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公共关系理论进入了大放异彩的时代《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收录了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关系理论创新、政治传播、公共关系教育创新、公共关系实践创新、形象塑造与公关危机处理等专题,从技术、历史、理论、实践、教育等不同角度反映了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适合于从事新媒体、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危机传播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人员。
《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农业推广硕士专业主干课程“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教材,主要介绍了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以大量实例介绍了在农村社会调查中,如何选择调查课题和进行研究设计,内容包括选题的重要性、选题原则以及如何撰写研究建议书,如何查阅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方法等。对农村社会调查的几种主要方式——问卷调查、实地研究、文献研究和参与式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介绍了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SPSS软件常用的一些统计分析技术。《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高等院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从事农村发展、农村社会问题研究的专业人员以及在政府部门从事农村管理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饥饿是地球上十几亿人正面临的问题。曾经的技术发现带来了旨在结束饥饿的绿色,但60多年后,常规性的食物短缺、营养不良和贫困仍 然困扰着全世界的大量人口。随着粮食价格上涨、气候变化、资源不平等分配和人口不断增长,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在本书中,粮食问题首席专家戈登康韦教授,对从农业发展科学到粮食安全的政治因素与粮食供给等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他强调,要结束地球上的饥饿问题,必须关注粮食产量提高、环境的稳定性和减少贫困之间的基本联系。 康韦针对饥饿提出了一系列紧迫的问题,包括: 面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大量不利因素,我们如何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 对于粮食问题,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能做出什么贡献? 我们该如何让各国政府和私人部门都行动起来,寻找有效途径解决粮食问题,并改善穷人的生活
刘燕丽编著的《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研究生用书)》系统地介绍了以农村和农户发展为中心的区域规划方法。作为不平衡发展战略(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的补充,农村区域的发展需要以权利原则为基础的平衡发展理念,本在区域发展要素(人口、资源、技术和产业、城镇化等)的分析中突出平衡发展理念的意义和方法。本书强调要重视农村居民点公共设施系统,介绍了独户和社区的基本卫生设施标准;简要讲解了农村社区参与式规划方法;最后讲解了规赳中预算组织和农村区域项目管理的方法。《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研究生用书)》适用于与公共管理专业和规划专业相关的成人教育、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在校生使用。
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北方生态敏感带。辽金两代,这一地区的人类活动方式从以游牧业为主向农业占主要地位转变,针对这一转变分析论证人类活动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是本书的重要内容。在完成一系列颇有创新价值的具体论述中,作者揭示了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垦与环境变迁的互动特征,在学术与应用中部表现了较高的价值。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辽金农业与环境问题研究的成果,文中解决了目前学术界与地方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比如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究竟有多大规模,这样的规模究竟带来哪些环境后果。
本书从微观史的角度探究在集体化和改革时期中国乡村的社会经济变化,重点考察位于长江下游江苏中部里下河地区“秦村”的历史变迁,尤其是从中所折射的中国农民在不同制度设置下的动机和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者并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乡村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国家和乡村的关系,基层干部与村民的关系,集体化时期的经济激励与农业效率的问题,以及改革时代的新发展。
传统中国的“押租”与“典卖”等产权交易方式导致地权分化并形成以下结构: 普通租佃一永佃一相对田面一公认田面一绝对田面(典),与这些权利关系相匹配的权利所有者构成乡村的“阶级”与“阶级关系”.在土地改革的三个阶段中,以获取粮食与货币为主要内容的“大户加征”与“减租退押”所具有的财政性质是土地改革的目的所在。 《传统中国地权结构及其演变(修订版)》探讨了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地权关系、结构及其在近现代转型过程中呈现的变化和特征。尤其是对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运动进行了实证的剖析和独到的反思,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奶牛场经营与管理》由威斯康星大学RobertA.Luening博士编著。该书作为“奶牛技术指南”系列丛书之一,完整介绍了美国奶牛场的经营与管理活动,内容涉及奶牛资料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贷款管理和计划管理等,从经济学角度系统阐述了如何经营与管理奶牛场。《奶牛场经营与管理》适合于规模化奶牛经营管理者使用,涉及到的经济学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可应用于其他种类养殖场的经营与管理。《奶牛场经营与管理》中文版的问世,对于我们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的规模化奶牛场经营理念、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奶牛场的综合生产经营效益,将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