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校注,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对我国社会发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发展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汗牛充栋的佛教典籍,尤其是中国高僧的佛学著作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研究和出版中国佛教的重要典籍,是中国哲学史、宗教史、文学史等有关学科的尃业工作者的迫切需要。华严金师子章,系唐代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法藏为女皇武则天宜让华严义理的记录整理稿,是华严宗的代表作之一,是华严宗佛教哲学思想的基本纲要。作者希望这本华严金师子章校释能对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研究起到参考资料的作用。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虽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所以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本书适合于社会读者,为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 《了凡四训全鉴》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三个方面,对《了凡四训》进行了全面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读,以便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部著作。
本书第二卷内容为道教的经籍书文和教义规戒。前者除道书总集和类书外,还分门别类介绍有关教理教义、戒律劝善、方术科仪、神仙道士传、宫观名山等内容的主要典籍近百种;从浩如烟海的历代道书中撷取精华,门类比较齐全,读后可知道教典籍之梗概。教义规戒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道教教义的历史渊源、历史演变、主要内容、各派观点及其社会影响等为目前众多有关道教读物中所仅见。
中国佛教注重“妙有”之思想特色的真正确立,当在禅宗。惠能南宗把天台宗肇端的“唯心”倾向推到,作为标志,则是《坛经》的问世。《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被冠以“经”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本书由尚荣编著。
本书是《中国佛教》的第二辑,内容分佛教人物和仪轨制度两部分。对中国佛教史上在译经、义解、参禅、明律、立宗判教、传道护法等方面有贡献的代表人物和传戒、度牒、清规、课诵、忏法等仪轨制度都有论述。书中各篇分别由佛教学者喜饶嘉措、吕澂、周叔迦、黄忏华、郭元兴、林子青、隆莲等执笔。此次出版前又由巨赞对全书作了审订。
本书第二卷内容为道教的经籍书文和教义规戒。前者除道书总集和类书外,还分门别类介绍有关教理教义、戒律劝善、方术科仪、神仙道士传、宫观名山等内容的主要典籍近百种;从浩如烟海的历代道书中撷取精华,门类比较齐全,读后可知道教典籍之梗概。教义规戒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道教教义的历史渊源、历史演变、主要内容、各派观点及其社会影响等为目前众多有关道教读物中所仅见。
中国佛教注重“妙有”之思想特色的真正确立,当在禅宗。惠能南宗把天台宗肇端的“唯心”倾向推到,作为标志,则是《坛经》的问世。《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被冠以“经”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本书由尚荣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