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三大部分,*部分病害,包括侵染性病和生理病害,详细描述了每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虫害,详细描述了每种害虫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是附录,包括无公害猕猴桃园周年管理月历、猕猴桃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对猕猴桃出口的农残要求等。
本书介绍了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系统发育、分类、高效菌株选育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突出了现代根瘤菌的多相分类技术体系。在高效菌种选育中,考虑了花生品种土壤条件菌株遗传型的匹配关系,系统地比较了各种分子标记和DNA指纹技术在根瘤菌竞争能力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本书共收集了100多篇全国第十届植物土传病害与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研究论文、简报、摘要和综述。内容涉及植物土传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和病毒病害,植物病害生防菌的筛选、生防机理、研究及应用技术,生物防治与其他防治技术的结合应用等方面,反映了我国植物工作者近年在植物土传病害与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
本书以紫穗槐果实杀虫活性研究与应用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紫穗槐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生物活性、经济价值,紫穗槐果实杀虫活性、紫穗槐果实精油及主要活性成分分离鉴定、紫穗槐总黄酮及主要杀虫成分作用机理研究、紫穗槐果实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紫穗槐制剂及田间应用研究等内容,为植物源农药的研发以及紫穗槐植物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本书可供从事紫穗槐研究与应用、植物源农药开发与应用相关研究及技术开发工作的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植物保护、农药学、森林保护、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师生阅读。
本书是关于寒地生产切花月季夏季短枝问题的研究专著,对生产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寒地切花月季具备观赏期较长,灰霉病发病率低等特点。但生产中存在产业瓶颈,一是缺乏品种评价体系,二是夏季花枝长度较春秋两季偏短,称为 夏季短枝现象 。笔者团队立足生产,开展了三年的多品种表形性状调查,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初步建立寒地切花月季品种综合评价体系。对主栽品种进行夏秋季花枝形态的测试,获得现象敏感品种并发现靶向性状,进而在夏季开展温度、光照长度和光照强度影响花枝长度的研究。采用表形、微观、生理测定及转录组测序、转基因验证等技术挖掘关键基因,揭示夏季短枝现象的分子机理,为寒地月季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本书可供切花月季生产者,切花生产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是18年来 关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全新教科书。《BR》 全书由上、中、下三篇共12章和附录实验组成。上篇——基础理论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生防机制、生防因子、生防途径和措施;分析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与植物病害系统、生物多样性、植物微生态系和植物-病原物互作体系的关系。中篇——实践应用介绍了各类病原物引起的主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历史、现状和成就。下篇——研究开发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附录实验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基础实验。
康宏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书以栓皮栎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纬度梯度)和局域(海拔梯度)尺度上开展了亲缘地理关系、叶片功能性状、化学计量特征、寄生食物链内稳态及其与环境关系方面的研究,分析其环境适应的代谢机制和遗传分化机制。本书内容是基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成果,以第一手调查、试验数据及其所取得的研究结果为主体,是对团队十余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凝练。对于现在正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员,期望它能起到铺路石的作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特有植物海菜花化学组成及多酚生物活性研究》以水鳖科水车前属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海菜花的花苞、花梗和叶子为原料,采用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系统研究了海菜花的营养组成(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单糖等)、海菜花果胶的结构与理化特性、海菜花多酚组成以及多酚的生物活性(抗氧化活性、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对 -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海菜花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维生素C、钾、钙、铁等营养素;并且,海菜花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此外,海菜花多酚种类丰富、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口一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 《中国特有植物海菜花化学组成及多酚生物活性研究》不仅对我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