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被称为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拓荒之作,首次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已逐渐演变成认知语言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心理空间是我们人类思维和说话时临时构建的部分信息集合,其构建主要是为了局部话语的理解。Fauconnier在本书中运用心理空间这一概念讨论了指称的隐晦性和透明性、指称中的角色和价值之间的复杂关系、语用预设、违实句和比较句等语言哲学遇到的难题,书中详细的论证和大量的语料说明,心理空间理论可以对语言哲学中的难题做出统一而又简明的诠释。 本书适合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生、高校教师和专业研究者阅读。
《古文字演变趣谈》这部书风趣地讲述了古文字的故事,这部书也严谨地考究了古文字的演变过程。文学家的笔调,文字学家的思辨,夏渌先生的一篇篇精悍短文,让我们读得轻松,也让我们获益良多。谈情说爱、议食论性、太阳的黑点、青蛙的哭泣、赵本山的扯蛋、人尾巴的功能……这些话题的短文引人入胜,对古文字学不甚了解、不太关心的人,也会有兴趣阅读。
当今国内翻译学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学者王克非、许钧、刘军平、刘云虹、林克难、郑海凌、谭载喜、廖七一、穆雷联袂编著的翻译理论教材。 以开阔的视野,展现翻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特别对近几十年来中西方学者在翻译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作了系统的梳理。 注重融合性,在把握翻译学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融合中西视野,对翻译学主要流派作了精要的归纳与评述; 追求体系性,以基本理论问题为中心,采取中西比较的方法,凸显翻译学的内涵和学科特色; 坚持发展性,采用历史、发展的目光审视与思考翻译问题,注重揭示理论发展过程中各种流派或理论之间内在的、历史的联系; 突出开放性,全书提出了100个思考题,涉及翻译学的基本问题和翻译学研究的新课题,提供了学术思考线索和新的思考空问,引导读者对翻译活动和翻译研究
《说文解字》是中国靠前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它开启了汉字按部首编排的汉字字典编排方法,抢先发售阐发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此外《说文解字》还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古汉字发展论》从原始材料中,提取字形,截取汉字历史的前期阶段作了全面研究,对不同时期的汉字形体、结构、使用等情况进行了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汉字的特点,描述了汉字各种属性传承和发展的脉络,总结了汉字发展的规律,为汉字发展通史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认知语义学》(两卷本),为认知语言学创始人、美国语言学家LeonardTalmy倾尽心血的集大成之作。两卷本奠定了认知语义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领域,尤其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者的之作。 本书《认知语义学(卷I):概念结构系统》为两卷本前卷,主要研究概念的构建。第二卷《认知语义学(卷II):概念结构中的类型及过程》主要描述概念构建过程中呈现的类型学和结构特征。
《两周金文构形演变研究》是研究两周金文构形演变的专著。全书将两周金文三个“主干内容”,即繁化、简化和讹变三种现象分别作了文字构形的动态分析。作者认为:“繁化现象”是古文字草创阶段推敲文字构形的过程,是古文字演变中朴素美的体现:“简化现象”是文字发展到一定阶段斟酌文字构形的推进方式,是提高书写效率的一种必然要求;“讹变现象”既有因传播手段的滞后而导致的“以讹传讹”的因素,也有作为寄托先民审美意愿载体的成分。 另外,《两周金文构形演变研究》还制成了104例的“西周金文常用字与新增字简表”;提出了79例“对‘春秋金文构形分析总表’附录部分释字的商榷”;列出了209例的“战国文字字形对照表”。且在“附录”部分选取两周金文代表性铭文,并附有释文。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学术与艺术”的并重
本书以《雅》《颂》所收录的诗篇为研究主体,利用殷周金文及战国竹书提供的新证,分别从文献学、字词训释及语法学三个角度,探讨当中较具争议的学术问题,为过去研究带来新资料与新思考。文献学方面,本书集中于诗、乐、舞间关系的研究,分析先秦乐舞组曲的体结构,就《雅》《颂》乐舞性质的讨论提供新材料。字词训释方面,本书通过金文与《雅》《颂》的互证,考释疑难字词整理讹误的例子。语法学方面,本书讨论以虚词为主,深入分析金文及《雅》《颂》所见“不”“无”“其”的语助词用法。
《文献语言学》第八辑是专刊,只收北京大学郭锡良老师的《汉字古音表稿》。书稿运用《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将东汉以前文献中出现的全部汉字包括异体字提取出来,注上上古音,应该说这是上古音研究的前沿性的成果。书稿分四部分:字表、谐声表、韵表、说明。字表部分按开合四等详细列出每部所有字,注以国际音标、现代汉语拼音,部分字有简单训释;谐声表详列声符和代表字,以及单字;韵表部分则穷尽形地详列《诗经》《楚辞》的韵谱和合韵谱;说明部分则对一些学界有争议的字的归属和一些例外字进行说解,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将各字在《诗经》《楚辞》的出现频次予以说明。书后附有音序和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语词和对象》是W.V.O.蒯因继《从逻辑的观点看》之后关于语言哲学的一部系统的论著。作者以语言的社会性为出发点,从主体与对象的刺激-反应关系和机制对语词、语句及其意义做了经验主义的发生学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儿童的语言习得、全然陌生语言的“翻译”和翻译的不确定性、语词的刺激意义和刺激同义性等重要的概念和学说。书中对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多有批评,充分运用和发展了形式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义释”、“语义上溯”);对各种指称的语言手段的暗昧性的根源及其解决方案做了细致的讨论。《语词和对象》较以前的著作更明确、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在物理对象和心理对象问题上的物理主义观点及关于抽象对象(类、数学对象)的柏拉图主义观点。
本书以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状况和能力水平为基准,以“实用”为原则,具有实用性、指导性、时代性。本书编写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新时期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和提高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学习、就业与创业需要。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源流》在借鉴前述前辈的思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并吸收业界新的研究成果,试图在历史大河的流动当中捕捉和揭示历史与文化的互动过程及其内在关系,探寻少数民族文字及其古籍文献的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历史轨迹,并将每个文种代表性的文献以及收藏、整理和研究情况予以归纳和梳理。
此书是狭义上的《历史的荒原》。书从中国文字发展的动态历史上来细审了甲、金文(短铭祭名金文),发现甲骨文不是四堂及现行学术界所认为的商王(殷商君主应是用帝号,而不是用王号)活动的辞,而应是古人祭祀前的一些日子里,为备办祭品、卜问神意所得的祭品祭程备忘录,也就是古籍中说的祭祖前的“卜牲与日”。而整个现行甲骨学体系应是建立在约定的假相上的。那么这假相的体系又为何那么迷人呢?这应是甲文现行体系的许多文字的字形考释还是有一些是正确的。错就错在他仍无历史动态感地把每个文字的字义,以《说文》作准则与基础,死硬地用字形比对的简单方法沿时间无限上推,却不知道中国远古文字是专为占人祭祀备忘而发明的。周公才艰难地改造它用作日常事务。这种文字的日常事务能力沿西周历史发展而继续扩大,加之史籀,尤其是
对《干禄字书》没有深入研究,为本书写序确实有点为难。现在只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敬请方家指正。 《干禄字书》在汉字规范学史上是一部的正字学专着。在近代和当代虽然已经有部分论着进行研究,但是数量不多,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站在现代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高度,集中对其中的字类进行研究,选用了科学、正确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一系列前人未曾发现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认识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选择《干禄字书》的字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突出,探讨深入,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结论。在全面分析了收录的所有字的有关解说后,把它们总体区分为异体字和易混字两大类,这是完全正确的。全书章是综述,其余二、三、四、五章分别集中论述异体字中俗字、通字、正字和易混字,这为对
今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全国人民都在为60年的成就而欢欣鼓舞。各出版社也在为出版反映60年成就的新作而忙于组稿。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早在去年初就向我组稿,要我主编一本反映中国民族语文工作60年成就的专著。当时,出版社云峰社长和莫福山总编辑亲自登门约稿。他俩都是我的老朋友,1997至1999年,我们曾经为编辑出版大型五卷本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而共同度过了无数艰苦而愉快的日子。虽然这一时期我手上还有好几个活儿要做,但这本专著的价值以及与两位出版社领导曾经有过的友情,使我欣然应允。 1996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丛书》编辑出版委员会约我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一书。我领回任务后,就约请各分支领域的老将一起来做。这些在新中国建立后曾经长期驰骋在民族语文领域的专家们,都有丰富的经验,又有
《文字学论著目录》收录文字学的著作、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单篇论文、书评。论文集论文分开著录。内容包括文字学理论、各具体文字研究,与具体文字密切相关的文献研究也包括在内,还包括文字渊源物,如文身、岩画、原始记事等。惟具体文字的单字考释不包括在内,另外文字教学的论著也不收录。收录时代以近代科学文字学观念兴起开始,迄于很近(以后拟不断增补修订),力求成为文字学方面很为全面的一本论著目录。
《语言哲学:经典诠释》形式独特。不同于通常的语言哲学专著或者文选,也有别于常见的语言哲学教程,旨在与诸如乌丁尼奇《语言哲学》等文选配合使用。作者选取了语言哲学领域的十部经典文献,着力对十位语言哲学家的观点和著作做了清晰明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评判。 《语言哲学:经典诠释》并非围绕语言哲学论题的普通导论,而是聚焦于上述经典文献各个作者之代表性思想观点做出的导读性诠释。
黄焯先生受业于黄侃先生,将黄侃先生治学语录中的小学部分编订成为《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一书,并将清人说法及他本人的学术见解,也附列其中,一并刊出问世。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从文字、声韵、训诂三个方面,各就其学习门径、研究方法、研究功用、重要条例以及重要专籍等各个有关方面,介绍了黄侃先生的学说,对传统小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作用。
《江晓原作品集 甲编 周髀算经 新论·译注》包括如下内容:对《周髀算经》的长篇新论、《周髀算经》全文白话译文、《周髀算经》全文的原文及详细注释、八个相关附录、参考文献及综合索引。意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种全面的《周髀算经》手史料。 新论基于作者对《周髀算经》研究的成果,论述了《周髀算经》的版本、作者与成书年代;重新考察了《周髀算经》的宇宙模型一一盖天说,给出了盖天宇宙模型的正确形状与结构;进而探讨了盖天说与古代印度宇宙理论的特殊关系;还论述了盖天说与浑天说的优劣及相互关系,以及《周髀算经》中的其他天文学内容;讨论了《周髀算经》中的勾股定理及有关背景;《江晓原作品集 甲编 周髀算经 新论·译注》还特别研讨了《周髀算经》中所体现的在古代中国科学史上极为罕见的公理化尝试及其意义。白话译文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