然概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探讨了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并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对比。分析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也分析了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灾害的十年变化。并重点关注松花江流域湿地变化及流域水环境污染潜在风险源识别及评价。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流域管理和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可持续发展改变全球市场和商业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性如何改变现代商学院中研究和教育的作用的问题也出现了。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植入到我们的研究、教学和社会服务与实践中,是重构我们的商业研究与教育范式以及解决当前迫切需求的有效办法。 《牛津手册:商业与自然环境》旨在探讨现有商业与自然环境研究的独特性,并展现今后该领域研究的多重发展方向;它不仅包括相对较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包括企业环保主义领域中非常成熟的内容,是对这个日益发展的商业与自然环境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概括。本手册主要分为6部分,分别代表当代商学院6个学科方向:商业战略、政策和非市场战略、组织行为和理论、运营与技术、营销、会计和财务。本手册以学术研究者为受众,从多学科角度,强调商业与自然环境领
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是生态屏障建设的目标,生态屏障则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本书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生态保护监管的重大需求,以遥感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家屏障区我国生态屏障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胁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屏障效应等动态变化,探讨了国家生态屏障调整方案和调控策略。
本书是在本次科学考察的基础上,结合保护区原各项调查成果,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综合编制而成。它的出版将使上述珍贵的科学考察资料得以有效地保存,能够让人们了解达里诺尔的科学价值、保护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今后加强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科研、宣传教育、社区发展、开展生态旅游等工作奠定基础。本次科学考察工作,为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朱祥福、袁景西、林宝珠主编的《九连山掠影:江西九连山重量自然保护区》为江西九连山重量自然保护区画册。作者用《九连山掠影:江西九连山重量自然保护区》用精美的照片来展示该保护区的山、水、树,花、鸟、兽、虫,风光优美,物种丰富。充分显示了保护区大自然景观和物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