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作为全球通行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方式,在尊重当事人意愿、便捷高效解决纠纷、跨境管辖执行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书以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推进为中心,在阐释国际商事仲裁的涵义、特征、性质、优势、分类、制度结构和仲裁机构的基础上,分别对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国际仲裁的法律适用、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程序的进行、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等展开系统的介绍。本书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为核心,界定仲裁协议、仲裁员、仲裁程序、仲裁裁决、司法审查等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原理。在编写方式上,本书注重以学生的认知思路作为叙述的逻辑主线,强调学生本位,试图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开放性的观念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在内容设计上,既注重基础概念及核心知识的传授,同时为在这方面具有兴趣的同学拓展眼界、
■从仲裁权与司法权的二元权力视角出发,尤以1994年《仲裁法》制定后我国仲裁司法审查的规范与实践为重点考察对象,探究仲裁的司法边界问题。 ■仲裁权与司法权皆为以解决纠纷为目的的裁判权。仲裁裁判与司法裁判之间的共性使之成为可替代的纠纷解决方式,但与此同时,两者也存在显著差异。 ■仲裁的司法边界也即仲裁权与司法权之间的权力界限。
近年来,金融领域的纠纷呈现指数式的增长。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并取得蓬勃进步,新型的金融商事纠纷随之而来,争议已从传统类型发展到了甚至需要高科技知识予以辅助解决的阶段,甚至跨司法辖区的交易纠纷也层出不穷。金融业传统上一直排斥仲裁和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其更倾向将争议交由法院审理,特别是主要金融中心的法院。 在此背景下,国际金融领域的争议解决机制正在通过仲裁规则的颁布和修订而日趋形成,中国仲裁机构也较早地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金融仲裁规则。对于金融仲裁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尚缺乏充分、系统的研究和论证,本书以金融仲裁的自治性、专业性、灵活性为切入点,以高效、公平和效益为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和完善我国的金融仲裁制度。
在我国当前的地理范围之内,并存着内地(大陆)、香港、澳门、 四个法域。四大法域之间仲裁裁决的认可和执行问题,不仅是一个直接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 是一个有着重要经济影响的课题,应予高度重视。本书主要着眼于仲裁裁决在四大法域间认可和执行的立法与实践, 提出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专门研究。本书将这个问题归纳为我国仲裁裁决的区际认可与执行机制,通过对机制概念的界定、法律渊源的整理及演进历史的梳理,对其将来的发展作了展望,并指出现行机制存在四大缺陷,只有通过统一法的适用才能克服。由此,对以统一法模式取代现行机制的必然性作了论证,并探讨了落实统一法模式的具体方式。在我国当前的地理范围之内,并存着内地(大陆)、香港、澳门、 四个法域。四大法域之间仲裁裁决的认可和执行问题,不仅是一个直接的区际法
《仲裁大咖谈仲裁》共收录发言19篇,均为业界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在“仲裁大咖谈仲裁”公益讲座上的发言,从仲调结合、司法审查、行业仲裁、仲裁的实体与程序、中国商事仲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仲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讲述,让 多的人认识仲裁、了解仲裁、选择仲裁。同时收录了王利明老师受邀针对民法典所做的发言,系统全面阐述《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和特色,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民法典》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收录了5篇实务工作者针对疫情期间仲裁工作的开展、合同的履行等有关法律问题的发言,提出了建设性对策及建议。
邓建民、曾青编著的《仲裁程序若干问题研究--基于理论前沿和实务规范的思考》对仲裁程序的概念界定、法理依据、功能定位等进行理论上的辨析;相关的域外立法和实务进行考察;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仲裁立法和仲裁实践基本情况的进行归纳分析;并对仲裁程序在我国的立法及其具体仲裁实务中适用状况及其问题的分析;根据仲裁程序的特点和功能,依据我国现行法律系统,参考国际商事仲裁和世界各国各地区国内仲裁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仲裁实务中的具体问题,提出我们对该程序在我国的建立或完善的设想。
本书收集了大量法院已经结案的民商事方面的经典疑难案件作为素材,每个案件都有疑难点提示、案件评判思路、案件评析,作者期望通过对案件的分析和点评,对法官断案、学生学习、律师工作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自从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裁法》于1995年9月1日施行以来,在适用该仲裁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亟须研究和解决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十年来,许多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及同仁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同时,对中国仲裁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看法。其中关于涉外仲裁司法审查更是热点议题之一。 本书论方的作者中,有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有多年从事仲裁解决争议的专家,有资深的律师,还有其他对仲裁研究有一定造诣、关切中国仲裁事业发展的人士。本书中收集的论文是诸位作者研究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成果,也是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本书的鲜明特点。 书中收集的论文保持其原貌,论文中的妯点只是作者本人的观点,编者仅对论文中某些字句、标点符号和注释作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