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一生辗转多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历经江阴、昆明、上海、江西、北京、张家口多地,《人生百味 汪曾祺年谱》的作者经年累月地在报刊的缝隙和史料的边缘处搜索,通过蛛丝马迹找当事人核证、采访汪曾祺的事迹,寻觅汪曾祺渐渐模糊、淹没的足迹,努力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汪曾祺。本书全面、简明地载述作家汪曾祺一生的行实、创作、交游,力求 为生性散淡、不记日记的汪曾祺还原出一部 日志 式的、可靠的生活史与创作史 , 还原 历史的汪曾祺 。而重点在于突出汪曾祺作为作家的 文学生涯 ,其骨干线条十分清晰地凸显出来,充分地体现出汪曾祺一生不为留名、不为逐利,只是留下一些篇章文字,以及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些美好回忆。
《威廉 布莱克诗歌译评》翻译、评析了66首布莱克的诗歌(《诗的描述》19首,《天真之歌》19首,《经验之歌》26首,《手稿诗选》2首)。每首诗附有英文原文,对其中的难词作了注释。除了对这66首诗进行了翻译及深入评析之外,还对每首诗的几种中文译文简要地进行了比较,指出其短长、优劣。在书末,精选了布莱克本人为其《天真与经验之歌》制作的插画。
金庸是不是伟大的文学家? 金庸为何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庸小说与佛教有何渊源? 金庸小说在武侠小说史中处于什么地位?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如何排名? 三个版本的金庸小说有何差异? 让一位读了35年金庸,创金庸讲座“爆棚”纪录的文学教授,告诉你答案!
《误读》一书是艾柯博学的炫技作!这一系列炫目的文章,“用了天知道什么样的语言”,在天文、地理、神话、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大众文化、媒体、拓扑学之间纵横自如,对纳博科夫、荷马、但丁、塞万提斯、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的经典进行华丽的解构误读,让人捧腹、惊叹的同时,又令新的意义不断涌出。 正是在这场蓄意插科打诨、装疯卖傻、天马行空、颠三倒四的误读之旅中,艾柯“愤世嫉俗”地解构了我们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