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全面地收罗了严复所撰写的有关政论、文化评论与介绍西学等之文章,每一部分以时间先后排序,以显示严复思想的发展。本卷中不但包含了《严复集》、《严复合集》、《〈严复集〉补编》所收录的部分重要作品,也有近年发现的一些未刊之作。编者对各篇文字之出处、文本之来源均作了仔细的考证,亦更改了以往的一些错误,是一部有助于学者研究严复生平与思想的、实用的之作。
《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精)》由曹旅宁撰,全书分为四卷,此外,还收入了黄永年先生著述编年和黄永年先生哀挽录。黄永年先生是历史学家,本书为其弟子曹旅宁为黄先生所作,以编年事辑的方式记录了黄先生一生的历程,勾勒了一代学人的学术面貌。书中还有许多掌故趣闻,多是次披露,既有可读性,又有资料性。
《独立寒秋:陈寅恪的读书生活》以中国现代学术大师陈寅恪为描写对象,选取他们的读书生活这一特定的角度,通过叙述这些名家大师如何读书、写书、购书、藏书、爱书,以及介绍他们的家学渊源、师承关系、访学交谊等,来展现他们的读书方法、治学特点以及事业成就。在写作风格方面,本丛书则追求实录性和情景化,着重围绕这些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巨匠们在读书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趣闻美谈、掌故轶事,以见出他们的人生志向、精神境界和生活风貌。
古之作者,于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每别作一篇,述先世,叙经历,发凡例,明指意,附于书尾,如《史记》之《太史公自序》,《汉书》之《叙传》,《论衡》之《自纪》,皆其例也。其意盖欲使后之读其书者,知其入,论其世,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传统体例,有足多者。本书所及之时代,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之时代,其波澜之壮阔,变化之奇诡,为前史所未有。书于其间,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都凡四部分:日“社会”,志环境也;日“哲学”,明专业也;日“”,论教育也;日“展望”,申信心也。长短不同,旧日小说家所谓“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也。揆之旧例,名日“自序”。非一书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总序也。世之知人论世、知我罪我者,以观览焉。“三松堂”者,北京燕南园之
广禄(1900-1973)是清末新疆锡伯营一位领队大臣之子,从伊犁惠远师范学校毕业后,远赴北平求学,后回到新疆为家乡的建设献力。1949年去台后弃政从文,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生涯,发现、整理和出版了被誉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发现之一的清代开国时期的原始档案《老满文原档》,对国际满学研究起到了推进作用。广禄作为民国时期新疆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其回忆录具有手史料的珍贵价值。该回忆录对于民国新疆诸多重要人物、事件的历史,新疆等地民国时期的自然、人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回忆录中对杨增新(时任新疆督军、省长)的内外政策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对于研究清末及民国时期执政当局的内外政策等问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思想时代:陈寅恪、胡适及其他》是作者对陈寅恪、胡适思想研究的成果集,本书是《思想时代》一书的增订版,作者在原版基础上新增若干文章,讲述陈、胡同时代学者之往事,并对原作加以修订更改,力求呈现给读者原文完整面目。书中以陈寅恪、胡适等前贤的诗词或通信为材料,从他们的人格立言和学术道德方面着眼,细致考证品读。全书穿插古今学者对比,既有作者对历史偏见和今人误读的纠正,也有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有趣掌故,充满人文关怀,前贤风范跃然纸上。
《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精)》由曹旅宁撰,全书分为四卷,此外,还收入了黄永年先生著述编年和黄永年先生哀挽录。黄永年先生是历史学家,本书为其弟子曹旅宁为黄先生所作,以编年事辑的方式记录了黄先生一生的历程,勾勒了一代学人的学术面貌。书中还有许多掌故趣闻,多是次披露,既有可读性,又有资料性。
1985年,南怀瑾先生将届古稀之年,他到台湾已教化了近四十年之久,从学人数更已不在少数,所以刘雨虹老师纠合学友们,各写心得报告,集合成册出版,今天来看,幸亏当时刘雨虹老师勉力促成这些记录的出版,否则事过境迁,南怀瑾先生那个阶段的教化足迹,就难以看到了。这本书于1987年在台湾出版,至今已将近三十年,简体字版是初次在大陆印行。
《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精)》由曹旅宁撰,全书分为四卷,此外,还收入了黄永年先生著述编年和黄永年先生哀挽录。黄永年先生是历史学家,本书为其弟子曹旅宁为黄先生所作,以编年事辑的方式记录了黄先生一生的历程,勾勒了一代学人的学术面貌。书中还有许多掌故趣闻,多是次披露,既有可读性,又有资料性。
《独立寒秋:陈寅恪的读书生活》以中国现代学术大师陈寅恪为描写对象,选取他们的读书生活这一特定的角度,通过叙述这些名家大师如何读书、写书、购书、藏书、爱书,以及介绍他们的家学渊源、师承关系、访学交谊等,来展现他们的读书方法、治学特点以及事业成就。在写作风格方面,本丛书则追求实录性和情景化,着重围绕这些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巨匠们在读书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趣闻美谈、掌故轶事,以见出他们的人生志向、精神境界和生活风貌。
《陈黻宸学术思想研究》就是一部对陈黻宸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力作。全书从陈黻宸解析传统学术和构建新学两方面人手,以转化和会通为主线,对陈氏学术思想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其旧学体系内部已经打破了传统经、史、子、集的界限,出现了交叉和转化的情况;而在新学的构建中,尽管其吸纳了不少西方因素,但始终不离旧学基础,仅将西学用作改造旧学的工具,故其新学构建不似梁启超等学界巨子那般。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学术发展中的关键人物,他前后生活在不同的两个时代,对中国传统学术、中国现代学术和西方现代学术都有深入理解,他在中国现代学术和中国现代文学方面的贡献是世所公认的。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已成为公认的现代学术和现代小说,他的学术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代表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文学术的水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在钱钟书逝世10周年之际召开钱钟书学术研讨会,并将精辟的学术论文汇集成《钱钟书和他的时代》,存诸家之不同观点,反映了良好的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同时也为重振中国钱钟书学术研究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