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清康熙帝亲政以后,非常重视经史等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于康熙十年,力主将经筵大典变更为经筵日讲,选择当时的高官重臣作为日讲官,选取四书五经及《通鉴》等治乱兴衰之典籍而 讲贯绎 ,希望借助经筵日讲让内阁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学习汉儒经学,统一认识,甄别治国方略,拨乱反正。从康熙十年四月开始,到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止,通过长达十五年的日讲学习,康熙帝对儒学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并吸收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作为自己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结合当时的国情,施仁政于天下。 由康熙皇帝主持的这次中国历*长的帝王读经,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讲义资料。康熙甚为重视,命进讲大臣等将之整理成书,刊印成册,以此
我国自古就是个重视典籍的国家。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文字本身的偏爱,文字阅读成为一种超越日常心境的快乐,进而又能于此获取知识,通晓道义;另一方面则出于对传统的偏爱,既然无法以单纯的记忆去保存和回溯传统,那么书籍自然便成为再现传统,认识传统的*载体。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典籍中,“四书五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淳熙年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熹将这四种著作用作小学教科书,并为它们作了注解,叫作《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四书》一名由此得以流传。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多从《四书》中出题,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考生的书。《五经》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一個人窮一生之力也難識其萬分之一,遂使許多重要資料堙沒無聞。為此,早在1984年著名學者錢鍾書先生便以其遠見卓識,提出了利用電腦技術來發掘、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經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錢先生生前親自規劃和指導的“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孙子集》即為其中之一。 孙武、孙膑两位孙子与《孙子兵法》的关系,自古至今说法不一,争论未定。清中期,山东毕亨、乌程严可均都从《通典》《太平御览》中辑出“孙子曰”有25节。1962年郭化若出版《十一家注孙子》一书,毕严二位的成果未被利用,孙膑的著作更不曾涉及。1972年4月,在江苏省徐州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当中,有大量和孙子相关的资料。至今仍未见到正式的发掘报告,不能全面有效利用。《孙子》原文只有七千三百餘字,而此次新補得三萬五千余字
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玄秘色彩的人物,正史中不見其姓,不知其名。《史記蘇秦列傳》注中稱鬼谷是地名,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歷代名家對鬼谷子其人其書多有評論或引用,如司馬相如、劉向、揚雄、葛洪、柳完元、歐陽脩、蘇軾、蘇轍、宋濂、紀昀、錢鍾書等;也有人給《鬼谷子》作注,如皇甫謐、陶弘景、樂壹、尹知章等。 嚴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僅收鬼谷佚文二篇。今以見於《子彙》,收入《叢書集成》的《鬼谷子》為底本;用《道藏》中的《鬼谷子》參校,再加新輯,共新增一萬餘字,合為四卷。 鬼谷子的身世像其著作一樣的奇詭,後世諸家多有託名作品。如道家有《鬼谷子天髓靈文》被收入《道藏》。兵家有《鬼谷天甲兵書常禳術》。《永樂大典》中錄有《鬼谷卦影》等。這些我們作為參考書目附在書後。至於《關令尹喜傳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四书五经”可谓中国历史发展中流传悠久、地位崇高、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经典。 此次经专家精心注解翻译整理,并配以古版画插图,使图文相得益彰,使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儒家经典,积极借鉴其价值,重新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 《大学》(春秋)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实现这三个修养目标,必须按照八个条目来循序渐进地实行。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春秋)孔子:在古人心目中,此书是修身治国的宝训。因此,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国人的圣书。它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
本集得異文19870字;新輯老子語文15970字。又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西昇經》《顯道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老君養生訣》等六種作為附錄,集中存錄了許多老子遺句,計達17000字。以上共計52840字,已達傳統所云五千言的10倍。此當為研讀探討大哲學家思想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對於研究老子和老子的時代、老子的貢獻,不可或缺。
《秦汉思想研究》(全七册)为周桂钿先生*核心的学术成果,也是中国哲学秦汉思想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该书集合了周桂钿先生四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包括王充哲学、董仲舒哲学以及秦汉思想三大板块,既有以前出版过得专著,亦有近年来陆续发表的新作。该书是周桂钿先生学术研究的重心,也是研究王充、董仲舒以及秦汉思想的重要参考专著。作品清单如下: *卷 《秦汉思想研究 王充哲学思想新探》 第二卷 《秦汉思想研究 王充评传》 第三卷 《秦汉思想研究 虚实之辨:王充哲学的宗旨》 第四卷 《秦汉思想研究 董学探微》 第五卷 《秦汉思想研究 董学续探 董仲舒评传》 第六卷 《秦汉思想研究 秦汉思想史(上)》 第七卷 《秦汉思想研究 秦汉思想史(下)》
“三礼”《礼记》《仪礼》《周礼》是十三经之中的儒家经典著作。历代研究礼学的著作很多,本书编著者钱玄、钱兴奇是礼学专家,依据辞典体例,对三礼中的制度、典章、礼仪、名物等专用词语约五千条进行诠释,质量上乘,是研究礼学的很好工具书。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流传中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为称呼代表的思想家。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苟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即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