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是特殊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属于城市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也受到城市文化的辐射影响,并在城市文化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特殊作用。本书以世界各地城市书店为坐标,编者邀请分布在全球各个城市的华人向读者介绍了全球10个国家17个城市的20家实体书店。这些类型不同、形态各异的域外实体书店为读者打开了世界的一扇窗,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带领其领略全球书店更丰富的场景,以及场景之后的文化沉淀和历史脉络,也为国内书店运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书以上海新华书店格局演变为面、发展节点为点,邀请了曾经的区、县新华书店经理等53位负责人梳理从1949年至2007年上海新华书店的黄浦区店、南市区店、卢湾区店、徐汇区店、闵行区店等24所门市部的发展历史,结合史实和数据,讲述亲历亲见亲闻的创业守业、卖书读书的职业生涯中值得留恋的人、事、书、店等,展现上海新华书店发展的关键拐点及轨迹脉络,记录书店工作人员在领导机构变动、书店合并分立,以及破产清算、改制、上市等不同时期矢志不渝投身出版行业的往事,并以此致敬前辈、鼓励后人。
本书是英国著名图书版本学家大卫.皮尔森撰写的图书简史,侧重于介绍图书作为文本载体之外的价值,特别是作为人类文化历史见证的意义。全书图文并茂,例证丰富,知识性和可读性兼具。尤其在传统书籍及出版业面临转型的当下,更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本书根据历史资料追溯了中国文化书院的创院经过及创院人物,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书院在八十年代 文化热 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以及所经历的内部分裂和动荡。其中许多事件为首次公布,如《梁漱溟全集》的编辑过程,我国*本《中国文化研究年鉴》的组织编撰与出版;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 庞朴等 先生如何参与中国文化书院的创建以及他们在文化书院的角色和作用,甚至在内部分裂时的态度; 梁从诫 先生是如何离开体制和学术界的 对于如何界定八十年代,如何分析当时 文化热 的形成和走向,如何看待当时民间文化团体与社会改革等问题,作者也提出了独到看法。本书史料翔实,注释多达五百余条,书后附有五个历史文件的附录,并配以六十六幅历史照片。
《书店传奇》就是在平凡书店中发现非凡、在非凡书店中发现平凡。每家书店无论规模小或大、历史短或长,皆有一些属于她们独特的故事、一些让人感动的片段。它们可能发生在两百五十年历史的英国伦敦老店,也可能来自大楼角落中不起眼的一家小摊。 《书店传奇》是钟芳玲遨游英美书世界的一连串书店奇遇记,也是多年来积累的传奇故事集;在她的引领下,我们不仅欣赏一幅幅书店风景,进入书天堂,更从中领略到不同的人生况味、趣味与品味。 此次简体中文版首度在大陆出版,与《书店风景》及《书天堂》(增订版)统一风格,构成美轮美奂的 书话三部曲 ,是爱书人的必藏佳品。
本书是英国 图书版本学家大卫·皮尔森撰写的图书简史,侧重于介绍图书作为文本载体之外的价值,特别是作为人类文化历史见证的意义。全书图文并茂,例证丰富,知识性和可读性兼具。尤其在传统书籍及出版业面临转型的当下, 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书院在我国历史上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载体,在教育之外,还承载着书籍流传、文明传承以及历史人物的出处命运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古籍版本专家韦力先生寻访古代著名书院的游记合集。全书包括北京金台书院、河北莲池书院、山西石芸轩书院、长沙岳麓书院、浙江万松书院、浙江紫阳书院、陕西正谊书院等共57座古代著名书院遗址的寻访札记。在57篇游记中,作者着意考订相关史实掌故,描述相关历史人物生平沉浮,并穿插书院藏书、刻书及书籍流传递藏脉络,文笔生动,引人入胜。
近年来,上海实体书店为市民贡献了一份精彩纷呈的成绩单。有从上海之根到上海之巅的朵云书院广富林店和上海中心旗舰店,是为 大而雅 ;有思南书局实体店这样的城市文化公共书房,是为 小而美 ;还偶有主打诗歌的思南书局 诗歌店以及各类戏剧专营店,是为 专而精 ;再有快闪书店这类移动的文化风景线,以及 知先堂 志达书店 泮溪书店 等沪上高校阅读空间。上海实体书店在走过低潮期、经历回暖阶段后,在扩张与调整中找到了节奏,摸准了市场对文化细分的需求脉搏,前进求索的脚步愈加笃定。本书讲述上海68家分布上海全市16个区的主要实体书店的由来与现状、规模特点、发展经历,展示了经过多年打造的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 的实景和 上海文化 的建设地标。
自从1991年出版《读书笔录》以来,作者陆续出版了三十多种有关书业、阅读主题的 作业本 。其中的多种史料性编纂受到了政府出版基金资助,受到各类图书馆、高校出版专业和相关读者的收藏。蔡达峰、邓伟志、赵丽宏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版业历任领导徐炯、徐福生、孙颙、焦扬、顾行伟、阚宁辉、彭卫国等,出版界良师金良年、雷群明、胡国强、王为松、张众,发行业名家汪轶千、邓耘、张金福、哈九如、李爽等前后赐序予以鼓励、匡正和建议。而今,作者将这些写在作业本上的 批文 并配以相应的书影、后记等汇成一书,从中可见作者二十多年的写作经历,既是上海书业变迁的记忆,也是中国出版四十年发展的剪影。
2016年6月7日,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商务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本书为《意见》发布后国内第一本指导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的力作。 作者三石为国内著名出版营销专家、实体书店转型专家、书店文化策划专家、书店空间设计专家,在2014年10月-2016年8月不足两年的时间内,连续打造以“中国好看欧式书店——哈尔滨果戈里书店”为代表的七家不同类型的“爆品”书店,成为中国较为超前的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样本、当地新锐的阅读文化品牌及城市文化地标,为读者所爱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海外版等中央级媒体相继报道。 《书店革命》为三石首次公开的实体书店成功转型升级改造策划手记,以“用户思维”为主线
2016年6月7日,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商务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本书为《意见》发布后国内本指导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的力作。 作者三石为国内著名出版营销专家、实体书店转型专家、书店文化策划专家、书店空间设计专家,在2014年10月-2016年8月不足两年的时间内,连续打造以 中国美欧式书店 哈尔滨果戈里书店 为代表的七家不同类型的 爆品 书店,成为中国较为超前的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样本、当地新锐的阅读文化品牌及城市文化地标,为读者所爱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海外版等中央级媒体相继报道。 《书店革命 中国实体书店成功转型策划与实战手记》为三石首次公开的实体书店成功转型升级
书卷是内心的河山,书店是尘世的天堂。 书店之美,在于它承载了商业、心灵和人文的理想。书店在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得到全新的阐释。它们或以书吧、书屋的形式存在,或以生活馆、书馆等的招牌存在,或以与咖啡、美酒同在的方式混搭。但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演绎。演绎人们对生活、对生命、对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本书作者考察书店业十余年。为了寻找在这个网络书店称雄、数字阅读勃然崛起的时代里,实体书店能否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作者走遍全国各地的书城、书店或者大大小小各类混合型书店、书吧,写下满满的观察记录,记录那些就在我们身边的书店之美。