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战略变革成为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战略变革指导框架。随着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品位下降和环保政策趋严,资源型企业面临迫切的战略变革需求,本书聚焦中国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企业,探讨其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进行的战略资源配置模式的变革。通过实地调研、逻辑演绎、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本书发现组织惯例与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动态能力在组织惯例与战略变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环境动态性和管理自主权对战略变革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组织惯例通过组织学习和创新演化出新的动态能力,推动企业实现战略变革,摆脱路径依赖,获得竞争优势。本书研究昆明钢铁、瓮福集团等四家西部资源型企业,深入分析了其战略变革的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这些企业
本书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的西部人才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并形成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概括地说,该课题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国内人才政策措施评估研究尚不多见的情况下,依据人才学、政策学和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立足西部人才政策措施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实际,构建了区域人才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的框架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学术领域,公共政策的分析与评估研究都很薄弱,这已经成为我国公共行政政策优化的瓶颈之一。因此,该课题评估框架体系的建立,不仅对拓展人事人才研究的视野和范围很有帮助,也对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研究很有益处。 二是采用了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会议研讨、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实证研究手段,又运用了历史分析、典型解剖、比较研
社区是社会基本组成,社区的管理、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本书在原有绿色社区创建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水平和公众需求,与读者分享 外绿色社区 发展经验和案例,结合新时期中国整体社会需求,提出未来绿色社区低碳、环保、节能、节材、节资等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供读者参考。
殷红霞、郑毅敏著的《人力资本水平与西部农村青年的职业流动》沿着“教育机会分配—人力资本水平—职业流动”这一逻辑思路,采用追根溯源式的路线,探寻西部农村青年职业流动的主要障碍。在研究中,本书突破了传统的地域视角,用职业流动代替了以往的人口和劳动力流动,以西部农村青年这一劳动力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老一代农村青年(1945—1960年出生)职业流动为参照,分析新旧两个时期农村青年的人力资本水平及其职业流动率的相关性,探究教育机会分配、人力资本水平与职业流动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现实关联性,积极寻求拓展西部农村青年的就业领域、提升其职业流动能力的有效路径。
“十三五”时期是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国能否共同实现全面小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地区。经过15年的发展,“十三五”时期西部大开发存在着如何实现战略深化的迫切问题。针对西部地区新的发展形势、阶段特征和战略目标,魏后凯主编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总体思路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以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为逻辑起点,提出“围绕一条发展主线、遵循五项基本原则、拓展四种发展思路、强化五类开发重点”的发展构想,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完善、空间格局优化、扩大开放合作六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建议。
王永静、程广斌著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以新疆为例/经济管理学术文库》以新疆为例,着重探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对新疆实施的主要政策、新疆的开发重点、政策实施成效以及依然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西部大开发采取的诸项政策措施进行反思,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后续政策调整提供建议,有利于厘清西部大开发后续政策的调整方向与实施重点,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进而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和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了1149个Visual C#开发经验技巧,覆盖了程序开发中的各种实际需求。全书共分27章,分别是开发环境、语言基础、程序算法、数据处理、资料验证技术、日期与时间、Windows窗体控件、Web页面设计、HTML客户端控件与服务器控件、内置对象、图形图像技术、动画与多媒体、鼠标与键盘、文件、文件管理及数据流、Windows开发技术、程序应用控制、SQL查询相关技术、数据库技术、打印与报表技术、C#高级应用开发、硬件及相关开发技术、网络开发相关技术、注册表应用、安全技术、程序调试与错误处理。 本书附有配套光盘。光盘提供了书中所有实例的源代码,代码都经过精心调试,保证能够正常运行。 本书适用于各类程序开发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广大计算机爱好者和大中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