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研究: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基于《外语电化教学》期刊近年来发表的一批学术精品文章,以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为背景,以网络信息技术、外语教学理论及外语教学本体研究三个方面为重点,全方位梳理了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构建过程,总结了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丰富经验。《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研究: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既展示了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也对未来外语教学实践具有的启示。
《哥伦比亚英国小说史》收录了英国文学史方面的论文40篇,史论兼备地展示了20世纪末英美学术界在该领域的批评特点和价值趋向。由于不拘混于僵化的时代划分,书中的一些文章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论及了为数较多的作家。此外,书的卷末还附有百位英国小说家小传。
《中国人英语自学方法教程(第二版)》一书以原典英语学习法为主要内容,阐述适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体系,介绍认知科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实用的英语学习方案和资源。本书既有丰富的案例、具体的方法、细致的程序,又处处渗透哲理分析。
一门学科要有开拓和突破,需要深入了解学科自身的发展史。翻译活动在中国有着近三千年不间断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翻译传统,但将这一翻译活动的演变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来进行考察,却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邹振环著的这本《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对于中国翻译史学在20世纪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了全面的历史回顾:将20世纪中国翻译史研究的演变过程以“起承转合”为线索,对20世纪(1902-2000)中国翻译史研究的起步、发轫,如何经过民国时期的承接、承势,至1949年后的演变、转折,并在20世纪末完成了中国海峡两岸汇合、会聚的过程,作了的梳理。全书以翻译史研究论著为主要资料,结合其他文献,抢先发售勾勒出20世纪中国翻译史研究发展演变的脉络与系谱。作为一部专门学科的史学史,全书资料翔实,论说丰赡,品评力求客观而深入,填补了学术史研
本项研究以英汉双语同声传译为研究背景,借鉴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中语言信息处理、记忆资源配置等原理,应用实验法、凋查法、观察法等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同时采用历时描述与共时对比相结合的研究设计,力求对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力图构建同声传译的工作记忆运作模型。
幽默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元素。它是社会现象,心理现象,更是语言现象。本书回顾了自古希腊先哲以降的幽默研究传统,以脚本理论为主线介绍了现代幽默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兼顾幽默的描写性语言学的研究传统和计算语言学研究动态,既全面涵盖了幽默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又凸显了幽默语言学及其交叉领域的发展前沿。全书内容翔实,深入浅出,是一本读者可以笑着读完并了解幽默语言学这个新兴领域的专著。两位作者长期从事幽默语言学和计算幽默学方面的研究,这是继本书**作者刘乃实《言语幽默的图论模型》之后的一本力作。本书语言简洁、清晰易懂,适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人员以及对幽默语言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后方法理论与应用书系·超越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是“后方法”语言教学研究的代表作。作者系统阐释了“后方法”的语言教学思想,推动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践超越“有限的且带有限制性”的“方法”的概念束缚。为此,作者构建了一个以“特殊性”、“实践性”和“可能性”为中心的宏观语言教学策略的理论框架。书中设计诸多“反思型任务”,以开放式的问题与读者互动,凸显其教师自主性理念。书中提供的许多课堂教学实例,便于教师参考。《后方法理论与应用书系·超越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堪称语言教学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是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书。
《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第二版)(英文影印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入门教材,介绍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历史进程、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方法、流派和代表性人物。书中七篇文章各成一体,七篇文章的作者大多是话语分析领域的代表人物,七篇文章既勾画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科全貌,又以具体的个案分析介绍了有代表性的研究途径,既可以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习教材,也是话语研究者、社会学研究者学术视野的读本。
《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是“后方法”语言教学研究的代表作。作者系统阐释了“后方法”的语言教学思想,推动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践“有限的且带有限制性”的“方法”的概念束缚。为此,作者库玛构建了一个以“特殊性“、“实践性”和“可能性”为中心的宏观语言教学策略的理论框架。书中设计诸多“反思型任务”,以开放式的问题与读者互动,凸显其教师自主性理念。书中提供的许多课堂教学实例,便于教师参考。《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堪称语言教学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是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书。
这套《阿尔泰学丛书》将包括:一、有关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比较研究或相关语言描写研究的著作、译著和论文集;二、相关语言的文献资料;三、相关语言或方言的实地调查材料;四、有关阿尔泰语系语言研究的信息资料等。本书是作者在华盛顿、纽约哥伦比亚多次所讲的阿尔泰语言学这一课程的内容提要。但所涉及的内容较全面、详细。
《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一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的实例全面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解释了这些理论的模糊点及其中的术语,同时也阐明了作者本人的功能翻译观点。该书首先回顾功能翻译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过程,详细描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要点及其在译员培训方面的作用,进而论述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口译等领域的应用。作者还回应了人们对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对目的论)的批评。最后,她展望了目的论和功能主义研究途径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前景。
《语篇语义框架研究》在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语篇语义研究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框架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领域发展起来的框架分析方法,探讨语篇中语义框架结构的构成和实现方式。专著是对悉尼学派提出的语篇语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于语篇语义学的学科建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对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英语常见疑难问题解答》收集了大量有关词义、语法、习惯用语、修辞、语调及动词体貌等问题,以问答形式对一些语言现象追根溯源,详加分析,说明并辅以大量例句,力求通过问题的解析,使读者能触类旁通,对有关的语言现象能有系统的概念和较深的理解。《英语常见疑难问题解答》例句大多选自英美名著,并注重其趣味性以增加此书的可读性,使读者从生动活泼的语言中加强语感,增进理解掌握能力。选用例句注意到文字上深浅难易的搭配,以适应不同水平的读者的需要。每一例句均有参考译文。
如书名所示,本书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两个方面,旨在介绍这方面的一般知识,属于启蒙性质。本书的阅读对象,除了之外,也包括广大外国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尤其是自学者。
《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第二版)(英文)》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入门教材,介绍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历史进程、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方法、流派和代表性人物。书中七篇文章各成一体,七篇文章的作者大多是话语分析领域的代表人物,七篇文章既勾画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科全貌,又以具体的个案分析介绍了有代表性的研究途径,既可以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习教材,也是话语研究者、社会学研究者学术视野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