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萃集东南佛国楹联108幅,将楹联辞采与精美书法汇为一集,并配以楹联环境照片。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佛教楹联尤为普遍。本书在展示中国楹联艺术书法的同时,对每幅楹联加以历史文化解释和书法点评,具有观赏性、知识性、收藏性等多重价值。
该书从中国的历法源头说起,用作者的节气与物候作品和相关阐述科学表现了“历法之源”地的节气与物候景象,图解了中国古代专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具有呈现的科学性和标准性。不仅如此,作者还将节气与物候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气象、农事、节日、诗歌、民俗等文化用文字娓娓道来,独具科普特色。
本书主要描述的是一个乡村自治组织(乡村梅花拳组织)及其所在村庄近百年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变迁史。通过梅花拳这一乡村武术组织的底层视角切入,观察其对村落整体生活的影响和渗透方式,这包括村落经济、村落政治及
关于民俗学这一学科的产生、形成、发展以至当前研究动向和社会影响,《回族习俗探源》作者在开篇的《引言》中已有具体而详尽的论述,毋庸饶舌。但我想侧重强调的是了解民俗、尊重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敏感性,非同小可,决不能掉以轻心。具有悠久历史、高度文明的中国,很早就非常关注这个问题,被列入“十三经”之一的《礼记》,就郑重其事地提醒人们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面临并与外部世界相接触,要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创造和谐共处的氛围,就必须“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仔细掂量、推敲,这不仅仅是个人礼貌涵养、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而主要是人际、实际、国际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准则规范,是维护安定团结的可靠保证和必要前提。君不见,在日常生活中,为此类敏感问题不是几曾大伤脑筋吗?小则发生口角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