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天下很自由的人,因为他的权力没有任何。皇帝又是天下很不自由的人,同样因为他的权力没有边界。 权力过于巨大,给权力拥有者及其家族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伤害和不幸。中国式皇冠既神奇、璀璨、法力无边,又沉重、巨大,令人举步维艰。这种独特的境遇是对人性的一个特殊考验,而不同的人在这同样的囚、重压、撕裂下,表现出人性中截然不同的断面,张宏杰著的《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修订版)》就是对其中几张断面的描绘和记录。
本书收录的是作者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专题论文。本书根据内容,大体上分为政治、经济、家族、文化、史事考订、书评杂著几个部分,既有宏观考论,如魏晋南北朝使其南北水路交通的发展、“关陇文化”与“南朝文化北传”等,也有具体问题的专项研究,如论孝文帝迁都事件、汉代弘农杨氏等,这些宏观考论与具体问题的专门研究,从不同侧面了反映魏晋南朝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本书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缩微的魏晋南北朝史。
在经济学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茶座”中,历史学家的的“茶座”是最令人向往的。这倒不是因为历史学家的茶道功夫特别好,或者历史学家品茶的本领特别强,而是因为历史的茶味格外醇厚清香,也最适合慢慢品味的。《茶座》作为通俗历史学读物,有的是轻松、休闲和高雅,有的是贴近生活和读者,有的是生动活泼;而它作为杂志书,它既继承了图书的专业性强、有深度的优点,也具有杂志的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优点。本书是“茶座”之第九辑,全书共分人物史家有言、人物、名家、访谈、书札等9章。该书可供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本书集合了日本当代学者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若干重要问题所进行的论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日本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研究状况亦有所助益。 全书包括了中华世界、唐代的对外贸易与在华外国人的相关问题、论胡族国家等。
官场,这实在是一个古老而又久远的存在。自从人类进入有组织社会以来,它便出现了;从此以后,它便以其坚不可破、牢不可摧的稳定性,盘踞于人类社会之上。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经历过多少沧桑巨变,历史兴亡相继,多少个王朝崛起,多少个王朝消失;社会盛衰不定,有过蒸蒸日上的繁华盛世,也有过一次又一次濒临于灭绝的时刻;国家治乱无常,有过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也有过鬼蜮横行的黑暗年代,甚至山陵曾崩溃,江河曾断流。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官场却一直存在着,如同一座永不闭幕的人生大舞台,而且,对人类社会产生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天文分野是由中国传统星占学衍生出来的一套认知天地对应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既是传统星占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古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首次对中国古代天文分野的历史演变、理论模式及其政治文化涵义做了系统研究。全面梳理了天文分野学说的起源、释义和理论类型,重点考察影响z大的二十八宿及十二次分野体系的形成、定型与衍变,以及在古代王朝政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折射出的天下观思想,进而透过天文分野的视阈对东西方世界观试作比较,体现出一种全球视野。
朱熹(1130-1200)字符晦,一字仲晦,别号晦庵, 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 此书的初刻本是乾隆十七年白田章堂本,包括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在流传过程中又产生了多种不同版本,主要有乾隆二十四年吴邑禹氏刊本、本库全书本、粤雅堂丛书本,长沙唐氏刊本、吴阊应氏刊本、崇文书局、浙江书局补刊本、武昌书局本以及丛书集成本等。 书后附录有关朱熹的传记资料、师承关系、著作目录及各种题跋等,以供参考。
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鲁番)、庭州(今吉木萨尔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的三个重要边州,扼守自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是唐朝经营西域的根本所在,也是唐代伊西北庭节度使控制的区域。本书稿以唐代伊、西、庭三州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和传世史料,详细勾勒了伊、西、庭三州建立、发展、废止的历史,指出了其自安西都护府治下的伊、西、庭军政体系到北庭节度使节制的伊、西、北庭军政体系的发展过程,及相关历史背景。同时,书稿对于唐代西域目前很多聚讼纷纭的问题,如金山都护府的兴废、瀚海军的设立、安西与北庭两节度使的关系等,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多有创见。总之,本书稿力图以开阔的视野、精当的考证,为唐代西域史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无
本书在中越文化比较研究的广阔视野下,从传播流布、抄写刊印、记录分类、文献特色等方面对汉文典籍的分支——越南汉喃古籍——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填补了中越文化交流史和域外文献学方面的空白。全书以流畅的文笔、前瞻的资料、周详的论证,考察了中越书籍交流的途径、规模,以及影响其发展的文化因素,揭示了越南古籍的刊刻系统、版刻特色、刊印重心;总结了越南古籍目录的编撰特点和分类特点;分析了越南汉籍产生的基本途径,以及越南本土书面典籍——喃文书籍产生的根本原因;阐发了越南汉文学作为雅言、作为中越两国文化交流纽带的意义。同时,从口头传播的角度,将越南民间抄本与敦煌写本进行了比较文献学研究,依据民间文本的种种特性,提出了建立不同于传统文献学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方法的新学科——“俗文本文献学”的设想。
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鲁番)、庭州(今吉木萨尔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的三个重要边州,扼守自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是唐朝经营西域的根本所在,也是唐代伊西北庭节度使控制的区域。本书稿以唐代伊、西、庭三州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和传世史料,详细勾勒了伊、西、庭三州建立、发展、废止的历史,指出了其自安西都护府治下的伊、西、庭军政体系到北庭节度使节制的伊、西、北庭军政体系的发展过程,及相关历史背景。同时,书稿对于唐代西域目前很多聚讼纷纭的问题,如金山都护府的兴废、瀚海军的设立、安西与北庭两节度使的关系等,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多有创见。总之,本书稿力图以开阔的视野、精当的考证,为唐代西域史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朱熹(1130-1200)字符晦,一字仲晦,别号晦庵, 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 此书的初刻本是乾隆十七年白田章堂本,包括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在流传过程中又产生了多种不同版本,主要有乾隆二十四年吴邑禹氏刊本、本库全书本、粤雅堂丛书本,长沙唐氏刊本、吴阊应氏刊本、崇文书局、浙江书局补刊本、武昌书局本以及丛书集成本等。 书后附录有关朱熹的传记资料、师承关系、著作目录及各种题跋等,以供参考。
本书以中学历史老师为主要服务对象,书中所列专题都应是中学历史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撰写时,主要是阐述有关的论点,更多地是偏重于理论和分析,还必须注重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在这些前提下,根据需要也补充一些史料。总起来说,是力图体现一种历史观,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域外汉学与中国现代史学》稿共八章,主要特点如下:首先,充分利用中外各种图书数据库资源。课题所涉及的文献,极为零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梳理出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仅靠传统的检索手段则远远不够,尚需充分结合各种数据库资源以及检索工具,如此才有可能在新史料发掘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其次,兼顾“人”与“书”两个层面。先行成果似过度重视“人”的作用,尤其是中外学人的交往,这方面秀的作品是桑兵先生《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一书。人际网络交往固然重要,但汉学著作在中国史学界的流传情形,或许对中国现代史学发展更为重要,先行成果对此探讨不多,导致难以准确评估汉学在何种程度上形塑了中国现代史学;最后,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在研究内容上,不追求“大而全”,以专题研究
本书是由中日两国学者合作研究和编著的主要面向青少年的通俗历史读物,在当今中日两国就如何认识日本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问题尚存分歧,无法有国家组织撰述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中国东北历史的情况下,由属于民间的中日两国学者合著,充分发掘和利用中日两国保存的历史资料,通过共同研究和讨论,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撰写出了符合历史真实的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