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共分21章。一章阐述了“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原理;第二至十六章,针对玉米、小麦和水稻粮食作物,分别从施肥分区、氮磷钾的区域控制方法和指标、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的制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第十七章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组织的全国配方肥科技协作网在安徽司尔特肥业有限公司和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公司支持下,进行的为期三年的配方肥应用的效果总结;第十八至二十章介绍了我们在“科技小院”进行的工作,明确提出了配方肥与机械化栽培结合是配方肥下地和同时实现作物高产高效的技术抓手;第二十一章分析了配方肥推广应用的节肥增产潜力,这一部分的分析与肥料施用的趋势分析等内容,为2014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香蕉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也是世界贸易的大宗水果。目前,种植香蕉的国家已达130多个。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大国,也是世界消费大国。香蕉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仍有很多因素制约香蕉的生产。例如,香蕉品质参差不齐,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自然灾害(台风、冻害)频发,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发生严重,以及香蕉枯萎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等。《香蕉生产管理关键技术问答》内容主要包括香蕉生产现状、香蕉分类、香蕉生产管理、香蕉组培、香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等,并以问答的形式对主要问题和知识点进行了阐述,希能能为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香蕉种植户提供有效的指导。
《中国不同纬度和海拔地区马铃薯栽培》由十一章组成。章对中国马铃薯生产布局和种质资源进行了概述,并具体介绍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第二章以马铃薯生长发育为论述范围,分别从生育进程、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块茎的形成和发育、生长发育的有关生理基础等方面予以具体阐述。从第三章到第十章依据全国范围内的地域背景,分别论述了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具体对高纬度低海拔平原、高纬度高海拔农区、中纬度高海拔旱区、中纬度黄淮海平原、中纬度秦岭南麓盆地、中纬度恩施山地、低纬度东南丘陵、低纬度云贵高原的马铃薯栽培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和具体介绍。在高、中、低纬度范围的不同海拔地区马铃薯种植的上述各章中,基本包括了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类型、常规栽培和特殊栽培技术,体现了全国马铃薯
朝天椒是我国主要干辣椒品种,各地都有广泛栽培,积累有丰富经验,创新有多种高产栽培模式。为了传播和介绍这些经验和模式,皇甫自起、张慎举主编的《朝天椒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听专家田间讲课)》从多个角度详细地绍了朝天椒优良品种和对栽培环境的要求、茬口安排、育苗方式与技术、绿色高产栽培模式与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干制加工技术。本书内容突出了它的实用性和参考性,能为椒农提供生产中遇到的、自己不易解决的疑难问题的很好、科学、实用解决技术方案与措施。
《设施蔬菜无土栽培及其根区与冠层调控》共九章,即靠前章设施园艺产业与技术装备发展概述:第二章设施蔬菜土壤栽培资源环境品质问题;第三章设施园艺无土栽培技术装备发展概述:第四章日光温室蔬菜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法构建:第五章日光温室蔬菜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法蓄热保温机理研究:第六章设施蔬菜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根区冠层调控研究;第七章设施作物根区冠层调控的生理机制;第八章太阳光植物工厂无土栽培及根区冠层调控:第九章人工光植物工厂无土栽培及根区冠层调控。《设施蔬菜无土栽培及其根区与冠层调控》适于大专院校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设施园艺科学与工程、园艺设施学、照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以及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企业界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水稻生产概述、水稻的生育特点与产量形成原理、水稻品种、水稻育秧、移栽水稻栽培技术、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该书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深入浅出,实用性强,适合广大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较全面介绍了全国油菜产区的生产概况和具体种植技术。包括全国及有关省、区的生产布局。丰富的种质资源,育种手段、方法和成就;油菜种植的生物学基础,涉及生长发育和碳、氮、脂肪、水分代谢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在油菜种植中的生态、生理基础;春播油菜栽培,包括品种选用和实用栽培技术;秋(冬)播油菜的品种选用和实用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种类、为害及防治、防除措施;温度胁迫、水分胁迫、盐碱胁迫等非生物胁迫及应对措施;最后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油菜的营养品质和综合利用途径和方法。全书既有深度的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技术措施介绍,涉及育种、栽培、生理、生态、植物保护、产品加工等诸多学科。
曹尚银、谢深喜、房经贵、卢晓鹏等著的《中国葡萄地方品种图志(精)》是抢先发售对中国葡萄地方品种进行了比较全面、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内容重点放在葡萄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特性和品种资源描述,包括资源调查地点、生境信息、植物学信息和品种评价等。资料完整,翔实,图文并茂,对葡萄地方品种科研与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围绕菌种制作这一技术,从食用菌的基础知识和生产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介绍。内容涵盖了菌种场的布局,菌种生产流程,配套生产设备、工具及药剂,菌种检测方法等,文中还重点介绍了目前颇受欢迎的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内容丰富实用。菌种制作技术则主要包括平菇、双孢蘑菇、草菇、大球盖菇、香菇、黑木耳、银耳、茶树菇、金针菇、猴头菇、杏鲍菇、姬菇、鸡腿菇、茯苓等常见食用菌。
《中国稻史研究》是农史研究近期的重要成果,是稻史研究专家曾雄生研究员30年来稻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书既有宏观稻史通论、耕作制度、稻作环境与稻作文化的系统梳理,又不乏稻田农具、稻史文献、水稻品种的详细考证,视野开阔、资料宏富,眼光敏锐、思维活跃,开辟了中国稻史研究新纪元。
《云南省古茶树资源概况》对云南古茶树的种类、分布区域等进行了梳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云南省内古茶树资源的概况,以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确定了云南古茶山、古茶树的前世今生。
本书为《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图谱》,主要包括玉米栽培技术、玉米病害防治、玉米虫害防治等内容。首先,从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方面对玉米栽培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精选了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14种病害和12种虫害,以彩色照片配合文字辅助说明的方式从病害(为害)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进行讲解。
为加速杂交水稻发展,消除饥饿对人类威胁,杨耀松、胡继银编著的《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实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杂交水稻基本知识、杂交水稻种子国际赞易操作流程、全球水稻和各主要杂交水稻生产国推广现状、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所涉及的市场调研、前期准备、推广应用、本土化种子生产和本土化品种选育等环节的相关内容,以及杂交水稻国际推广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希冀通过此书全面指导杂交水稻国际推广。
《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种植影响的研究》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马铃薯田间试验国际马铃薯中心准则、光周期和温度对马铃薯生理影响的研究、Solanum模型的应用、LINTUL—POTATO试验模型、干旱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CO2对马铃薯生长影响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